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4《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上语文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童第周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语言运用:能结合语境理解“再三请求、不声不响”等词语,积累描写勤奋学习的成语,尝试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童第周两次“争气”的原因和行动,培养逻辑思维和对比分析能力,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争气”的内涵。
审美创造:在情境朗读和角色扮演中感受人物的精神美,通过绘制 “童第周学习时刻表” 体验文字与视觉结合的表达乐趣。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浙、县”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念、差”等11个字,掌握“山村、父亲”等15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梳理童第周两次“争气”的背景、行动和结果,用思维导图呈现关键信息。
3.结合重点词句(如“天不亮就起床”“溜到厕所外边灯下学习”),感受童第周勤奋刻苦的精神,能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4.通过“我的争气故事”分享,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争气”的意义,树立积极面对困难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梳理童第周两次“争气”的经过。
2.通过重点词句分析童第周的精神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难点
1.理解两次“争气”的不同层次(为自己争气→为国家争气),体会民族精神的内涵。
2.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真正理解“争气”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源:童第周生平纪录片片段、“一定要争气”主题配乐、童第周学习场景插图、“争气”主题名言视频。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争气行动”记录单、小组合作学习单、角色扮演头饰(童第周、校长、教授等)。
拓展材料:童第周科学实验简笔画图解、当代青少年“争气”案例(如残奥运动员故事)、“争气”主题手抄报范例。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板块一:视频导入,激发探究
1.情境引入:播放30秒童第周在显微镜前做实验的纪录片片段,提问:“视频中的科学家是谁?他在做什么?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2.课题解读:板书课题“一定要争气”,强调“争”字书写(上“爪”下“刀”,像奋力抓住机会),提问:“谁一定要争气?他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的?”激发阅读期待。
板块二: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1.自主阅读: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圈出生字,用“——”画出童第周说“一定要争气”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默读姿势。
2.字词闯关:
(1)字理识字:“浙”左“氵”右“折”,指浙江的江水曲折;“研”左“石”右“开”,表示深入研究。
(2)多音字辨析:“差”在“成绩差”中读chà,在“差别”中读chā,通过造句区分:“童第周刚开始成绩差(chà),但他努力后和同学的差别(chā)越来越小。”
(3)游戏巩固:“争气词语接龙”—— 用“勤”组“勤奋、勤劳、勤勉”,用“刻”组“刻苦、立刻、刻字”,并选择词语说一句话。
3.结构梳理:
小组合作完成“故事脉络图”:在时间轴上标注“中学时期”和“留学期间”,分别填写童第周的“争气原因”“争气行动”“争气结果”。
用“首先……然后……最后……”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重点突出两次争气的不同阶段。
板块三:指导书写,深入感知
1.重点字书写:
念:上部“今”无点,下部“心”三点呈弧形,整体上窄下宽。
退:被包围部分“艮”无最后一点,“辶”的平捺托住上部。
学生描红临写,投影展示优秀作业,点评“三个一” 姿势。
2.句子品读:
出示句子:“他每天天不亮,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看书。”讨论:“从‘天不亮’‘悄悄’可以看出什么?”(童第周学习刻苦,不愿打扰他人)
3.角色扮演:同桌一人扮演童第周,一人扮演值班老师,模拟“灯下学习被发现”的场景,体会童第周的坚持。
板块四:精读探究,感受精神
1.第一次争气:为自己争气(中学时期)
(1)原因分析:出示第2自然段,小组讨论:“校长为什么要童第周退学?‘再三请求’说明什么?”(成绩差,但渴望学习)
(2)行动品读:
出示“天不亮起床看书”“溜到厕所外边灯下学习”的插图,学生用“先……接着……然后……”描述童第周的学习过程。
(3)对比体验:“如果是你,每天早起学习,会有什么感受?童第周是怎么做的?”(体会其毅力)
(4)结果感悟:“成绩都赶了上来,几何还考了满分”,指导朗读该句,读出惊喜和敬佩之情。
2.第二次争气:为国家争气(留学期间)
(1)自主学习:用“学习单”引导:“童第周在国外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争气的?结果如何?”学生默读3-6自然段,圈画关键词。
(2)对比讨论:
出示句子:“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中国人真了不起!”讨论:“外国人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化?”
(3)小组辩论:“第一次争气和第二次争气,哪个更难?为什么?”引导理解从个人到国家的情感升华。
3.视频拓展:播放童第周成功完成青蛙卵剥离实验的简笔画动画,理解“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的具体表现。
板块五: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1.情境表演:
学生分组选择以下情境表演:
情境1:童第周向校长“再三请求”试读。
情境2:童第周向外国教授汇报实验成果。
评价要点:“是否表现出童第周的态度和情感?语言是否符合人物身份?”
生活分享:
发放“争气行动”记录单,学生填写:“我遇到过的困难是______,我打算这样争气:______。”
小组分享后,推荐“最佳争气计划”,张贴在班级“争气树”上。
2.名言积累:
出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名言,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句,配上插图制成书签。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感悟“争气”的现实意义。
板块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跨学科活动:
科学:查阅童第周的“克隆技术”相关资料,用简单图示说明其原理。
美术:绘制“童第周的一天”连环画,表现其学习场景。
分层作业:
必做:朗读课文给家长听,说说“你从童第周身上学到了什么”。
选做:采访家人的“争气故事”,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24 一定要争气 ↙ ↓ ↘ 中学时期 留学期间 现实意义 (为自己) (为国家) (为理想) ↖ ↗ ↖ 成绩差→请求试读 外国人轻视→刻苦钻研 遇到困难→勇敢面对 ↖ ↗ ↖ 勤奋学习→成绩满分 实验成功→震惊欧洲 自强不息→实现目标
七、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落实:通过“情境表演+生活分享”的活动设计,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发展了表达能力,在文化体验中增强了民族自信,90%的学生能准确说出两次争气的不同内涵。
教学创新点:引入“争气行动记录单”和跨学科任务,将文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符合三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特点;视频和动画的使用增强了直观感受。
不足与改进:在分析“为国家争气”部分,学生对当时的国际背景理解不足,可在课前增加“旧中国留学生处境”的简笔画图解;“争气计划”分享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具体,需提供更多范例引导。
八、新课标对应点
学习任务群:
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通过字词学习和句式训练夯实基础。
融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通过情境表演和生活分享提升交际能力。
跨学科学习:结合科学(生物实验)、美术(连环画绘制),体现学科融合。
评价建议:采用“课堂表现+记录单+作业”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实践能力,符合新课标“重过程、重体验”的评价理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