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教学目标1、通过地图等相关资料,了解三江源的地理位置,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2、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分析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及意义。教学重点 “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教学难点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保护措施。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一:赏三江源之景 师:这里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这里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这里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三江源地区。”承转:你了解三江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1、通过地图等相关资料,了解三江源的地理位置,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2、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原因,分析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及意义。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环节二:析三江源之名[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2图文资料,独立完成下列问题:1.描出三江源地区的位置。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位于青藏高原的腹地。)2.三江源地区主要包括哪几条河流? (三江源指的是黄河源区、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的总称。)3.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什么?(中华水塔)[问题升华]思考:4.为什么这儿被誉为“中华水塔”呢?5.水塔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带着这个问题深入分析地形、气候、河流间的关系。教师小结:生活中,水塔是建在高处的储水池,利用落差实现自动供水;而三江源地区矗立在高峻的青藏高原上,类似于“水塔”源源不断地通过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输水管道”向下游送水。过渡: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需要进行保护,而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不仅对当地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关系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与发展。但如此美丽的三江源地区,近年来却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环节三:护三江源之地关于三江源地区环境问题调查报告出现的问题 造成问题的原因 解决的具体措施师:试想:如果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会产生什么 以观看视频的方式,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对三江源地区有较为形象的直观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的兴趣。三.小结新课,巩固练习1.小结: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关系到本区及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如果源区水源枯竭,黄河中下游会出现断流,长江中游湖泊会萎缩,中下游的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师:由于国家的大力保护,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也启示我们,在发展经济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