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教学重点】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教学难点】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96活动材料讨论回答活动1-2题。【达标训练】1.下列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A.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B.人们只要团结起来,就一定能改造和战胜自然C.人类进行生产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的摆布D.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决定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人类社会从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此回答2—3题。2.发展中国家较之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①人口分布不均②人口数量大,增长快③经济、技术水平低④环保法规不完善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3.下列四种生产方式或有关生产的叙述,同人地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顺序相对应的是()①轮作、间种、生态种养②人口增加,生产以粮为纲③驯养野兽,种植禾谷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③②④①4.人类认识环境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围绕着进行()A.生产力的发展B.人类文明发展C.知识的积累D.工业的推进,科技进步5.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欧洲气候多寒,居民勇敢而欠技巧,能维持独立而不能治人。亚洲气候炎热,居民多技巧而欠头脑,所以沦为奴隶而受制于人。唯独位于欧事业二洲间的希腊,得天独厚,兼两者之长。”他的说法体现了哪种人地关系思想()A.人定胜天论B.可持续发展C.地理环境决定论D.可能论6.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狩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C.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D.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7.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阶段是()A.征服自然阶段B.崇拜自然阶段C.谋求人地协调阶段D.有神论阶段8.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的叙述,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全球各地的气温持续上升B.我国各地的降水量普遍增多C.全球各地的河湖水位上升D.我国西部山地冰雪总量减少9.读图4—2—1,回答下列问题。(1)四图中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是图。(2)在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中,输入、输出方向错误的是图。(3)四图中强调了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作用,未提及环境对人类社会反馈作用的是图。(4)四图中只强调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的是图。1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是:。(2)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对生态环境的好处是:。(3)使用再生纸的好处是:。(4)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提高全民族的和水平,的意识和实施能力,促进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