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的人口》教学方案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的变化。 区域认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的变化。 综合思维: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结合时政,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口政策的调整。(一)教学目标1.根据相关数据和表格材料,掌握我国人口总量概况、人口分布特征。2.结合我国时政,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时变化。(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征,分析影响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难点】通过各种数据表格,能分不出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特征,并能解释分布差异的原因。(三)课时安排中国的人口:1课时本节教材内容较少,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根据教材内容设计1课时。本节课整体采用“调查导入—探究学习—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方式展开。每个环节目的如下:调查导入:充分运用课本上的“发现”材料,结合同学们所在家庭、所在学校、所在地区,有多少人口,从而引出我国的总人口,顺利过渡到这节课的研究主题“我国人口”;探究学习:给出中国各省的人口总数柱状图,通过读图,分析各省人口总数差异,找出人口大省,分析我国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小组合作:4~6人为一小组,给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找差异,得出我国的人口分界线,归纳影响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自主学习:结合时政,理清我国的人口政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通过整个流程,辅以若干图片、文字材料,使学生理解主要知识点,提升关键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调查导入 【调查问题】 1.你家有几口人 2.你们班上有多少人?你们学校呢 3.全国有多少人呢? 【发现材料】玲玲和贝贝查找了 1949年以来,我国每5年的人口数据 1.利用上表,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 2.算一算,从 1950年到2020年,我国每10年各增加了多少人口 3.分析计算结果,你能够得出哪些结论 提问、调查、填写、作图。 通过新颖的图文材料,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畏难情绪,在熟悉知识中引出新课内容。【讲评结合】听取学生答案并进行点评。 【老师讲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 回答问题。过渡 有你家的人口、你班上的人数、到学校人数,再到全国人口总数,你清楚这些数据吗?环节二 探究学习 一、世界人口大国【图表展示】中国各省份的人口数量 【提出问题】1.读图,我国人口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哪一个 你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大约有多少? 2.读图,收集相关资料,将下表内容补充完整。 3.议一议,建国后至今,我国人口增长有什么变化? 观察图表,获取数据、加工分析数据,说一说,想一想。 给出各种图标,培养学生通过读图,提升获取信息能力、读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归纳总结: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省;人口最少的省份:澳门; 人口大省:苏、粤、鲁、豫、川、苏、冀、湘、皖、鄂、浙; 建国后,由于政治环境、医疗、生活水平等的改善,人口迅速增长;近些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环节三 小组合作 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展示图片】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提出问题】 1.想一想,人口密度代表什么意思? 2.读图,人口分界线东西两侧人口与面积有什么差异? 3.归纳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组织总结】 1.分组指导,查看学生的讨论情况,询问学生讨论结果。 2.组织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组内成员给予补充。 1.小组组长组织针对每一个问题讨论; 2.组内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答案相同,但每位成员都需开口发言。 培养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小组成员当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及语言组织能力。归纳总结:人口密度: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美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来表示。 我国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 东南半壁:面积:36%,常住人口:93.5% 西北半壁:面积:64%,常住人口:6.5%; 位置、地形、气候、交通、经济发展程度都会影响人口密度的疏密不均。环节四 自主学习 三、中国的人口政策【提出问题】想结合时政,理清我国的人口政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 【图片展示】通过时间轴线图,出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政策的调整 【学生分享】 调查家庭中的近几代人口状况,填写下列“家庭人口调查表”?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调查表,分析表中所反映的人口信息。 3.议一议,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 【老师点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结合国家大政方针,体会国家政策对家庭单位的影响。 结合时政,结合自身情况,思考问题。 结合时政,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能力,提升获取信息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归纳总结:各省份轮廓像什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来确定,大家的结论可以不一样,鼓励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过渡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的人口的空间分布,下一节课,我们将将从民族的角度,分析我国人口。环节五 课堂练习 【出示题目】两个选择题,一个考察我国人口总量特征;一个考察某一具体省份的人口特征。 快速阅读题目,选出答案。 实时检测这节课的理解程度。环节六 课堂小结 【出示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建立整体思维框架。 根据老师出示的思维导图,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并做好笔记。 帮助学生把零散知识系统化,提升综合思维能力。环节七 布置作业 【基础探究】绘制中国人口思维导图。 要求: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中国的人口思维导图。 【挑战探究】图说中国的人口。 要求:根据所学类容,结合网上资料,创办一期图说中国人口的手抄报,下节课课堂展示。 记录作业。 设置分层作业,供有兴趣的或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共20张PPT)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三节 中国的人口新课标·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一起挑战获取知识得到素养使用工具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人口的基本状况的变化。掌握我国人口总量概况、人口分布特征;了解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时变化。地图、文字、柱状图、折线图等。通过数据,了解我国人口总量概况。区域认知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结合时政,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口政策的调整。地理实践力发 现中国的人口1.你家有几口人 2.你们班上有多少人?你们学校呢 3.全国有多少人呢?3、4、5口人45人年份 1949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人口(亿人) 5.4 5.5 6.1 6.6 7.3 8.3 9.2 9.9 10.6 11.4 12.1 12.7 13.1 13.4 13.8 14.1玲玲和贝贝查找了 1949年以来,我国每5年的人口数据(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见下表。发 现中国的人口1.利用上表,绘制我国人口增长曲线图。2.算一算,从 1950年到2020年,我国每10年各增加了多少人口 3.分析计算结果,你能够得出哪些结论 年份 1949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5 2020人口 (亿人) 5.4 5.5 6.1 6.6 7.3 8.3 9.2 9.9 10.6 11.4 12.1 12.7 13.1 13.4 13.8 14.11949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202014121086420●●●●●●●●●●●●●●1.11.91.510.7增长速度先逐渐加快,后逐渐减缓一、世界人口大国读图,我国人口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哪一个 你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大约有多少?最多:广东省最少:澳门湖北:5775万人一、世界人口大国2.读图,收集相关资料,将下表内容补充完整。项目 人口数量 世界国家数量(个) 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数量(个) 简 称8000万以上 165000万以上 245苏、粤、鲁、豫、川11苏、粤、鲁、豫、川、苏、冀、湘、皖、鄂、浙8000万5000万一、世界人口大国和平的国家环境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迅速增长建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渐下降近些年议一议,建国后至今,我国人口增长有什么变化?阅 读2020年,世界人口达77.53 亿人,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18.57%。近两百年来,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可能超过90亿人,届时我国人口将不到世界人口的1/6。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逐步下降中国海滨旅游人口众多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想一想,人口密度代表什么意思?人口密度=总人口数土地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人/k㎡)人口密度: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美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数来表示。阅 读胡焕庸(1901年-1998年)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人口地理学奠基人。1935年,胡焕庸发表了《中国人口之分布》一文。在文中,他以1个点表示2万人,绘制出我国第一幅按县统计的人口密度图,提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珲-腾冲线,即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一线,今称黑河-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胡焕庸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我国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东南半壁:面积:36%常住人口:93.5%西北半壁:面积:64%常住人口:6.5%读图,人口分界线东西两侧人口与面积有什么差异?二、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多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平原、盆地人口多经济、交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城镇密集、工业发达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干早荒漠地区人口少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归纳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位置气候地形经交工农阅 读2022年,我国城镇人口约9.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65.22%,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约2.5亿人,与1970年相比,增加了约7.8亿人。在全国人口中,仍有约4.9亿人居住在农村。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进入城镇,我国的城镇人口会继续增加。中国城镇人口增长迅速中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三、中国的人口政策结合时政,理清我国的人口政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人口爆炸式增长建国后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政策)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二孩政策全面放开)2016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三孩政策全面放开)2021年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需适当增加新生儿人口活动探究—— 调查家庭人口5家庭成员 同辈兄弟姐妹人数 同辈平均人数爷爷(或外公)奶奶(或外婆)爸爸妈妈我1.调查家庭中的近几代人口状况,填写下列“家庭人口调查表”?活动探究—— 调查家庭人口5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调查表,分析表中所反映的人口信息。3.议一议,人口的这种变化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我的观点同辈人数越来越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问小试牛刀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近年来仍每年新增人口1200多万,主要缘由是( )A.生活水平高 B.死亡率低C.经济发展快 D.人口基数大2.关于广东人口增长较快的缘由和人口政策,正确的叙述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位居全国之首B.经济发达,吸纳外来人口较多C.应激励人生育,促进当地经济发展D.应限制外来人口流人问1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人口人口总数14.4亿人,是一个人口大国。建国后,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近些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增长速度减缓。思维梳理2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东南半壁:人口密度大。西北半壁:人口密度小。3中国人口政策地形、气候、交通、社会经济都会影响人口密度。建国后,人口爆炸式增长。20世纪70年代,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有所调整,从一孩到二孩到三孩政策。人口老龄化的加重,需适当增加新生儿人口。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我国的人口有了一定的了解,让我们从课本知识出发,探索更加多彩的中国吧!(基础探究必须完成,挑战探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做)。基础探究:绘制中国人口思维导图要求: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中国的人口思维导图。挑战探究:图说中国的人口要求:根据所学类容,结合网上资料,创办一期图说中国人口的手抄报,下节课课堂展示。探究实践万人空巷击鼓吹,儿童笑语牵人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 中国的人口 教案.docx 1.3 中国的人口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