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小种植》 第三课时 水培与扦插——鸡蛋壳里的神奇菜园 课件(共10张PPT)+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单元《小种植》 第三课时 水培与扦插——鸡蛋壳里的神奇菜园 课件(共10张PPT)+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资源简介

第3单元《小种植》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新课标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纲领,贯彻三大核心理念:
1.实践性:创设“班级智慧农场”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种植绿豆芽、设计萝卜吊篮等任务中亲历劳动过程。
2.素养导向:聚焦劳动观念(感悟生命成长)、劳动能力(播种/养护技能)、劳动习惯(坚持记录)、劳动精神(创新改造)。
3.跨学科融合:整合科学(植物光合作用)、数学(生长数据统计)、美术(吊篮造型),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
二、单元整体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 “认知→实践→创造” 为逻辑主线,分为两大板块:
1.技术基础(3课时)
植物与环境:探究光照、水分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如豆芽避光实验);
种植技术:学习播种深度、间距等通用规范;
基本技法:训练水培与扦插、松土、施肥等养护技能。
2.技术实践(7课时)
基础种植(绿豆芽/大蒜):短周期作物,掌握环境控制;
综合种植(土豆/香椿):协调土壤、光照等多因素;
创意设计(一串红修剪/萝卜吊篮):将劳动升华为艺术创作;
课后延伸:家庭种植实践,深化责任意识。
内核聚焦:从“种活一棵苗”到“创造一片绿”的能力进阶,最终指向“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认同。
三、单元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
科学课已学“种子结构”“植物生长条件”等概念;
多数学生有家庭种豆芽经验,但缺乏系统技术指导。
(二)能力起点
能使用喷壶、小铲子等工具,但操作不规范(如覆土过厚);
具初步观察兴趣,但难以坚持长期记录。
(三)发展需求
渴望掌握“让植物长得更好”的诀窍(如土豆催芽);
需培养分工协作意识及失败后改进的韧性(如香椿苗发黄问题)。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劳动观念
理解植物生命与劳动的关系,形成“劳动创造价值”的认知。
2.劳动能力
规范使用种植工具,独立完成3种作物播种与养护。
3.劳动习惯与品质
坚持每日观察记录,养成安全操作、团队协作习惯。
4.劳动精神
在萝卜吊篮改造中展现创意,在种植失败后主动优化方案。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以“创建班级农场”为主线,分解为“探秘环境”“技能闯关”“创意改造”子任务。
2.项目式学习(PBL)
小组合作种植土豆,全程记录《成长档案》,分析影响块茎膨大的因素。
3.情境体验法
设立“植物医院”,学生扮演“小医生”诊断香椿苗发黄病因。
4..示范+实操法
教师微课示范“大蒜瓣朝上播种”,学生同步实践并互评纠正。
六、教学建议
1.分层指导策略
基础薄弱组:提供“种植秘籍卡”(图文步骤拆解);
能力较强组:挑战“自动浇水装置”设计(废旧塑料瓶改造)。
2.家校协同实践
课后任务:在家种植蒜苗并烹饪“蒜苗炒蛋”,拍摄过程上传班级圈。
3.安全强化重点
工具使用前专项训练:铲子握姿、喷壶距离控制(防泥土飞溅)。
七、教学流程设计(10课时全景)
阶段一:认知奠基(3课时)
1.问题导入:
“没有阳光的豆芽会怎样?”启动光照对比实验。
2.知识建构:
用“植物需求思维导图”归纳水、光、温度的作用。
技能预演:
在沙盘模型上模拟播种深度与间距控制。
阶段二:劳动实战(5课时)
1.分组任务:
第1组种绿豆芽(水培)、第2组种大蒜(土培),每日记录根叶变化。
2.问题解决:
香椿苗发黄时召开“病情研讨会”,调整光照方案。
3.跨学科融合:
测量土豆植株高度制作折线图,撰写观察日记《土豆的秘密》。
阶段三:创意升华(2课时)
美学渗透:
用一串红修剪成爱心造型,为校园艺术节做准备。
改造实践:
将萝卜挖空为吊篮,填入土壤种植多肉,评选“最佳设计奖”。
责任延伸:
认领“课后实践”:在家培育香椿苗,拍照记录分享。
单元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
《成长日志》星级评定:记录完整性★、问题解决力★★;
“责任勋章”制度:连续养护5日获“绿植守护者”称号。
2.成果性评价
基础目标:成功收获绿豆芽/蒜苗(成果展示);
创新目标:萝卜吊篮实用性与美观性(同学互评+教师点评)。
3.综合评价
举办“丰收博览会”:解说种植过程,义卖收入捐赠校园绿植基金,实现劳动价值升华。
设计特色
1.真实劳动情境
“班级智慧农场”贯穿始终,让学生亲历“计划→种植→收获→改造”全流程。
2.教学评一致性
目标对应任务,评价嵌入过程(如播种技能通过《操作自评表》实时反馈)。
3.素养生长可视化
从种活绿豆芽(基础能力)到设计萝卜吊篮(创新精神),形成素养进阶轨迹。第3单元《小种植》
第三课时 水培与扦插 ——鸡蛋壳里的神奇菜园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分析
1.上节回顾(复习导入): 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
2.本节新知:
水培: 认识一种不用土的种植方法(把植物种在营养水里)。认识常见的水培植物(风信子、水仙、仙人球)。学习一种简单有趣的“鸡蛋壳水培菜籽”小实验。
扦插: 初步了解通过剪下植物的茎、叶、芽插到土里或水里,就能长出新的小植物的方法(枝插、叶插等)。知道植物除了种子,还能用根、茎、叶繁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下册)
1.学生对植物生长有初步认识,对动手种植兴趣浓厚。
2.形象思维为主,需要直观演示和实物观察。
3.动手操作能力正在发展,需要简单、安全、易成功的活动。
4.注意力集中时间约15-20分钟,活动设计需紧凑、有趣。
5.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限,讲解需通俗易懂,避免过多专业术语。
三、 教学目标(新课标导向)
1.知道“水培”和“扦插”是两种种植植物的方法。
2.能说出水培和扦插的简单定义(如:水培是把植物种在水里;扦插是剪下植物的部分插起来让它长新根)。
3.认识几种常见的水培植物(风信子、水仙等)。
4.能在老师指导下,安全地完成“鸡蛋壳水培菜籽”的简单操作。
5.了解植物除了用种子,还能用根、茎、叶繁殖。
6.通过小组合作或观察老师示范,初步了解扦插的操作过程。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自己种小菜苗)的乐趣和成就感,培养细心观察、耐心照料植物的责任心。
感受科技(无土栽培)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现代农业)。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水培和扦插是两种不同的种植方法。
2..动手实践“鸡蛋壳水培菜籽”并学会照料(保持湿润)。
难点:
1.对“扦插”概念的理解(剪下部分植物繁殖新植株)。
2.理解植物器官(根、茎、叶)也能繁殖。
五、 教学准备
教师:
1.PPT课件(包含两张课本图片内容、清晰的水培/扦插植物图片、操作步骤图)。
实物展示
2.水培植物(如:水培绿萝、水培吊兰小苗 - 安全易得)。
3.扦插示例(如:刚扦插不久长出一点根须的绿萝枝条 - 用透明杯子水培展示根)。
4.“鸡蛋壳水培菜籽”材料(分组或演示用):
5.洗净的鸡蛋壳下半部(底部用胶带或粘土固定防倒)。
6.湿棉絮/湿纸巾。
7.快速发芽的菜籽(如:小白菜、萝卜菜种子)。
8.小喷壶(装水)。
9.扦插示范材料(可选):绿萝枝条、小剪刀、小花盆/透明水杯、土壤/水。
学生:
劳动记录本、彩笔(用于画观察记录)。
六、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5分钟)
1.师生互动: “同学们,上节劳动课我们学习了《种植技术》,还记得植物生长需要哪些好朋友的帮助吗?” (引导学生回忆: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
2.设疑引新: “我们都知道植物大多长在泥土里。那有没有办法让植物离开泥土也能生长呢?比如,种在水里?或者,不用种子,用一片叶子、一根小枝就能种出一棵新植物?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认识两种神奇的植物种植小妙招!” (板书课题:有趣的植物种植小妙招——水培与扦插)
(二) 探索新知,认识方法 (10分钟)
1认识水培:看图说话: 展示课本第一张图片(基本技法:水培部分)。指图提问:“图片上告诉我们这种不用土的种法叫什么?” (水培) “水培是把植物种在哪里?” (有营养的“水”里)。
2.实物观察: 出示准备好的水培植物(绿萝、吊兰)。“看,老师带来的这些植物就是用水培方法养的!它们的根泡在水里,水里加了植物需要的营养。” 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水里的根。
3.认识伙伴: 指课本图片:“看看书上还介绍了哪些可以水培的植物?” (风信子、水仙、仙人球)。展示这些植物的漂亮图片。
4.认识扦插:
看图理解: 展示课本第一张图片(基本技法:扦插部分)。指图提问:“这种神奇的方法叫什么?” (扦插) “扦插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看图描述:剪下植物的茎、叶或芽,插进土里或水里,让它长出新的根,变成一棵新植物)。
简单分类: “书上说扦插有好多种方法,比如剪枝条插叫‘枝插’,用叶子插叫‘叶插’。” (出示枝插和叶插的植物图片,如多肉植物叶插)。
繁殖小秘密: 联系课本第二张图片内容(植物繁殖部分):“原来,植物不仅能用种子宝宝繁殖,还能用自己的身体‘零件’——根、茎、叶来繁殖新生命呢!扦插主要就是利用了植物的这种本领。” (板书:种子 / 根、茎、叶 繁殖)
(三) 动手实践,体验水培 (15分钟) - 核心活动
1.聚焦小实验: “书上介绍了一个特别有趣又好玩的‘鸡蛋壳水培菜籽’小实验!我们一起来试试,当一回小小种植家好不好?”
2.明确任务: “我们的任务:在蛋壳小家里种出能吃的菜苗!”
3.演示讲解(边做边讲):
步骤1:准备蛋壳家。展示底部固定好的干净蛋壳。
步骤2:铺小床。放入一团湿棉絮(或湿纸巾),轻轻压平。强调:“小床要湿湿的,但不能有太多水汪出来哦。”
步骤3:请入小客人。在湿棉絮上均匀地撒上几粒菜籽。“种子宝宝很怕挤,不要撒太多。”
步骤4:安家落户。将蛋壳轻轻放在光照好(如窗台边)但避免暴晒的地方。
步骤5:爱心照料。“每天记得用喷壶给小床喷点水,保持湿润。还要像科学家一样,观察种子宝宝的变化,把它画在记录本上!”
4.学生实践(分组或个人):
①分发材料,学生按步骤操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湿棉絮的湿度控制”和“种子不要撒太多”。
②提醒安全:轻拿轻放蛋壳,注意桌面整洁。
鼓励观察:提醒学生从今天开始就要观察记录。
③作品展示与照料约定: 完成的小组或个人将蛋壳放在指定区域(如教室生物角)。约定全班一起负责观察和喷水照料。
(四) 了解扦插,拓展视野 (5分钟)
教师示范(快速直观): “刚才我们体验了水培种子。现在老师给大家快速演示一下扦插中的‘枝插’。” (选择绿萝枝条)
步骤1:剪枝条。用干净小剪刀剪下一段带有2-3个节(叶子生长点)的绿萝枝条。(强调:使用剪刀需大人指导/帮助,课堂上由老师操作)
步骤2:去叶。摘掉最下面靠近剪口的1-2片叶子(避免泡水腐烂)。
步骤3:插入。将处理好的枝条插入装有清水的透明杯中(水没过最下面的节)。
(如时间允许或后续观察):“我们把杯子也放在生物角,过段时间大家就能看到它长出白色的新根了!以后根长多了,还可以移栽到小花盆的土里。”
小结强调: “看,剪下一小段枝条,插在水里,就能长成一棵新植物,这就是扦插的魔力!不过,扦插需要更细心和更长时间的照顾,我们今天主要体验了水培种子的乐趣。”
(五) 课堂小结,延伸实践 (5分钟)
1.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两种有趣的种植方法?” (水培、扦插)
“我们自己动手做了什么小实验?” (鸡蛋壳水培菜籽)
“照顾这个小生命,我们要注意什么?” (每天喷水保持湿润、观察记录)
“植物除了种子,还能用什么繁殖?” (根、茎、叶)
2.延伸任务:
①我是小园丁: 回家后继续照顾自己的“蛋壳小菜园”,每天观察记录菜籽的变化(发芽、长叶),可以画图或简单文字记录。下节劳动课带来分享。
②小小观察员: 观察老师扦插的绿萝枝条,看看过几天会不会长出新根?记录变化。
③生活发现家: 在家或在小区、花店找一找,有没有用水培方法养的植物?或者有没有看到别人用扦插的方法种花?
3.情感升华: “希望同学们用爱心和耐心照顾好你们的‘蛋壳小菜园’,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期待下次课看到你们的小苗苗和观察记录!”
七、 板书设计
第3单元《小种植》
第三课时 水培与扦插 ——鸡蛋壳里的神奇菜园
水培:种在有营养的水里
扦插:茎、叶、芽(共10张PPT)
第三课时 水培与扦插
——鸡蛋壳里的神奇菜园
小学劳动教育 第3单元《小种植》
植物生长需要...?
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
复习导入
水培:水培是将植物种植在有营养的“水”里,
使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摆脱对土壤的依赖。
营养水代替土壤!
不用土也能种植物?
我的迷你水培菜园
STEP 1-2:准备小家+铺床

湿度口诀:
“捏紧不出水,松开湿润润

×
温馨提示
少量、几粒
STEP 3-5:播种+呵护
01
扦插:剪取植物的茎、叶或芽,插入土壤或水中,
使其长出新的根,成为独立新植株的方法叫扦插法。
有枝插、芽插、根插、叶插等多种方法。
剪一剪,新生命诞生!
种子 → 慢慢长大
根/茎/叶 → 快快变身
“扦插魔法需要耐心哦
植物繁殖双通道
生命因你而成长!
任务:每天观察蛋壳宝宝 | 画下变化 | 分享喜悦
再 见
8
VCG
D:VCG4185861258
百客大全
Baid经验
jingya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