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三上语文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感受童话中奇妙的想象,体会中外童话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童话这一文学形式的喜爱与认同。语言运用:能运用想象策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介绍、规矩”等词语,通过创编故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分析王葆的形象和幻想,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对故事内容进行合理推测与想象。审美创造:在朗读和创编中感受童话的奇妙想象,通过绘制宝葫芦插图体验文学与艺术结合的审美乐趣。(二)学习目标1.认识“妖、矩”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冲”,会写“介、绍”等15个字,掌握“介绍、声明”等7个词语。2.能通过关键语句分析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其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3.了解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能借助构思框架创编新故事,并能用生动的语言讲述。4.激发阅读《宝葫芦的秘密》原著的兴趣,能与同学分享阅读感受。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王葆的形象特点。2.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能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二)教学难点1.理解王葆幻想背后的心理需求,区分“幻想”与“空想”的差异。2.创编故事时做到想象合理、情节连贯。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源:《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段、宝葫芦插图、奶奶讲故事音频、生字动画课件。教具学具:宝葫芦模型、生字卡片、“故事创编卡”、彩色画笔。拓展材料:《宝葫芦的秘密》原著节选、童话创编技巧小贴士、学生优秀创编案例。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 1 课时板块一:动画激趣,导入课题1.视频导入:播放2分钟《宝葫芦的秘密》动画片段,提问:“视频中的宝葫芦有什么神奇之处?如果你有一个宝葫芦,你想让它做什么?”2.实物展示:出示宝葫芦模型,板书课题,指导 “宝”字书写(上窄下宽,竖弯钩舒展)3.齐读课题后提问:“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宝葫芦有什么秘密?王葆是谁?)板块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用“——”画出奶奶讲的故事内容,教师巡视指导朗读姿势。2.字词闯关:(1)字理识字:“妖”是左右结构,女字旁表示与女性有关,本义指怪异的精灵,此处指 “妖怪”。(2)多音字辨析:“冲”在“冲着”中读chòng,在“冲锋”中读chōng,通过造句区分:“他冲着我笑,然后冲出门去。”(3)游戏巩固:“宝葫芦送礼物”——点击课件宝葫芦,出现生字词,读对即“收获礼物”(如“规矩、撵上、拽住”)。3.整体感知:1.小组合作完成“故事脉络图”:在思维导图中填写“王葆介绍自己→奶奶讲故事→王葆想得到宝葫芦”。2.用“首先……然后……最后……”复述故事大意,重点突出王葆的幻想。板块三:精读课文,分析形象1.默读思考:课件出示默读要求:“边读边画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批注自己的理解。”2.交流分享:原因一:奶奶故事中的宝葫芦“要什么有什么”(出示第 16 自然段,指导朗读奶奶讲故事的语气,模仿奶奶的慈祥语调)。原因二:王葆生活中的烦恼(预设:学习遇到难题、体育活动不顺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3.人物分析:(1)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葆淘气、爱幻想?”(预设:“一提到宝葫芦,我就非听不可”体现好奇;“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体现幻想)。(2)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王葆的内心独白,读出天真、渴望的语气。板块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重点字书写:矩:左部“矢”的第四笔撇不出头,右部“巨”最后一笔是竖折,整体左窄右宽。舔:右部第一笔是横,最后两点并排,避免写成 “水”。学生描红临写,投影展示优秀作业,点评“三个一”姿势。课后作业:必做:抄写生字词2遍,朗读课文给家长听。选做:画一幅 “我心中的宝葫芦”,并在旁边写一句话描述其神奇之处。第2课时板块一:复习导入,激活思维1.词语接龙:用“宝葫芦”开头接龙,如“宝葫芦→葫芦藤→藤条→条件”,复习生字词。2.图片回顾:展示学生绘制的“宝葫芦”图画,随机抽取几幅请作者介绍,回顾课文内容。板块二:感受想象,梳理故事1.奇妙之处交流:默读课文,用“~”画出觉得最奇妙的地方,小组交流后全班分享:预设①:奶奶讲的故事中,宝葫芦帮助人实现愿望(如“金斧头、银斧头”的故事,引导学生想象其他可能的情节)。预设②:王葆的幻想场景(如“考试时宝葫芦递答案”,讨论“这样的幻想合理吗?为什么?”)。2.奶奶的故事梳理:出示第15-16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 “故事要素表”:故事人物 遇到的困难 宝葫芦的帮助 结果张三 劈面撞见神仙 得到宝葫芦 要什么有什么3.拓展思考:“奶奶还可能讲过哪些宝葫芦的故事?模仿课文句式说一说。”板块三:创编故事,实践表达1.创编指导:出示“故事创编卡”,明确要求:“选择一个角色(如李四、王五),想象他/她遇到宝葫芦的经历,注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2.提供创编支架:“有一天,(人物)在(地方)(遇到什么),突然(宝葫芦出现),于是______(发生了什么)。”3.小组合作:四人小组讨论创编内容,填写“创编卡”,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想象要合理有趣。4.范例引导:教师分享自己创编的“李四钓鱼得宝葫芦”的故事,示范如何展开想象。5.故事分享:小组代表上台讲述创编故事,其他学生评价:“故事是否完整?想象是否有趣?”颁发“最佳创意奖”“最佳表达奖”,激励学生。板块四:拓展阅读,升华主题1.原著激趣:播放《宝葫芦的秘密》原著片段朗读(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烦恼),提问:“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真的幸福吗?为什么?”2.推荐阅读:“想知道更多宝葫芦的故事吗?课后阅读《宝葫芦的秘密》全书,下节课分享你的发现。”3.情感升华:小组讨论:“王葆的幻想给你什么启示?我们需要宝葫芦吗?”教师总结:“美好的生活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幻想可以激发动力,但行动才是实现愿望的关键。”课后作业:必做:将创编的故事写在作文本上,注意语句通顺。选做:阅读《宝葫芦的秘密》原著,制作“阅读记录卡”(记录最喜欢的情节和感受)。六、板书设计 11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 ↓ ↘ 王葆:淘气、爱幻想 奶奶的故事 宝葫芦:无所不能 ↖ ↗ ↖ 遇到困难 神奇帮助 实现愿望 ↙ ↓ ↘ 创编故事 想象奇妙 感悟道理七、教学反思核心素养落实:通过创编活动和想象训练,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文化体验中增强了对童话的兴趣,80%的学生能完成完整的故事创编。教学创新点:引入“故事创编卡”和原著片段,将文本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角色扮演和绘画活动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不足与改进:创编故事时,部分学生的想象缺乏新意,可在课前布置“收集奇妙想象”的预习作业;分析王葆形象时,可增加更多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八、新课标对应点学习任务群: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通过字词学习和句式训练夯实基础。融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通过童话阅读和创编培养审美创造能力。跨学科学习:结合美术(宝葫芦绘画)、口语交际(故事讲述),体现学科融合。评价建议:采用“创编卡评价”“朗读评价”等多元方式,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和思维发展,符合新课标“重过程、重体验”的评价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