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中考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革命传统教育专题复习知识点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中考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革命传统教育专题复习知识点汇总

资源简介

2026中考九年级道德与法治革命传统教育专题复习知识点汇总
一、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八上第7课、八下第1课、九上第1、5、8课)
【考点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大建党精神】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地位)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根本组织原则、初心使命。
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初心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①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③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
5.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作用
①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②作用/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知识拓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张思德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西迁精神、王杰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三牛”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
【考点2: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6.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性质、作用和使命(责任)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作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带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使命/责任:在新时代,共青团要组织青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功立业。
7.中国共青团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中国共青团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并逐渐发展壮大的,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
【考点3: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8.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9.中国共产党怎样带领人民实现强国富民的奋斗目标?
①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1949年)
②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开始富起来。(1956年)
③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实现了富起来,强起来。(1978年)
10.我国如何做出改革开放的抉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重要性)
①改革开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三个极大,三个显著)
②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四个尊重)
▲③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地位)
12.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中国腾飞的表现)
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增强)
②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2020年),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改善)
③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国际地位提高)
▲13.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根本原因: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人敢自信的原因)
其他原因:
①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
④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⑤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⑥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⑦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⑧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14.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解决我国当前一切问题/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关键):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根本要求
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
教育的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必由之路,活力源泉,关键抉择,关键一招
制定一切方针、政策、措施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工作中心:经济建设
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15.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和总目标
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发展经验)
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矛盾)
③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常态)
④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新挑战)
⑤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最鲜明特色)
17.怎样全面深化改革?
①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④不断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考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8.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八大(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①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对中华民族)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对科学社会主义)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世界)
19.进入新时代,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历史地位、确立意义
①创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历史地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③确立意义: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21.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①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
②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50年)
22.两个阶段奋斗目标(“两步走”战略安排)
①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知识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
①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②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⑤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易混点】
①1990年解决温饱;2000年总体小康;2012年新时代;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
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