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9《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上语文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了解香港的多元文化与繁荣景象,体会香港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语言运用:能提取段落关键语句,积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等四字词语,尝试运用总分结构介绍一处景点。
思维能力:通过梳理香港在贸易、美食、旅游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归纳概括能力,理解“璀璨的明珠” 的比喻内涵。
审美创造:在图文结合的学习中感受香港的都市美感,通过绘制“香港印象” 手账体验语言与视觉结合的审美表达。
(二)学习目标
1.认识“贸、愧” 等 12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 “角”,能在语境中正确运用 “贸易、佳肴” 等词语。
2.能找出各段落的总起句,理解课文“总 — 分 — 总” 的结构,用思维导图梳理香港的主要特点。
3.结合课文内容,从“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 三方面分析香港被称为 “璀璨的明珠” 的原因。
4.通过“小导游” 角色扮演与爱国主题拓展,感受香港的繁荣美丽,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围绕香港介绍的贸易、美食、旅游等内容。
2.提取关键语句,体会课文总分结构的表达效果。
(二)教学难点
1.理解“璀璨的明珠” 的比喻意义,感受香港的多元魅力。
2.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表达,进行简单的导游词创作。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源:《东方之珠》歌曲视频、香港城市风光纪录片片段、香港贸易 / 美食 / 旅游主题图片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动画短片。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香港印象” 手账模板、导游旗道具、小组合作学习单。
拓展材料:香港回归历史简笔画图解、香港特色美食文化介绍、小学生香港游记范文。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境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1.视听共鸣:播放《东方之珠》歌曲视频,同步展示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迪士尼乐园、太平山顶等图片,提问:“视频中展现的是哪个城市?你对香港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分享从影视、新闻中获得的香港印象。
2.课题质疑:板书课题“香港,璀璨的明珠”,用珠宝实物(或图片)演示 “璀璨” 的光泽,提问:“为什么把香港比作‘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有哪些耀眼的‘光芒’?” 激发学生阅读期待。
板块二:初读感知,夯实语言基础
1.自主识字:
学生默读课文,用“△” 圈出 12 个生字,同桌互查读音后,全班开展 “生字闯关” 游戏:
字理识字:“贸” 由 “卯”(交易)和 “贝”(货币)组成,本义是商业交易;“肴” 左 “乂” 表声,右 “肉” 表意,指美味的菜肴。
多音字辨析:“角” 在 “角色” 中读 jué,在 “角落” 中读 jiǎo,通过造句区分:“香港的街角(jiǎo)有许多特色小吃,每个市民都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jué)色。”
2.词语积累:
分组开展“词语开花” 活动:用 “贸” 组 “贸易、商贸、外贸”,用 “佳” 组 “佳肴、佳品、最佳”,并选择 3 个词语说一句话,如 “香港的美食街上,各国佳肴应有尽有,吸引了众多游客。”
3.结构梳理:
出示段落序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填空:
“第__自然段总写香港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第__-__自然段分别介绍____、____、____,第__自然段总结香港未来会更加璀璨。” 明确 “总—分— 总” 结构。
板块三:精读探究,感受多元魅力
1.小组合作:寻找“明珠光芒”
每组抽取一个主题任务卡(贸易 / 美食 / 旅游),精读对应段落,完成学习单:
主题 关键语句 具体表现(文中词语) 我的发现
贸易之都 “香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 琳琅满目” 万国市场、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商品来自世界各地,贸易繁荣
美食天堂 “在香港,人们能够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中国菜、西餐、东南亚菜 饮食文化多元融合
旅游胜地 “香港的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灯的海洋” 海豚表演、灯光闪烁、光彩夺目 景点独特,夜景美丽
2.对比感悟:比喻的妙处
出示句子对比:
香港很繁华,有很多商品、美食和景点。
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
讨论:“为什么用‘璀璨的明珠’比喻香港?” 引导学生从 “光芒耀眼(繁华景象)、价值珍贵(重要地位)、独一无二(独特魅力)” 三方面理解比喻内涵。
3.视觉化学习:
发放“香港印象” 手账模板,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方面,用简笔画配图并标注关键词,如画购物袋标注 “万国市场”,画餐盘标注 “美食天堂”,画过山车标注 “海洋公园”。
板块四:拓展实践,升华爱国情感
1.角色扮演:我是香港小导游
学生佩戴导游旗,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解说,要求:
用上“首先…… 其次…… 最后……” 的句式;
至少使用 2 个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如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加入一个自己了解的香港小知识(可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选取)。
示例:“欢迎来到香港美食天堂!首先,这里有中国各地的特色菜肴,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应有尽有;其次,还能品尝到正宗的西餐和东南亚美食;最后,别忘了试试香港的特色小吃鸡蛋仔,让您的味蕾享受一场盛宴!”
2.爱国主题拓展:
播放香港回归历史简笔画视频,提问:“1997 年7 月1 日,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这颗明珠终于回家了。如今的香港与内地联系更加紧密,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让香港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共同发展,你还知道哪些香港与内地合作的例子?” 引导学生从高铁直通、购物便利等生活实例分享,感受 “一国两制” 下的繁荣景象。
3.语言实践
仿写练习:“我的家乡______(城市名),是______(比喻句)。这里有______(特色景点 / 美食 / 文化),______(具体表现)。”
六、板书设计
19* 香港,璀璨的明珠 ↙ ↓ ↘ 贸易之都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万国市场) (各国佳肴) (海洋公园) ↖ ↗ ↖ 琳琅满目 一应俱全 举世闻名 ↖ ↗ ↖ 繁华美丽——祖国南海之滨的璀璨明珠
七、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落实:通过“手账绘制 + 导游解说” 的活动设计,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发展了表达能力,在文化体验中增强了国家认同,85% 的学生能准确说出香港的三个主要特点。
教学创新点:将抽象的“璀璨” 通过珠宝实物、光影视频具象化,用 “学习单 + 手账” 实现思维可视化,符合三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特点。
不足与改进:部分学生在导游解说中对四字词语的运用不够灵活,可在课前增加“词语情境填空” 预习;爱国拓展环节可加入 “我与香港” 的互动话题,如 “如果有机会去香港,你最想参观哪里?为什么?” 激发更深层的情感共鸣。
八、新课标对应点
学习任务群:
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任务群,通过生字归类、词语拓展夯实基础。
融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群,通过导游词创作提升交际表达能力。
跨学科学习:结合美术(手账绘制)、历史(回归知识),体现学科融合。
评价建议:采用“识字闯关 + 手账评价 + 导游表现” 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与思维发展,符合新课标 “重过程、重应用” 的评价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