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件(共31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件(共31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1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掌握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及其换算。(重点)
2.会正确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长度和时间。(重点)
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并会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式减小误差。
学习目标
图片是静止的还是动态的?
横线是水平的还是倾斜的?
新课导入
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技巧包括将物理知识编成记忆口诀。如密度、压强等基本概念。将数学工具应用于物理分析,建立物理模型简化问题,特别是凸透镜成像规律。保持好奇心是学习的动力源泉。理解基本公式的物理意义,收集错题并分析错误原因。物理公式的灵活运用需要将知识应用于生活才是真掌握。建立错题本分析常见错误,物理现象的跨学科联系通过辩论澄清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美在于其普适性。
我们的视觉总是可靠吗?
仅凭感觉去判断、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
测量仪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准确的测量。
长度的单位
1.基本单位:米 在国际单位制中的符号:m
常识
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
1cm
2.常用单位: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
(km)(dm)(cm)(mm)(μm) (nm)
3.常用单位与基本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12.56 cm=12.56×10-2 m=0.1256 m
B. 12.56 cm=12.56 cm×10-2 m=0.1256m
C. 12.56 cm=12.56÷102 =0.1256 m
D. 12.56 cm=12.56×10-2 cm=0.1256m
A
12.56 cm= 12.56 × 1cm
单位换算:1cm= 10-2 m
数值不变
=12.56×10-2 m
=0.1256 m

如图所示为某裤子吊牌上的截图;其标注号型是“(L号)175/80A”,数字分别表示人体高度和腰围,则该裤子的身高或腰围的数据合理的是(  )
A.175mm B.1750mm C.80mm D.800m
B

1、测量的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等等
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长度的测量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会选
测量前应先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单位、测量范围、分度值等。
单位cm
零刻度线
测量范围0~8cm
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叫分度值
分度值1mm或0.1cm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②会放:
0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0cm 1 2 3 4 5 6 7 8 9 10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③会看:读数时,视线要 刻度线,及视线要与尺面 。
正对
垂直
×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
2.58 cm
精确
估读
单位
④会读
⑤会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8cm。
2.78cm
总结为五个字:选、放、看、读、记
分组测量作业本和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测量对象 长度 宽度 厚度
作业本
课本
分享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测量活动
【例】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
【详解】[1]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所以视线正确的是B。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9.00cm对齐,右端与11.73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11.73cm-9.00cm=2.73cm
B
2.73
时间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s。
铯原子钟
1967年的国际计量大会规定,铯133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铯原子钟的精确度非常高,大约每百万年只有1s的误差。
探 究 新 知
常用单位:时(h)、分(min)、秒(s)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 h = 60 min
1 min = 60 s
问:
1 h = s
3600
(2)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
在古代,人们用圭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
沙漏
滴漏
日晷
时间测量的工具
  现代常用测量工具
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练习使用秒表:
复位键
开始/暂停键
分针
秒针
①先读出小表盘上指针所通过的分钟数,再读大表盘对应的秒。
②小表盘1小格30s;大表盘1圈30s、1小格0.1s
读数时,小表盘上的指针没有超过两数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大表盘按照0~30s读数;如果超过,大表盘按照30~60s读数。
试着读出秒表的读数。
如图,甲秒表读数为______s,乙秒表读数为______s。
218.5
188.5
用秒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正常行走时,你每迈一步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
使用秒表测量:
【问题情境】甲、乙两位同学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请你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比较。
甲同学
分度值 准确值 估读值 物体长度
1cm
2cm
0.5cm
2.5cm
分度值 准确值 估读值 物体长度
1mm
2.5cm
0.05cm
2.25cm
乙同学
思考:甲乙两同学的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误差
甲、乙两个测量值哪一次精确度高?为什么有差别?是否都是正确的?你能测量出物体的真实长度吗?
提示:
(1)乙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故乙的精确度高。
(2)甲的精确度尽管没有乙的高,但是测量值也是正确的。
(3)物体有一个真实长度,但测量不出来,测量值和长度的真实值总是有差别。
误差的含义:
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的物理量时,使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总会存在差异,这就是误差。
注意:任何测量都是存在误差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误差与错误的区分
误差 错误
产生原因
能否消除
(1)与测量者的测量水平有关;
(2)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有关;
(3)受环境因素影响
(1)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2)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
不能消除,只能减小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可以避免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3. 减小误差的方法
1.如图,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s。
268.7
课堂练习
2.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A
3.在测量物体长度时,由于下列原因造成测量结果有 差异,其中属于误差的是( )。
A. 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物体的长度放置
B. 测量者在读数时,其视线与刻度尺成 20°角
C. 测量者对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读时偏大
D. 刻度尺未紧贴被测物体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