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科目 英语 授课教材 人教版(2012)九年级全一册授课题目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Section B (1a-1d) 课时 课型 第4课时 听说课主题情境 人与社会—传统节日 授课教师语篇研读 【What】 本课围绕元宵节展开,通过听力材料呈现“中国龙、恐龙花灯、汤圆”等词汇,以及“be about... long”“a symbol of...”等描述节日活动和事物特征的短语句式。听力文本以Wu Ming和Jane的对话为主,涉及自贡灯会的见闻,包含宾语从句(如“I wonder whether people could stay there”)和感叹句(如“What a beautiful Chinese dragon!”)的实际应用。 【Why】 帮助学生掌握节日相关词汇和听说技能,通过听力理解和口语输出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渗透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How】 以“元宵节灯会”为情境,采用“导入—听前预测—听力实践—语言点讲解—巩固输出”的教学模式,结合图片、视频、对话练习等活动强化听说训练。学情分析 1. 学生已掌握基础宾语从句结构(如I think that...),但对听力中复杂句式的捕捉和转述存在困难。 2. 对元宵节相关词汇(如dragon lantern、tangyuan)的认知有限,需通过情境强化记忆。 3. 听说技能上,学生能完成简单问答,但在信息整合和连贯表达上需提升。课标要求 1. 语言能力:能认读“Chinese dragon、dinosaur”等词汇,理解听力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能用目标句式描述节日活动。 2. 文化意识: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对比中外节日文化差异。 3. 学习能力:通过听前预测、听中抓取关键词、听后转述提升听力策略。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 学生能准确认读理解“Chinese dragon, dinosaur, tangyuan, mushroom house”等词汇;熟知听力文本中描述节日活动、事物特征的短语与句式(如“be about... long”“a symbol of...”)。(学习理解) 能运用目标词汇、句式,完成听力信息转述、问答接龙,准确复现听力内容,实现语言基础运用。能围绕“元宵节传统与活动”,开展小组对话创编、文化讨论,灵活运用语言交流节日习俗、阐释文化意义,提升口语表达的流利度与准确性。(应用实践) 3.能基于听力文化主题,拓展关联春节、西方节日(如圣诞节 ),开展“中外节日家庭团聚、传统活动对比”思辨,分析文化共性与差异。(迁移创新)教学 重难点 重点: 元宵节相关词汇(dragon、dinosaur、tangyuan)的认读;听力中关键信息的捕捉(如数字、活动描述)。 难点: 宾语从句在听力中的理解(如“I wonder if people could stay”);口语表达中句式的准确运用(如“It’s a symbol of...”)。教学工具 PPT课件、元宵节花灯图片和花灯节视频、听力音频、小组讨论任务单教学策略 情境教学法(花灯会视频导入)、任务型教学(听力分层任务)、合作学习法(小组对话创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Part 1: Lead-in (3min) 播放元宵节花灯会视频,提问:“What's the video about ”“What can you see ” 2. 展示不同形状花灯图片(龙、恐龙、蘑菇屋),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What are the lanterns like ” 1. 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说出“Lantern Fair”“different shapes”等关键词。 2. 结合图片用“dragon lantern”“dinosaur lantern”等词汇描述花灯。 激活背景知识,通过视觉输入激发兴趣,铺垫核心词汇,为听力做准备。效果评价:自评、师评。学生能否准确说出2个以上花灯形状词汇;能否用简单句子描述图片内容(如“There are dragon lanterns.”)。Part 2: Pre-listening(4min) 呈现Wu Ming和Jane的对话情境,提示:“Wu Ming also went to a Lantern Fair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 2. 展示1a图片,让学生将词汇(Chinese dragon、dinosaur等)与图片匹配,预测听力内容。 1. 观察图片并猜测对话主题。 2. 完成词汇-图片匹配练习,标注关键词。 通过预测活动激活思维,降低听力难度;强化词汇与图片的关联记忆。效果评价:自评、师评。学生能否正确匹配至少3组词汇与图片;能否说出至少1个关于灯会的预测信息(如“Wu Ming saw dragon lanterns”)。Part 3: While-listening(5min) 第一次听:回答问题“Where did Wu Ming go ”“What did he do ”。 2. 第二次听:完成1c填空(如“48 meters long”“children’s favorite”),强调数字、形容词等关键词。 3. 第三次听:跟读对话,划出宾语从句(如“Jane thinks the mushroom house is cute”)。 1. 听后快速回答问题,记录关键信息。 2. 边听边填空,核对答案时分析错误原因。 3. 跟读模仿语音语调,识别宾语从句结构。 过分层听力任务逐步突破重难点,培养抓取细节和分析句式的能力。效果评价:自评、师评。学生能否准确回答2个基本问题;能否正确填写至少3个空格;能否识别1-2个宾语从句。Part 4: post-listening(16min) 小组活动:根据听力内容、关键词以及图片提示完成故事复述。 拓展讨论:“What else do people do on the Lantern Festival ”(引导说出猜灯谜、舞龙等)。 3. 角色扮演:两人一组创编对话,描述自己参加的节日活动。 小组内轮流复述,补充细节(如花灯颜色、汤圆象征意义)。 2. 结合文化常识回答问题,用英语说出“solve riddles”“watch dragon dance”等活动。 3. 运用目标词汇和句式完成对话创编并展示。 1. 语法填空:学生练、学语法,教师精准教学,提升知识运用与合作能力。 2. 习俗讨论:学生用英语说文化、学词汇,教师借情境教学,增强文化自信与表达力。 3. 角色扮演:学生创编对话实践语言,教师任务驱动,锻炼应用能力与思维逻辑。效果评价:自评、师评。1.听力语法填空:学生能否准确完成填空、分析错误语法,主动提问或参与小组讨论。2.节日习俗分享:学生能否用英语说出习俗、解释意义,并与同伴互动交流。3.角色扮演:学生能否创编合理对话、流畅表达,并对其他小组提出评价建议。Part 5: Language points(2min) 讲解“wonder”用法:I wonder if/whether...(如“I wonder if people can stay”)。 2. 解析“a symbol of...”结构,拓展名词后缀(如happiness、togetherness)。 记笔记并造句练习“wonder”的用法。 2. 举例说明其他“-ness”结尾的词汇(如kindness)。 通过讲解“wonder if/whether...”用法,帮助学生掌握疑问表达和宾语从句运用;解析“a symbol of...”结构并拓展名词后缀,让学生学会象征意义表达,掌握构词规律以扩充词汇量,全面提升语言运用和知识迁移能力。Part 6: Summary(2min) Summarize the key content in this lesson. 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内容总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巩固加深印象。 利用将思维导图给学生进行有序的梳理。Part 7: Exercises(3min) T assigns the test. 完成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课上练习消化知识点,及时操练重点知识点和目标语言,让教师把握学情。Part 8: Homework (1min) 基础:背诵核心词汇,完成1d对话练习;完成学法相应练习。 进阶:写一段短文介绍“我最喜欢的节日活动”,用2个以上目标句式。 拓展:搜索西方节日(如圣诞节)的传统,对比与元宵节的异同,下节课分享。 将家庭作业做好记录。 作业布置落实双减政策,减量不减质,重视实际场景的交际应用,减轻机械操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 亮点:通过视频、图片等多模态输入激发兴趣,听力任务分层设计符合认知规律,小组活动提升参与度。 2. 不足:部分学生在复述听力内容时遗漏细节(如数字、象征意义),口语表达中句式准确性需加强。 3. 改进:增加听力细节捕捉练习(如数字听写),设计“句式纠错”专项活动,强化目标句型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