安徽省六安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省六安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 默写。
(1)古之墨客骚人,寓思天地间。《北冥有鱼》中以大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势勉励世人打开格局,开阔眼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由自身困境推及他人,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殷切希望;《卖炭翁》中白居易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写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借景抒怀是古诗文中常见的写作手法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营造出小石潭凄清幽深的氛围,抒发了作者忧伤凄凉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 咏梅》)借梅花凋零的情景,抒发了自己至死不渝的爱国之心。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用不着开群众大会了。这里谁也用不着gǔ动。托卡列夫,你说得对,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乙】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去散步。他屡次问我,他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告诉他说快了。现在我明白他疼痛的时候为什么不呻吟的道理了。我问他为什么不呻吟时,他回答说:“您读读《 》,就明白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gǔ( )动 屡( )次 呻吟( )
(2)与选段中的“群众大会”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价之宝 B. 炼成钢铁 C. 用不着 D. 我明白
(3)【甲】文段是__________(填人名)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的,保尔就是在他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乙】文段中保尔推荐尼娜医生看的书是《___________》。
(4)每个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学习了保尔的精神,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今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时,你会怎样应对。
3. 八(1) 班举行“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宣传动员】请将下列词语与上联合成一副对联以营造活动氛围。
词语:奇花 和睦 五十六朵 同春
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划活动】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比赛的流程,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序号。
举办参赛选手选拔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评委评选出奖次、公布名单 B.选手进行正式演讲比赛
C.获奖同学发表感言 D.选手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3)【写演讲稿】下面是小华同学“以和为贵”演讲稿的部分内容,请你帮他修改。
翻开几千年的文明史,“和”的观念深入了我们中国人的心中,【甲】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众志成城”“和气生财”等……
“和”,如阳光,可以融解心中的坚冰;如春风,可以拂去心中的阴霾;【乙】如照亮人际天空的火炬。“和”使人与人沟通更加有效,更加畅通。“和”,如清泉,如明镜,善鉴万物。【丙】它不仅折射出我们心灵疆域的宽广,也表现出迷人的馨香,更映射出我们心灵宇宙的博大和深邃的程度。
①【甲】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
②请你将【乙】处画线句改成与前面两句句式一致,以构成一组排比句。
③【丙】处画线句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二、阅读(55分)
【一】(22分)
一捧故乡土
李易农
①客厅里堆了七八个红红的塑料袋,鼓囊囊的,仿佛一团团饱满的火焰。
②妻子说:“咱娘托人捎来的菜,太多了!”
③袋子捆得很结实,我费了好大劲儿才打开,袋子里装满了菠菜、萝卜、香菜等。这些菜虽然经历风寒,依旧青绿可爱。也许是匆忙,这些菜的根部,还裹着厚厚的泥土,一抖动,地板上全是土粒,整个屋子里都飘荡着泥土的湿润气息。
④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开场白依旧是:下班了?忙不忙?吃饭没?吃啥饭……我赶忙抢过话来,嗔怪着说:“捎来的菜多得没处放啦,冰箱都盛不下……”
⑤母亲乐起来,高声说:“听说你李叔要进城,我和你爹慌里慌张准备的菜。不嫌多,现在天冷,能放好几天的……对了,葱在地里冻得有点枯了,你找个塑料桶,稍微弄点土、浇点水,把葱栽进去,能吃上很长时间……”
⑥这时,我才发现那把用绳子捆好的葱。干枯的叶子,紧紧地裹着青绿的葱心儿。
⑦这些葱,我似曾相识。
⑧春天回老家时在村口遇到了拄着拐杖的母亲。她正打算去菜地里种葱。我拦住母亲,抱怨她身体不舒服怎么还出来干活。母亲却说:“腰上的毛病不碍事的,现在趁着有雨水种点葱,到了冬天城里菜贵,就派上用场了。”
⑨母亲说这些话时,脸上带着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葱正在萌芽。我无奈,只能陪她往菜地里走。
⑩路还算平坦。母亲的木质拐杖点在地上,“咚咚咚”的声音,敲打着我的心。母亲一年来总是腰疼,可她要强,从来不愿意躺在床上歇息,抽空就出门种各种蔬菜,想方设法往城里送,怎么劝都不行,母亲乐此不疲。
母亲种葱的地块在山坡脚下。那里本是荒地,布满了石头、杂草。父母亲硬是用锄头一点点整理出来一块田,又几番精耕细作,将它变成一块肥沃的田地,每年的收成让村里人羡慕,滋养着我们兄妹几个长大成人。如今虽然年迈,他们仍要为儿女着想,要凭一己之力,为儿女的生活增添一缕爱的味道。
我用小镢头将土地挖了一遍,母亲捏着那细小的黑色葱籽往地里撒。葱籽落入泥土后,母亲又艰难地蹲下来,弯着腰,用苍老的手轻轻地拨弄着泥土。
“这菜也知道好歹,你对它好了,它也会对你好,自然长得好呢!”
母亲说的“好”我知道,那是关于付出和收获的故事。
现在,这些吸收了母亲的“好”的葱,又一次来到了我身边。
我放下电话,找来塑料桶。水,好办,泥土要去哪找呢?
“那些菜根上很多土,你抖抖,没准就够了!”妻子灵光一闪,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声道。
我也一下兴奋起来,赶紧仔细地把每一棵菜根部的土块抖下来,“呼呼啦啦”一阵响,地板上落下厚厚的一层。细细的泥土,黄色的泥土,湿润润的泥土……竟然有两大捧还要多。
我喜滋滋地把泥土放到塑料桶里,加点水后,再把葱一棵棵栽进去。还别说,这些来自故乡的泥土,不多不少刚合适。
而那些葱,一沾染上泥水,似乎就明白了一位母亲的心思,瞬间开始从葱心儿处萌发力量了。
(选自《人民日报))
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 妻子说菜“太多了”的话,表明了母亲的过度给予,这并不是抱怨,而是感受到来自母亲的无比珍贵和温暖的关爱。
B. 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开篇先写收到母亲捎来的菜,再回忆春天陪母亲种葱的往事,使文章叙事富有波澜。
C. “敲打着我的心”中的“敲打”,生动地表现出母亲拄拐杖的声音对“我”内心的触动,以及“我”对母亲的心疼。
D. 文中多次描写菜根上的泥土,既与标题“一捧故乡土”相呼应,又作为情感载体,寄托着浓浓的乡情与母爱。
5.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而那些葱,一沾染上泥水,似乎就明白了一位母亲的心思,瞬间开始从葱心儿处萌发力量了。
7. 说说对下面两个加点词语“好”的意思的理解。
“这菜也知道好歹,你对它好了,它也会对你好,自然长得好呢!”
8. 文章题目“一捧故乡土”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17分)
材料一:
湖南气候潮湿,出土简牍的含水率往往高达500%以上,被称为“饱水简牍”,一般新鲜竹木材料含水率最多只能达到100%~200%。
“就像一碗煮熟后坨掉的面条,还裹着豆瓣酱,怎样将它们一根根分开,又不能断裂,再清洗干净?”博物馆研究保管部副主任金平这样形容饱水简牍的修复难度,“要经过一系列的保护流程,才能让枚枚简牍从糊满泥土、通体发黑、糟朽脆弱的状态恢复到具有足够强度支撑、文字墨迹可辨别释读的程度。”
饱水简牍库房里,时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成千上万枚简牍浸泡于水中,等待被重新“唤醒”。王颖要定期检查水质、存放情况,并更换防霉剂,防止霉菌对简牍的侵蚀。
这群日日同简牍打交道的守护者们,以敬畏之心轻抚历史走过的脉络,更用赤诚的初心烛照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27日《读取楚汉文化的千年“存储卡”》,有删改)
材料二:
帛书是中华典籍中的一种,出现在从简牍到纸书的过渡阶段,以绢帛为书写载体,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推出大型文化节目《帛书传奇》,聚焦帛书帛画,以考古探索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全景式展现这些珍贵文物的出土故事,阐述其学术价值与文化内涵,为观众溯古书之源,探中华文明密码。
《帛书传奇》最触动人心之处,不仅仅在于其丰富的叙事维度以及对先人文化的深刻描绘,更在于它将文物背后的情感故事与民族记忆进行的紧密串联。以子弹库帛书为例,节目抽丝剥茧地讲述其1942年被盗出土,后流转到古董商蔡季襄之手,又不幸被美国人柯强设局骗走,流失海外的坎坷历程,不仅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文物背后的历史沧桑,更在情感层面引发共鸣,唤醒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珍视与保护意识,激发公众对“文物回家”的情感共鸣。
技术的升级迭代,让文物有了更鲜活生动的呈现方式。节目运用AI技术构建了“AI探文明”的虚拟叙事空间,观众可穿梭于虚实交织的场景中——从考古现场到数字复原的楚汉殿堂,从帛书残片的微观纹理到宏大的历史图景,实现场内场外、虚实之间的自由切换、无缝转场。
(选自《光明日报》2025年5月7日《溯文化之源寻民族记忆》,有删改)
材料三:
炉门开启,窑架被缓缓拉出。很快,一种细小、清脆、连绵不绝的叮当声四散开来,这声音来自窑架上的青瓷,它们温润如玉的釉面正随着温度的降低完成开片。叶晨曦拿起一个茶盘,看到上面的开片裂纹蜿蜒曲折,交织成网状。
接下来的几天,裂纹会继续生长,直至层层堆叠、边缘透光,遇水则通形,宛如破裂冰面——这便是曾经失传近千年的冰裂纹。从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设计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叶晨曦回乡研制龙泉青瓷,很大程度上便是源自它的召唤。
想做出上好的龙泉青瓷,需要匠人静下心来。选矿、配料、揉泥、拉坯、修坯、调釉……制作龙泉青瓷,十几道工序环环相扣,任何一步出了差错,便可能前功尽弃。其中,揉泥和烧窑可由机器辅助,其他工序仍像千年前一样,全凭匠人的手感和经验。刚毕业时,叶晨曦内心有隐隐的“优越感”。“总觉得自己了解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烧制技术,肯定能为龙泉青瓷带来一些革新。真正上手了才知道,难点一个接一个。”
拦在叶晨曦面前的第一难,便是釉色。叶晨曦告诉记者,龙泉本地的土石原料富含铁、锂、镓等微量元素,成就了龙泉青瓷的釉色。瓷土成分的微小差异,会导致釉色改变。取之天然的瓷土,成分配比千变万化,调配釉料没有确定公式,只能根据每一批原料相机调整。待到瓷器入窑,风、火、水、土互为变量,想让釉色精准呈现,又是考验。面对各种无法量化的细节,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去积累经验。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30日《传承千年技艺的九〇后》,有删改)
9.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将简牍恢复到具有足够强度支撑、可辨别释读的程度需要经过很多保护流程,可见这项工作的烦难
B. 帛书出现在从简牍到纸书的过渡阶段,书写载体是绢帛,它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C. 制作龙泉青瓷,有选矿、配料、揉泥、拉坯等十几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了差错,便会前功尽弃。
D. 用AI技术构建“AI探文明”、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烧制技术烧制青瓷,使文物呈现方式多样,让千年技艺在传承上实现了革新。
10. 材料一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11. 根据材料二,请分析《帛书传奇》这一大型文化节目受到观众瞩目的原因。
12. 青少年肩负文化传承的重任,读了以上三则材料,请联系自身实际说说你会怎么做。
【三】(16分)
【甲】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七年,(魏徵)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①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②,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徵乃止。
(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改)
【注】①仇虏:指被俘的敌手。②金之在矿:金子还在矿石中,指未经提炼的金子。
13.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__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___________
(3)寻以疾乞辞所职   寻:__________  (4)何足贵哉   足:___________
1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虽 有 疾 未 为 衰 老 岂 得 便 尔 耶
15.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
16. 【甲】【乙】两文均涉及对人才的任用问题,文中韩愈与唐太宗对于人才的见解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分别简述。
三、作文(55分)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才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巷陌,才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才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才把握前进方向。很多时候,我们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一些事情。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 ①. 水击三千里 ②.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⑥.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⑦. 凄神寒骨 ⑧. 悄怆幽邃 ⑨. 零落成泥碾作尘 ⑩. 只有香如故
2.【答案】(1) ①. 鼓 ②. lǚ ③. yín (2)A
(3) ①. 朱赫来 ②. 牛虻
(4)示例:作为当代青年的初中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时,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或学习压力过大,要学习保尔勇敢面对并战胜困难的精神,同时要有坚定的信念,树立自信心,激励自我更好地前行。
3.【答案】(1)五十六朵奇花和睦同春
(2) ①. D ②. B ③. A ④. C
(3)①将省略号(……)改为句号(。)
②如火炬,可以照亮人际天空
③表现 散发
【答案】4. B 5. 母亲是一个关爱子女的人,她为子女准备大量蔬菜,还关心子女生活情况;是一个勤劳坚强的人,身体不好仍坚持种菜,开垦荒地并精心耕作;是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腰上有病仍不在意,积极生活。
6.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葱人格化,赋予葱“明白”母亲心思和“萌发力量”的人的情感与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葱在沾上泥水后充满生机的状态。既巧妙表现出母亲借种葱传递出的对子女的关爱,又含蓄表达出“我”感受到母爱后的温暖与感动。
7. 表层意思是菜也有灵性,你用心照料它,它就长得好;深层意思是母亲对子女的付出就像对菜的照料,子女能感受到这份爱并茁壮成长,同时也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围绕“付出”和“收获”言之成理即可)
8. “一捧故乡土”指从故乡带来的蔬菜上抖落的泥土,它承载着故乡的气息,象征着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与牵挂,蕴含着“我”对故乡和母亲的思念之情,代表着故乡的根脉和亲情的延续。
【答案】9. C 10. 材料一第一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具体数字,将简牍的含水率和新鲜竹木材料的含水率进行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饱水简牍的修复难度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1. ①将考古探索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全景式展现珍贵文物的出土故事,阐述其学术价值与文化内涵,为观众溯古书之源,探中华文明密码。②叙事维度丰富、对先人文化有深刻描绘,将文物背后的情感故事与民族记忆进行的紧密串联,激发公众的情感共鸣。③技术的升级迭代,让文物有了更鲜活生动的呈现方式,增强了节目的沉浸感。
12. ①传承中华文化,我要像那些守护者、研究者、制造者那样,以敬畏之心轻抚历史走过的脉络,用赤诚的初心烛照未来,学好文化知识,探寻中华文明密码。②我要努力学习最新技术,了解现代的理念,学习创新宣传形式,不断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总之,我要从自身做起,努力唤醒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珍视与保护、传承意识。
【答案】13 ①. 犹,尚且 ②. 同“饲”,喂 ③. 不久,随即 ④. 值得
14. 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
15. (1)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2)我正是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作高明的工匠。
16. 韩愈和唐太宗都认为作为领导(当权者)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给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甲文中,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性作用;要能“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让千里马发挥“千里之能”“才美外见”。乙文中,太宗认为自己做到了从“仇虏之中”提拔魏徵,并委任其以“枢要之职”,让他展现才华并发挥重要作用。两文都突出了人才任用的前提是识别人才,应给人才提供良好的展示舞台和发挥空间。
17.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