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小种植》 第三课时 水培与扦插 课件(共20张PPT)+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单元《小种植》 第三课时 水培与扦插 课件(共20张PPT)+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第3单元《小种植》
小学劳动教育
第三课时植物种植的基本技法
水培与扦插
展示两种基本技法
水培
扦插
新知导入
利用营养液直接向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让植物在水中生长的一种栽培方式
从植物母体上截取茎、叶、根等营养器官,插入基质中,使其生根发芽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概念讲解:
认识工具与材料
1、透明玻璃容器
2、健康的枝条
演示操作:任务一水培
演示操作:任务一水培
认识工具与材料
3、锋利的剪刀
4、小石子




1、用酒精对园艺剪进行消毒。
2、选取枝条:择茎节粗壮、叶片翠绿、无病虫害的枝条,用剪刀斜剪
3、固定枝条:把处理好的枝条放入容器中,用海绵或陶粒等固定材料将枝条固定,使枝条底部浸入水中,但叶片不能接触水面。
新知讲解
实践操作
要求:
1. 每个人都动手操作。 把每个小组认为剪的最好的插入花盆。
(一个花盆插一个小组所有人的,可以做上记号便于以后观察)。
2.合理分工,安排人员每天观察,搬运,注意养护。





时间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浇水次数
枝条状态
叶片颜色
是否长出新芽
1、健壮的月季枝条
认识工具与材料
2、锋利的剪刀/枝剪
演示操作:任务二扦插
3、小花盆
认识工具与材料
4、疏松透气的土壤
5、小水壶
认识工具与材料
6、标签和笔




1、用酒精对园艺剪进行消毒。
2、选取插穗:选择生长健壮、长有2-3个枝节、芽饱满、没有病虫害的枝条,沿斜向剪下。
新知讲解




3、修剪枝条:留2-4片叶片
注意安全
新知讲解
4、扦插入盆:将处理好的枝条插到花盆里,浇透水,放在背阴处。在长出新芽前,保持土壤湿润。




新知讲解
要求:
1. 每个人都动手操作。 把每个小组认为剪的最好的插入花盆。
(一个花盆插一个小组所有人的,可以做上记号便于以后观察)。
2.合理分工,安排人员每天浇水,搬运,注意养护。
实践操作





时间 第一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浇水次数
枝条状态
叶片颜色
是否长出新芽
我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你学会运用水培和扦插培养植物了吗?
课后任务
1.回家后,将今天学习的过程,讲给父母,和他们一起分享。
2.反思与分享:
(1)在水培和扦插的劳动中,你感受到了哪些乐趣?
(2)在水培和扦插的过程中,你碰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
解决的?
谢谢
汇报人:WPS第3单元《小种植》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尤其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着浓厚兴趣。在知识储备上,学生从科学课、语文课及日常生活中,对植物的基本结构、生长所需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等)有了初步认知,但这些知识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整合与实践应用。从能力水平看,他们具备一定观察能力,能留意到植物外观变化,然而观察的细致度、持续性不足;动手能力逐步发展,渴望亲手实践操作,可在使用种植工具、完成精细种植步骤时,准确性与熟练度有待提高。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积极性高,乐于参与种植活动,却易因种植周期长、过程中遇到困难(如种子不发芽、植物生病等),出现注意力分散、半途而废的情况。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虽有合作意愿,但在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有效沟通上,还需教师引导与锻炼 。
二、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学生已具备植物基本生长条件(水/光/土)的常识,但缺乏系统性种植技能技法。
潜在困难:对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的量化控制、持续观察记录能力较弱。
兴趣点:发芽类作物(绿豆芽、香椿芽)生长周期短,易获得成就感;创意项目(萝卜吊篮)激发设计热情。
三、单元教学目标
劳动观念:领悟生命成长规律,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与责任感。
劳动能力:掌握基本操作技法、播种、浇水、光照调控等基础技能;
学会使用温度计、喷壶等工具。
劳动习惯与品质:养成每日观察记录的习惯,培养耐心细致的劳动品质。
劳动精神:在失败种植案例(如土豆霉变)中锻炼抗挫能力,体验“坚持才能收获”的道理。
四、单元重难点
重点:种植技法和种植流程规范化(选种→浸种→播种→管理)
难点:环境因素动态调控(如大蒜水培换水频次、土豆避光发芽控制)
突破策略:
可视化记录:设计《植物生长日记表》(含温度/湿度/形态变化栏)
对比实验:设置“光照充足组”与“缺光组”绿豆芽,直观理解环境作用
五、课时分配(共8课时)
课时 主题 核心任务 课时
1 揭秘植物生长密码 探究植物与环境关系,认识种植技法 1课时
2 发芽小专家 绿豆芽/香椿芽的无土栽培实践 2课时
3 土培大师 土豆块茎种植、一串红移栽 2课时
4 创意种植家 制作萝卜吊篮、水培大蒜 2课时
5 我的种植成果展 成果展示+问题解决研讨会 1课时
六、教学建议
1. 安全第一:
规范使用园艺工具(如小铲子边缘包胶处理)
水培容器选用塑料材质,避免玻璃器皿
2. 项目化学习:
将“课后实践”设为长期项目(如:管理班级种植角21天)
设计《责任轮值表》培养协作意识
3. 差异化指导:
基础任务:完成绿豆芽种植(成功率>90%)
挑战任务:对比土培与水培大蒜的生长差异第3单元《小种植》
第三课时 基本技法:水培和扦插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劳动观念
通过观察教师示范、观看操作视频、亲自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使其逐步掌握水培和扦插技巧。在小组合作开展水培和扦插活动中,学会与小组成员沟通交流、分工协作,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运用记录、对比、分析等方法,持续观察水培和扦插植物的生长变化,总结植物生长规律,提高归纳总结和逻辑思维能力 。
(二)劳动能力
让学生能够正确识别适合水培和扦插的植物品种。熟练掌握水培和扦插的操作步骤,包括选取合适的枝条、处理枝条、准备容器和基质、进行种植以及后续养护。
学会观察水培和扦插植物的生长状态,判断其是否健康,并能根据生长情况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如浇水、施肥、调整光照等。
(三)劳动品质与习惯
在水培和扦插植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等待植物生根、发芽、生长的品质,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促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及时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解决。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对所种植植物的生长负有责任,从而认真对待每一个养护环节。
(四)劳动精神
鼓励学生在面对水培和扦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枝条腐烂、生根困难等,勇于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坚韧不拔的劳动精神。
通过长期养护植物,让学生体验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学情分析
生活认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植物(如家中的绿植、校园的花草),对 “植物需要水和阳光才能生长” 有基本认知,部分学生见过家长养花、种菜,对 “种植物” 有模糊的实践印象,但对 “水培”“扦插” 等专业种植技法缺乏系统了解。
学科关联:通过科学课学习,学生已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和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水、阳光、空气、适宜温度),能理解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为理解水培中根系直接吸收营养液、扦插中枝条生根提供了知识铺垫。
动手经验:学生在劳动课或课外活动中参与过简单种植(如播种),具备使用剪刀、水壶等工具的基础能力,但对 “斜切枝条”“调配营养液” 等精细操作接触较少,操作规范性有待提升。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水培和扦插的基本概念、适用植物种类。
掌握水培和扦插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关键技术要点。
学会水培和扦插植物的日常养护方法。
(二)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选取适合水培和扦插且生长健康的植物枝条。
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确保较高的成功率。
针对水培和扦插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准确判断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水培和扦插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骤及养护知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水培和扦插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实践法:组织学生亲自进行水培和扦插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实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问题导向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水培和扦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植物材料:准备充足的适合水培的植物,如风信子、水仙、仙人球等,以及适合扦插的植物,如月季、天竺葵、菊花等。确保植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
工具材料: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水培和扦插所需的工具材料。水培工具材料包括透明玻璃容器、剪刀、清水、营养液、海绵或陶粒等固定材料;扦插工具材料包括花盆、扦插基质(如蛭石、珍珠岩、河沙等)、剪刀、生根粉、塑料薄膜等。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水培和扦插相关知识、操作步骤演示视频、植物生长过程图片等内容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展示台:用于展示学生的水培和扦插作品,以及优秀的植物生长记录案例。
评价表格:设计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评价表格,用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植物工厂中各种无土栽培(主要展示水培)植物生长茂盛的视频,以及一段花园中通过扦插繁殖的花卉盛开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植物特殊繁殖方式的兴趣。
展示一些水培植物和扦插植物的精美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植物是怎么培育出来的吗?想不想自己动手让植物用这些神奇的方式生长呢?”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水培和扦插。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水培知识
概念:利用营养液直接向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让植物在水中生长的一种无土栽培方式。
适用植物:列举常见适合水培的植物,如绿萝,它四季常青,能净化空气,且水培容易成活;吊兰,叶片细长柔软,水培后垂吊下来十分美观;铜钱草,圆圆的叶片像铜钱,寓意美好,在水中生长迅速。展示这些植物的图片,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原理:简单解释植物通过根系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来维持生长。
扦插知识
概念:从植物母体上截取茎、叶、根等营养器官,插入基质中,使其生根发芽成为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适用植物:介绍月季,它花色丰富,通过扦插能保持品种优良特性;天竺葵,花朵艳丽,扦插成活率较高;菊花,是常见花卉,扦插繁殖操作简单。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有直观认识。
原理:讲解植物的再生能力,当营养器官脱离母体后,在适宜条件下能产生不定根和不定芽,进而发育成新植株。
(三)操作演示(10 分钟)
水培操作演示
选取枝条:挑选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萝,向学生展示如何选择健康的枝条,要选择茎节粗壮、叶片翠绿、无病虫害的枝条,用剪刀斜剪,剪出的切口面积大,有利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处理枝条:将剪好的枝条下部的叶片去掉,保留顶部 2 - 3 片叶子,减少水分蒸发。
准备容器:拿出透明玻璃容器,向学生说明选择透明容器是为了方便观察根系生长情况。清洗容器后,倒入适量清水,再加入几滴营养液。
固定枝条:把处理好的枝条放入容器中,用海绵或陶粒等固定材料将枝条固定,使枝条底部浸入水中,但叶片不能接触水面。
扦插操作演示
选取插穗:以月季为例,选择半木质化、生长健壮的枝条,剪成 5 - 10 厘米长的插穗,每个插穗上保留 2 - 3 个芽点,顶部剪成平口,底部剪成斜口。
处理插穗:将插穗底部放入生根粉溶液中浸泡几分钟,促进生根。
准备基质:把蛭石或珍珠岩等扦插基质放入花盆中,浇透水。
扦插:用小木棍在基质上插孔,将插穗插入孔中,深度为插穗长度的 1/3 - 1/2,轻轻压实基质,使插穗与基质紧密接触。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花盆,保持湿度。
(四)小组实践(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5 - 6 人,为每个小组发放水培和扦插所需的植物材料、工具。
各小组分别进行水培和扦插操作,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醒学生在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
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例如,有的同学负责选取枝条,有的同学负责处理枝条,有的同学负责准备容器和基质等。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请几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水培和扦插作品,并分享操作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如操作熟练、分工明确等,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如枝条选取不当、扦插深度不合适等,并再次强调水培和扦插的关键技术要点。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水培和扦插的概念、操作步骤、养护方法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系统的认识。
六、教学延伸
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完成的水培和扦插植物带回家里继续养护,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每周植物的生长情况,如叶片数量、颜色变化、是否生根等,并拍照留存。
组织学生在一个月后进行一次植物生长成果展示活动,每个学生展示自己养护的植物,并分享养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对比不同学生的植物生长情况,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培和扦插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植物进行水培和扦插,探索更多适合这两种繁殖方式的植物品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植物种植的基本技法
水培
扦插
八、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水培和扦插的实践操作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小组协作也较为积极。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枝条选取和处理上不够熟练,导致部分枝条受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示范次数,并在学生实践前加强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操作方法。同时,在教学时间把控上,可适当增加知识讲解与答疑时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理,为实践操作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