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数列1.4 数学归纳法课件(共56张PPT)+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数列1.4 数学归纳法课件(共56张PPT)+学案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第一章 数列
*1.4 数学归纳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中的一些简单命题,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任务一 数学归纳法
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时,可采用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证明n=n0(n0∈N+)时命题成立;
(2)假设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知道:对任何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
新知构建
典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2×7+3×10+…+n(3n+1)=n(n+1)2(其中n∈N+).
证明:(1)当n=1时,左边=1×4=4,右边=1×22=4,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 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1×4+2×7+3×10+…+k(3k+1)=k(k+1)2.
那么,当n=k+1时,1×4+2×7+3×10+…+k(3k+1)+(k+1)[3(k+1)+1]=k(k+1)2+(k+1)[3(k+1)+1]=(k+1)(k2+4k+4)=(k+1)[(k+1)+1]2,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和(2)可知, 对于一切n∈N+等式成立.
规律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一些等式命题,关键在于“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的两边各有多少项,项的多少与n的取值是否有关,由n=k到n=k+1时,等式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了怎样的项.
返回
任务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典例2
规律方法
1.对于与正整数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如果用其他方法比较困难,此时可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使用数学归纳法的难点在第二个步骤上,这时除了一定要运用归纳假设外,还要较多地运用不等式证明的其他方法(如拆、添、并、放、缩),对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加以变形,寻求其与归纳假设相联系的突破口.
规律方法
返回
任务三 归纳—猜想—证明
典例3
规律方法
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
规律方法
2.“归纳—猜想—证明”的主要题型
(1)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n项和;
(2)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编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
(3)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
对点练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1,Sn=n2an(n∈N+).
(1)写出S1,S2,S3,S4,并猜想Sn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并求出an的表达式.

返回

返回
随堂评价

2.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有关.如果当n=k+1(k∈N+)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k时命题也成立.现已知当n=2 019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A.当n=2 020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n=2 020时该命题成立
C.当n=2 018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n=2 018时该命题成立

由题意可知,原命题成立则逆否命题成立,P(n)对n=2 019不成立,P(n)对n=2 020也不成立.否则,n=2 020成立.由已知推得n=2 019也成立.与当n=2 019时该命题不成立矛盾.

(k3+1)+(k3+2)+…+(k+1)3
返回
课时测评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n3(n≥3,n∈N+),第一步应验证
A.n=1 B.n=2
C.n=3 D.n=4
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首先要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因为n≥3,n∈N+,所以第一步应验证n=3.故选C.

2.设f(n)=5n+2×3n-1+1(n∈N+),若f(n)能被m(m∈N+)整除,则m的最大值为
A.2 B.4
C.8 D.16

f(1)=8,f(2)=32,f(3)=144=8×18,猜想m的最大值为8.



5.若命题A(n)(n∈N+)在n=k(k∈N+)时命题成立,则有n=k+1时命题成立.现知命题对n=n0(n0∈N+)时命题成立,则有
A.命题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B.命题对小于n0的正整数不成立,对大于或等于n0的正整数都成立
C.命题对小于n0的正整数成立与否不能确定,对大于或等于n0的正整数都成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当n=n0时命题成立,且命题在n=k,n=k+1时成立,则当n≥n0时命题成立,小于n0时不确定.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当第二步假设n=2k-1(k∈N+)命题为真时,进而需证n=_________时,命题亦真.
因为n为正奇数,且与2k-1相邻的下一个奇数是2k+1,所以需证n=2k+1时,命题成立.
2k+1


11.设f(x)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f(x)满足:当f(k)≥k+1成立时,总有f(k+1)≥k+2成立.则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A.若f(1)<2成立,则f(10)<11成立
B.若f(3)≥4成立,则当k≥1时,均有f(k)≥k+1成立
C.若f(2)<3成立,则f(1)≥2成立
D.若f(4)≥5成立,则当k≥4时,均有f(k)≥k+1成立

根据题意,若f(4)≥5成立,则f(n0+1)≥n0+2(n0≥4,n0∈N+)成立,即f(k)≥k+1(k≥5)成立,结合f(4)≥5,所以当k≥4时,均有f(k)≥k+1成立.故选D.
12.(多选)如果命题p(n)对n=k(k∈N+)成立,则它对n=k+2也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若p(n)对n=1成立,则p(n)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B.若p(n)对n=2成立,则p(n)对所有正偶数都成立
C.若p(n)对n=1成立,则p(n)对所有正奇数都成立
D.若p(n)对n=2成立,则p(n)对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由题意可知,若p(n)对n=1成立,则p(n)对n=1,3,5,7…所有正奇数都成立;若p(n)对n=2成立,则p(n)对n=2,4,6,8…所有正偶数都成立.











返回*1.4 数学归纳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中的一些简单命题,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任务一 数学归纳法
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时,可采用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证明n=n0(n0∈N+)时命题成立;
(2)假设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知道:对任何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2×7+3×10+…+n(3n+1)=n(n+1)2(其中n∈N+).
证明:(1)当n=1时,左边=1×4=4,右边=1×22=4,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1×4+2×7+3×10+…+k(3k+1)=k(k+1)2.
那么,当n=k+1时,1×4+2×7+3×10+…+k(3k+1)+(k+1)[3(k+1)+1]=k(k+1)2+(k+1)[3(k+1)+1]=(k+1)(k2+4k+4)=(k+1)[(k+1)+1]2,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和(2)可知, 对于一切n∈N+等式成立.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一些等式命题,关键在于“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的两边各有多少项,项的多少与n的取值是否有关,由n=k到n=k+1时,等式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了怎样的项.
对点练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N+).
证明:(1)当n=1时,
左边==,
右边==.左边=右边,
所以等式成立.(2)假设n=k(k∈N+)时等式成立,即有+++…+=,
则当n=k+1时,
+++…++
=+=
===.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和(2)可知,对于一切n∈N+等式都成立.
任务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已知n∈N+,n≥2.
求证:+++…+>(n≥2,n∈N+).
证明:(1)当n=2时,+++>,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2,k∈N+)时,命题成立,
即++…+>.
则当n=k+1时,++…++++=++…++++->+++->+3×-=.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由(1)和(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n≥2,n∈N+都成立.
1.对于与正整数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如果用其他方法比较困难,此时可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使用数学归纳法的难点在第二个步骤上,这时除了一定要运用归纳假设外,还要较多地运用不等式证明的其他方法(如拆、添、并、放、缩),对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加以变形,寻求其与归纳假设相联系的突破口. 2.常用的放缩技巧 (1)<n<; (2)<<(n∈N*,n>1); (3)>=2(-); (4)<=2(-)(k∈N*,k>1).
对点练2.数列{an}满足an+1=,a1=1.
(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前n项和Sn,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解:(1)证明:因为an+1=,
所以=,化简得=2+,即-=2,
故数列{}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由(1),知Sn=n2,
当n=1时,=1,=,不等式显然成立.
假设当n=k(k∈N+)时,不等式成立,即++…+>,
则当n=k+1时,++…++>+,
又+-=1-+-1+=-=>0,
所以++…++>,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
任务三 归纳—猜想—证明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计算S1,S2,S3,S4,根据计算结果,猜想S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解:S1==;
S2=+=;
S3=+=;
S4=+=.
可以看出,上面表示四个结果的分数中,分子与项数n一致,分母可用项数n表示为3n+1.
于是可以猜想S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
(1)当n=1时,左边=S1=,
右边===,
猜想成立.
(2)假设当n=k(k∈N+)时猜想成立.即
+++…+=,
则当n=k+1时,
+++…+

=+=

=,
所以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由(1)和(2)可知,猜想对任意n∈N+都成立.
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 2.“归纳—猜想—证明”的主要题型 (1)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n项和; (2)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编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 (3)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
对点练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1,Sn=n2an(n∈N+).
(1)写出S1,S2,S3,S4,并猜想Sn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并求出an的表达式.
解析:(1)因为a1=1,Sn=n2an,所以S1=a1=1;
当n=2时,S2=a1+a2=4a2,可得a2=,S2=1+=;
当n=3时,S3=a1+a2+a3=9a3,可得a3=,S3=1++=;
当n=4时,S4=a1+a2+a3+a4=16a4,可得a4=,S4=.猜想Sn=.
(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成立.
①当n=1时,猜想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猜想成立.即Sk=,
则当n=k+1时,Sk+1=(k+1)2ak+1=(k+1)2(Sk+1-Sk),
所以(k2+2k)Sk+1=(k+1)2Sk=(k+1)2·,
所以Sk+1=.
故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由①和②可知,对于任意的n∈N+,都有Sn=.
故猜想成立.
因为Sn=n2an,所以an===.
1.设f(n)=1+++…+(n∈N+),那么f(n+1)-f(n)等于(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要注意末项与首项,因为f(n+1)=1+++…++++++,所以f(n+1)-f(n)=++.
2.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有关.如果当n=k+1(k∈N+)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k时命题也成立.现已知当n=2 019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
A.当n=2 020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n=2 020时该命题成立
C.当n=2 018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n=2 018时该命题成立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原命题成立则逆否命题成立,P(n)对n=2 019不成立,P(n)对n=2 020也不成立.否则,n=2 020成立.由已知推得n=2 019也成立.与当n=2 019时该命题不成立矛盾.
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3=(n∈N+),则从n=k到n=k+1时左边应添加的项为           .
答案:(k3+1)+(k3+2)+…+(k+1)3
解析:因为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3+…+n3=(n∈N+)时,
当n=1时,左边所得的项是1,
假设n=k时,命题成立,左端为1+2+3+…+k3,则当n=k+1时,左端为1+2+3+…+k3+(k3+1)+…+(k+1)3,
所以由n=k到n=k+1时需增添的项是(k3+1)+(k3+2)+…+(k+1)3.
4.数列{an}中,a1=1,a2=,且an+1=(n≥2),求a3,a4,猜想an的表达式,并加以证明.
解:因为a2=,且an+1=(n≥2),
所以a3===,a4===.
猜想:an=(n∈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成立.
(1)当n=1时,易知猜想成立.
(2)假设当n=k(k≥2,k∈N+)时猜想成立.
即ak=.
当n=k+1时,
ak+1===
====,
所以n=k+1时猜想也成立.
由(1)和(2)可知,猜想对任意n∈N+都成立.
课时测评14 数学归纳法
(时间:60分钟 满分:110分)
(1—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n3(n≥3,n∈N+),第一步应验证(  )
A.n=1 B.n=2
C.n=3 D.n=4
答案:C
解析: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首先要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因为n≥3,n∈N+,所以第一步应验证n=3.故选C.
2.设f(n)=5n+2×3n-1+1(n∈N+),若f(n)能被m(m∈N+)整除,则m的最大值为(  )
A.2 B.4
C.8 D.16
答案:C
解析:f(1)=8,f(2)=32,f(3)=144=8×18,猜想m的最大值为8.
3.已知1+2×3+3×32+4×33+…+n×3n-1=3n(na-b)+c对一切n∈N+都成立.那么a,b,c的值为(  )
A.a=,b=c= B.a=b=c=
C.a=0,b=c= D.不存在这样的a,b,c
答案:A
解析:令n=1,2,3,


解得a=,b=,c=.
4.在数列{an}中,a1=2,an+1=(n∈N+),依次计算a2,a3,a4归纳推测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因为a1=2,所以a2==,a3=,a4=,
所以猜出an=.故选B.
5.若命题A(n)(n∈N+)在n=k(k∈N+)时命题成立,则有n=k+1时命题成立.现知命题对n=n0(n0∈N+)时命题成立,则有(  )
A.命题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B.命题对小于n0的正整数不成立,对大于或等于n0的正整数都成立
C.命题对小于n0的正整数成立与否不能确定,对大于或等于n0的正整数都成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C
解析: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当n=n0时命题成立,且命题在n=k,n=k+1时成立,则当n≥n0时命题成立,小于n0时不确定.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为正奇数时,xn+yn能被x+y整除”,当第二步假设n=2k-1(k∈N+)命题为真时,进而需证n=    时,命题亦真.
答案:2k+1
解析:因为n为正奇数,且与2k-1相邻的下一个奇数是2k+1,所以需证n=2k+1时,命题成立.
7.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假设n=k时,不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应推证的目标不等式是          .
答案:++…+++>-
解析:观察不等式中各项的分母变化,知n=k+1时,++…+++>-.
8.若f(n)=1+++…+(n∈N+),用数学归纳法验证关于f(n)的命题时,第一步计算f(1)=    ;第二步“从n=k到n=k+1时”,f(k+1)=f(k)+       .
答案: ++
解析:f(1)=1+=;
假设当n=k时,f(k)=1+++…+,
那么,当n=k+1时,f(k+1)=1+++…++++,
f(k+1)=f(k)+++.
9.(10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2·(n-1)+3·(n-2)+…+n·1=n·(n+1)·(n+2),n∈N+.
证明:①当n=1时,等式左边=1,右边=×1×2×3=1,所以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
即1·k+2·(k-1)+3·(k-2)+…+k·1=k·(k+1)·(k+2),
则当n=k+1时,
1·(k+1)+2·k+3·(k-1)+…+k·2+(k+1)·1
=(1·k+1)+[2·(k-1)+2]+[3·(k-2)+3]+…+(k·1+k)+(k+1)·1
=1·k+2·(k-1)+3·(k-2)+…+k·1+[1+2+3+…+k+(k+1)]
=k·(k+1)·(k+2)+
=(k+1)·(k+2)·
=(k+1)·(k+2)·(k+3).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根据①②知,对任意n∈N+,等式成立.
10.(10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切n∈N+,1+++…+.
证明: (1)当n=1时,左边=1,
右边==1,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
即1+++…+,
则当n=k+1时,
要证1+++…++,
只需证+.
因为-
=-

=≤0,
所以+,
即1+++…++,
所以当n=k+1时不等式成立.
由(1)(2)知,不等式对一切n∈N+都成立.
(11—1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1.设f(x)是定义在正整数集上的函数,且f(x)满足:当f(k)≥k+1成立时,总有f(k+1)≥k+2成立.则下列命题总成立的是(  )
A.若f(1)<2成立,则f(10)<11成立
B.若f(3)≥4成立,则当k≥1时,均有f(k)≥k+1成立
C.若f(2)<3成立,则f(1)≥2成立
D.若f(4)≥5成立,则当k≥4时,均有f(k)≥k+1成立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若f(4)≥5成立,则f(n0+1)≥n0+2(n0≥4,n0∈N+)成立,即f(k)≥k+1(k≥5)成立,结合f(4)≥5,所以当k≥4时,均有f(k)≥k+1成立.故选D.
12.(多选)如果命题p(n)对n=k(k∈N+)成立,则它对n=k+2也成立.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p(n)对n=1成立,则p(n)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B.若p(n)对n=2成立,则p(n)对所有正偶数都成立
C.若p(n)对n=1成立,则p(n)对所有正奇数都成立
D.若p(n)对n=2成立,则p(n)对所有自然数都成立
答案:BC
解析:由题意可知,若p(n)对n=1成立,则p(n)对n=1,3,5,7…所有正奇数都成立;若p(n)对n=2成立,则p(n)对n=2,4,6,8…所有正偶数都成立.
13.已知Sn=+++…+,n∈N+,则S1=    ,S2=    ,S3=    ,S4=    ,猜想Sn=    .
答案:    
解析:当n=1时,S1=;
当n=2时,S2=;
当n=3时,S3=;
当n=4时,S4=.
观察猜想得Sn=.
14.(13分)设a1=1,an+1=+b,n∈N+.
(1)若b=1,求a2,a3及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b=-1,问:是否存在实数c,使得a2n<c<a2n+1对所有n∈N+均成立?证明你的结论.
解:(1)方法一:当b=1时,an+1=+1,故a2=2,a3=+1.
由已知可得(an+1-1)2=(an-1)2+1.
从而{(an-1)2}是首项为0,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故(an-1)2=n-1,即an=+1.
方法二:a2=2,a3=+1,
可写为a1=+1,a2=+1,a3=+1,…,因此猜想an=+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
当n=1时,结论显然成立.
假设当n=k(k∈N+)时结论成立,即ak=+1,
则ak+1=+1=+1=+1=+1.
这就是说,当n=k+1时结论成立.
综上可知,an=+1.
(2)当b=-1时,an+1=-1,设f(x)=-1,则an+1=f(an),
当-1=x时得x=.
计算得a2=0,a3=-1,发现0≤a2<<a3<1.
猜测存在c= ,使得a2n<c<a2n+1对所有n∈N+成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0≤a2n<<a2n+1<1.
当n=1时已经验证结论成立.
假设当n=k时,0≤a2k<<a2k+1<1(k≥1,k∈N)成立,则由f(x)=-1在[0,1)上单调递减可知f(0)≥f(a2k)>f>f(a2k+1)>f(1),
所以1>-1≥a2k+1>>a2k+2>0.
再由f(x)=-1在[0,1)上单调递减可知,f(1)<f()<f(a2k+2)<f(0),
所以0<<a2k+3<-1<1,所以0<a2k+2<<a2k+3<1,所以当n=k+1时结论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可知0≤a2n<<a2n+1<1对任意n∈N+成立.
所以符合条件的c存在,其中的一个值为.
15.(5分)现有命题“1-2+3-4+5-6+…+(-1)n+1n=+(-1)n+1,n∈N+”,用数学归纳法去探究此命题的真假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用数学归纳法判断此命题真假
B.此命题一定为真命题
C.此命题加上条件n≤9后才是真命题,否则为假命题
D.存在一个很大的常数m,当n>m时,此命题为假命题
答案:B
解析:①当n=1时,左边=1,右边=1,左边=右边,即n=1时,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1,k∈N+)时,等式成立,即
1-2+3-4+5-6+…+(-1)k+1k
=+(-1)k+1,
则当n=k+1时,
1-2+3-4+5-6+…+(-1)k+1k+(-1)k+2(k+1)
=+(-1)k+1·+(-1)k+2(k+1)
=+(-1)k+2·
=+(-1)k+2,
即当n=k+1时,等式成立.
综上,对任意n∈N+,等式1-2+3-4+5-6+…+(-1)n+1n=+(-1)n+1恒成立,故选B.
16.(17分)已知f(n)=1++++…+,g(n)=-,n∈N+.
(1)当n=1,2,3时,试比较f(n)与g(n)的大小;
(2)猜想f(n)与g(n)的大小关系,并给出证明.
解:(1)当n=1时,f(1)=1,g(1)=1,
所以f(1)=g(1);
当n=2时,f(2)=,g(2)=,
所以f(2)<g(2);
当n=3时,f(3)=,g(3)=,
所以f(3)<g(3).
(2)由(1)猜想f(n)≤g(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
①当n=1,2,3时,不等式显然成立,
②假设当n=k(k≥3,k∈N+)时不等式成立,
即1++++…+<-.
那么,当n=k+1时,
f(k+1)=f(k)+<-+.
因为f(k+1)-g(k+1)<-+-=-
=-=<0,
所以f(k+1)<g(k+1).
由①②可知,对一切n∈N+,都有f(n)≤g(n)成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