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2课时课 题 第一章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等大、等距,虚像本质),能运用对称性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数据对比与现象分析,归纳平面镜成像规律,推理虚像形成原理。探究实践:经历“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实验设计,完成蜡烛成像位置的探究、数据测量与记录,通过多次实验验证规律,体会实验操作与证据分析的科学方法。态度责任:在实验中养成严谨记录、尊重事实的态度,树立科学应用需兼顾社会效应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方式 讲授式、探究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教具 激光笔、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棋子)、刻度尺、直角三角板、支架、白纸一张、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ppt3】展示图片: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ppt4】借助图片说明:水面就好像镜面,国家大剧院的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ppt5】播放视频,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一,引导学生做出有依据的猜想。【ppt6】启发学生为验证猜想,进行实验设计,明确实验思路。(1)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选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为什么选用薄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ppt7-12】介绍实验器材,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实验过程,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提出实验注意事项。【ppt13】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组织学生实验,教师巡视观察,解决问题。【ppt14】引导学生结合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ppt15】板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ppt16、17】教师发布学习任务二,组织学生进行评估交流。(1)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讲解(不画光路图),如果薄玻璃板不垂直于桌面放置,会导致怎样的实验后果?(2)讲解视角问题。【ppt18】介绍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呼应课程引入时的问题。【ppt19】播放视频,提问:为什么烛焰浇不灭呢?引导学生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回答。【ppt20】 讲解: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人眼是根据光线直进的经验来判断物体的位置的,所以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镜后的S’处射来的。然而镜后实际并不存在发光点S’, S’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它是虚像。板书:二、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1.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ppt2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两种作图方法:1.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从发光点S任意引两条光线射到平面镜上; 作出入射光线的法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别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作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S’,点S’即为发光点S的像。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过发光点S向平面镜引垂线,并延长; 在延长线上取一点,使这点到镜面的距离等于发光点S到镜面的距离; 标出像点S’,即为发光点S的像。板书:【ppt22-24】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介绍平面镜的应用。板书:四、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3.安全设计【ppt25、26】知识拓展。【ppt27、28】进行课堂小结。【ppt29-31】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ppt32】布置作业。 思考听讲提出自己的猜想思考、讨论,明确实验思路思考、讨论,明确实验过程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记录 思考、讨论、听讲 听讲观察、思考进行回答听讲、思考记录 听讲、画图 记录讨论、听讲 记录听讲练习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初步建立物和像的概念引导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的原因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 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来画图 了解平面镜的应用,从物理走向生活巩固新知了解球面镜的应用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2课时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二、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1.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作图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四、平面镜的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3.安全设计(共31张PPT)第2课时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新课标·新教材科学概念:理解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等大、等距,虚像本质),能运用对称性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数据对比与现象分析,归纳平面镜成像规律,推理虚像形成原理。探究实践:经历“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的实验设计,完成蜡烛成像位置的探究、数据测量与记录,通过多次实验验证规律,体会实验操作与证据分析的科学方法。态度责任:在实验中养成严谨记录、尊重事实的态度,树立科学应用需兼顾社会效应的责任意识。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物物像像好像照镜子一样,国家大剧院的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实验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思路:如何确定像的位置?用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等效替代法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的位置与像的位置重合。如何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平面镜成像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棋子)、刻度尺、直角三角板、支架、白纸一张。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1. 在桌面上铺一张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通过移动不点燃的蜡烛,找到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标记蜡烛和像的位置。测量蜡烛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中 。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2. 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实验时注意观察点燃蜡烛的像的大小是否随着蜡烛位置的改变而变化。3. 换用长度不同的蜡烛,再做几次实验。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像的大小和蜡烛的大小是否相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4. 试着用光屏承接玻璃板后面的像,观察光屏上能否看到点燃蜡烛的像。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123456平面镜成像规律注意事项利用直角三角板判断玻璃板与桌面是否垂直眼睛与物体同侧,从多个角度观察,直到镜后蜡烛与像完全重合组装调整装置确定像的位置的方法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过程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评估交流薄玻璃板要垂直于桌面放置。如果不垂直,会导致怎样的实验后果?向后倾斜向前倾斜垂直放置物像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评估交流为什么观察到的平面镜所成像“近大远小”?视网膜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看远处的物体视角小。平面镜成像规律国家大剧院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平静的水面就好像是一个平面镜。对物体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的像点距水面就越近,各点组成的像从水面上看就是倒的了。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为什么烛焰浇不灭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为正立的虚像,且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SS′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虚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SS′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SS′方法一方法二平面镜成像作图“人咸知饰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平面镜的应用——成像偶镜潜望镜平面镜的应用——改变光路如图1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分析:这样设计可以保证夜间行车时,车内景物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成在司机前面斜上方,如图2所示。从而避免干扰司机视线,保证驾驶安全。物像图2图1交通镜后视镜太阳灶凸面镜和凹面镜统称为球面镜。餐具中的不锈钢勺子,它的里外两面就相当于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汽车的后视镜和街头路口的反光镜都是凸面镜。凸面镜能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利用凹面镜制成的太阳灶可以将会聚的太阳光用来烧水、煮饭。凸面镜和凹面镜凸面镜的发散作用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凸面镜和凹面镜位于我国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是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其反射面的大小相当于30个足球场、利用它的球冠形反射面会聚电磁波,开展深空探测,推进宇宙起源和演化的研究。实验方法成像特点等效替代法1.像物等大2.像距等于物距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正立的虚像平面镜成像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光的反射成像改变光路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平面镜的应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作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1.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 )A. 2.1m B. 2.5mC. 4.6m D. 5mC视力表的像2.5m解析解析2. 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 3.8×108 m,井水水深 5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m。3.8×108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物连线垂直于平面镜。3. 小芳面向平面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m?若她退后0.5m远离平面镜,镜中像的大小_____改变(选填“会”或“不会”)。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物连线垂直于平面镜。因为像距等于物距,所以她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1m,则像与她的距离为2m。物距是1m2因为像物等大,所以小芳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不会解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2课时教案.doc 1.4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2课时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