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去外婆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去外婆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上语文 《去外婆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认识 “婆、候” 等 15 个生字,会写 “宝、玩” 等 8 个字和 “宝贝、回来” 等 6 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外婆家带给 “我” 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创造意识。
(二)学习目标
认识 “婆、候” 等 15 个生字,会写 “宝、玩” 等 8 个字和 “宝贝、回来” 等 6 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去外婆家的乐趣。
能说一说外婆家带给 “我” 哪些乐趣,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类似的经历,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和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说一说外婆家带给 “我” 哪些乐趣。
(二)教学难点
从细节描写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和同学交流自己类似的经历,感受亲情的温暖。
三、教学准备
山楂、柿子、毛栗子等实物或图片,田字格卡片。
学生准备自己在外婆家的照片或小物件(可选)。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音频:播放童谣《摇摇船》,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下册学过的这首童谣,营造温馨的氛围。
创设情境: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外婆家吗?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课文中的小朋友去他的外婆家看看,那里有很多有趣的事情等着我们呢!(板书课题:去外婆家,齐读课题)
提问引导:你们去过外婆家吗?外婆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简单交流后,进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根据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预习
(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采用 “识字闯关” 游戏的形式,如 “开火车” 读、指名读、齐读等,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随文识字: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图片识字(如出示山楂、柿子的图片)、动作演示识字(如演示 “蹦来跳去” 的动作)、加减法识字(如 “宝 = 宀 + 玉”)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生字的读音和含义。
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 “我” 小时候在外婆家的有趣经历。可以采用分组读、男女生对读等形式。
理解 “乐趣”。重点读第 1 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 “乐趣” 是什么意思(使人感受快乐的趣味)。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乐趣。
(三)指导写字,巩固字词
出示生字。教师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宝、玩、香” 等,指名读准字音,组词。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师范写指导。
“玩”:左边王字旁末笔横变提,右边 “元” 的撇画舒展,穿插到王字旁下面。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学生书空练习。
“香”:上面的禾字旁写宽,竖笔收短,下边的 “日” 写小些。注意笔画顺序。
学生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书写错误。
练写词语。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词语 “宝贝、回来” 等,学生练写,注意书写规范、整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读通了课文,初步了解了去外婆家的乐趣。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外婆家,看看那里到底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
第 2 课时
(一)复习导入,深化情境
交流 “乐趣”。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外婆家有很多乐趣,文中 “我” 的外婆家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感受乐趣。
自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总 —— 分 —— 总” 结构)。
朗读第 2 自然段,探究外婆家有哪些乐趣(预设:“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
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具体写了哪些 “宝贝”。
(二)精读课文,品味 “乐趣”
学习第 3 自然段,品味 “好吃的”
(课件出示山楂、柿子、毛栗子的图片)提问:外婆家有哪些好吃的?
引导学生想象这些水果的味道,说一说自己吃过的类似水果,感受外婆家的美食乐趣。
有感情地朗读第 3 自然段,读出对美食的喜爱之情。
学习第 4 自然段,品味 “好玩的”
提问:“好玩的” 指的是什么?(小山雀)
深入探究:回到文中,看看 “趣” 在何处。(小山雀:蹦来跳去、不会逃、唱小曲)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仿小山雀的动作和叫声,体会小山雀的可爱,感受其中的乐趣。
朗读指导:读出小山雀的活泼可爱。
学习第 5 自然段,寻找 “好看的”
提问:外婆家有什么好看的?(杜鹃花、野花)
欣赏图片:课件出示杜鹃花和野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样子,感受乡村的自然美。
细节分析:从舅妈采野花戴在头上或别在衣服上这一细节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
想象画面:让学生想象舅妈戴着野花的样子,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朗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第 5 自然段,读出对乡村美景的赞美之情。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总结课文:教师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强调亲情的温暖和乡村生活的美好。
交流分享: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外婆家或其他亲戚家的类似经历,与同学交流分享。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派代表在全班分享。
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美和乐趣。
布置作业
画一幅自己记忆中外婆家的画,并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
回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外婆家的故事,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通过创设 “去外婆家” 的大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新课标的情境性要求。
注重引导学生在课文中识记生字,并且相机指导学生易写错或写得不规范的字,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保证了学生的主体性。
采用分段精读的方法,将重难点拆分,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帮助他们更高效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注重引导学生从 “乐趣” 中体会亲情的温暖,并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类似的经历,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生活细微处感受亲情的温暖,落实了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比如增加更多的想象和体验活动。
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引入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