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安顺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贵州省安顺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选题
1.有人认为青春是美好的,有人却认为青春是苦涩的;有人认为青春是明媚的,有人却认为青春是忧伤的……奏好青春成长曲,我们要( )
A.在生活中追求时尚,追求青春的完美
B.内心闭锁起来,尽量减少与他人的交往
C.正确对待生理和心理变化,克服青春烦恼
D.放任青春冲动,享受青春激情
2.联合国大会于2022年11月7日通过决议,指定每年的11月18日为“防止儿童性剥削、性虐待和性暴力及促进受害者疗愈世界日”。要提高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的能力,我们应该( )
①学会辨别并抵制性骚扰、性侵害 ②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和策略
③严厉打击性骚扰、性侵害行为 ④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5年春节热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名。哪吒面对重重困境,怒吼“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他在困境中坚守自我,用行动改写了被定义的人生。这启示我们要( )
A.重视他人评价,检视自身不足
B.不断激发潜能,做更好的自己
C.增强生命韧性,挑战一切权威
D.正确认识自己,克服自卑心理
4.对下边漫画《谦让》所反映的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①换位思考,理解他人
②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尊重
③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自强不息”。以下名言诗句能体现这种情怀的有( )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②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辛弃疾
③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下表体现了中华武术蕴含的独特魅力是( )
技击观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后发先至、性命双修
健身观 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
意境观 形意综合、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抱拳礼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
A.浸润着中华人文精神 B.凸显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
C.根植于传统佛道思想 D.决定国人精神品格的形成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秉持这一思想能够( )
①彻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 ②建设和谐美好世界
③根除各种战争诱因 ④促进人与社会和谐共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下是该法的部分摘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第九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理解正确的是( )
A.坚持人民至上,依法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B.兼顾道德与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强调公序良俗,只重视财产安全的保护
D.强制民事活动优先环保,忽视其他原则
9.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智力成果等依法享有的权利,是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下列选项属于公民享有知识产权的是( )
A.周某成绩优异获得学校奖学金200元
B.钱某为某商品做形象代言人获得相应报酬
C.赵某在公开刊物发表文章获得30元稿费
D.吴某在某大型商场购物获得100元优惠券
10.2024年春晚一首《嘿少年》唱出了青少年的梦想,“龙腾出银河,点睛天下每一双瞳孔,少年齐天有梦……少年,少年,少年,少年,护九鼎,在何尊刻中国,我们的姓名”。每一位中华儿女,要( )
①做各种事情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②把少年的梦想看得比中国梦更重要
③奋力书写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④怀有拳拳爱国之心,树立远大理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
11.【传承经典,启迪人生】
中华文化中的古语字字珠玑,其中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引人深省。请你写出下列名言警句蕴含的道理。
名言警句 蕴含的道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①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②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安民之策,贵在利民 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
12.<>材料 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切实营造争当好人、争做好事的良好氛围,贵州省举行了“中国好人榜”的评选活动,并在2025年第一季度评选出候选人12组13人。其中有四次勇闯火海挽救3人生命的退伍军人何涛;有拾到现金30000余元归还原主的老人刘国芬、钱好会;有坚持扶残助残倾心执教的张先明;有坚守乡村小学20余载的教师吴雄;有30年如一日用爱守护瘫痪姑姐的阮洪兰……
(1)他们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如何“致敬身边榜样,传承好人力量”?
三、辨析题
13.材料 王明被推选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比赛当天,他突然感到紧张,手心冒汗,双腿像灌了铅般迈上台阶。面对台下攒动的人群,他喉咙发紧,前两段演讲词磕磕绊绊,指尖因紧张而微微发抖。突然,他看见班主任张老师在台下向他竖起大拇指,嘴角扬起鼓励的微笑。王明猛地攥紧拳头,深吸几口气让心跳平复下来,目光重新聚焦,声音逐渐沉稳有力。台下掌声渐起,眼中的怯懦被自信的光芒取代,每个字都带着破茧而出的坚定。对此,同学们认为“情绪非常神奇,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
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四、综合探究题
14.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做守法的公民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某中学七年级(1)班同学以“增强法治观念,做守法的公民”为主题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立案环节】立案组收到了下列案件:
① 案件一 某公司职员刘某获取公民家庭关系信息后,利用AI“换脸”软件合成受害人子女的面容和声音,并用各种理由让其父母转账汇款。他用此方式诈骗多名被害人累计三十余万元,被公安机关抓捕后将案件移送至检察院并由检察院向本院提请公诉。
② 案件二 徐某购买的2300元的金戒指丢失,被赵某拾到。徐某要求赵某返还戒指,赵某称已经丢失无法返还,并拒绝赔偿。徐某将赵某诉至本院。
③ 案件三 某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该区某餐具清洗公司未按照相关规定的基本要求开展生产活动,而该区卫生健康局未尽到卫生安全监管职责,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于是某区人民检察院以该区卫生健康局为被告向本院提起公益诉讼。
(1)上述案件分别归属哪个法庭进行审理?(按下列法庭的顺序写出对应案件的序号)
民事审判庭: 。
行政审判庭: 。
刑事审判庭: 。
【审判环节】审判组的同学们首先审理了刘某诈骗一案。案件过程有物证、人证,证据确实、充分。一名同学在判决书中写道:经本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判处刘某三年十个月行政拘留,并处以罚款5万元。
(2)判决书中有三处错误的地方,请你帮助同学们进行修改。
【防微杜渐】通过本次模拟法庭的体验活动,同学们很受启发。为了进一步号召全体同学加强自我约束,争做守法好公民,同学们特发起了如下倡议:
倡议书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是我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它保护着我们的权益,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为了营造一个更加文明、法治、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我们特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中学七年级(1)班 2025年6月16日
(3)请运用所学知识把倡议书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D
6.A
7.C
8.A
9.C
10.D
11.①: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思想的内涵;
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
③: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思想的内涵;
④: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思想的内涵。
12.(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等。
(2)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承担责任,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13.观点正确。情绪非常神奇,会影响人的观念和行动。快乐、自豪、满足等积极情绪通常伴随愉悦的体验,可以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愤怒、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通常给人带来不良体验,会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消极情绪也会有积极作用,如适度的焦虑情绪可以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有助于我们提升思考能力、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学习效率。材料中的王明通过调节自己的情绪,眼中的怯懦被自信的光芒取代,每个字都带着破茧而出的坚定。
14.(1) 民事审判庭:② 行政审判庭:③ 刑事审判庭:①
(2)错误一:引用的法律错误,刘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修改: 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错误二:判处的处罚种类错误。“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处罚措施。对于构成犯罪的行为,应当判处的是刑罚。
修改: 将“判处刘某三年十个月行政拘留”改为“判处刘某三年十个月有期徒刑”。
错误三:判处罚款的表述错误。在刑事判决中,对犯罪分子的财产处罚称为“罚金”,而不是“罚款”。
修改: 将“并处以罚款5万元”改为“并处罚金5万元”。
(3)①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做知法懂法的中学生。②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规范自身言行,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③从身边小事做起,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