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草原老舍散文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情文并茂,形式自由,结构灵活,手法丰富多样。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等。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话剧《茶馆》《龙须沟》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月牙儿》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生字组词毯(tǎn):地毯、绿毯、毛毯陈(chén):陈旧、陈列、陈述裳(shang):云裳、衣裳、红裳虹(hóng):霓虹、彩虹、长虹蹄(tí):牛蹄、马蹄、蹄子腐(fǔ):豆腐、腐败、腐烂稍(shāo):稍等、稍微、稍纵即逝微(wēi):微妙、微笑、轻微多音字行 háng 一行 xíng 行动勒 lè 勾勒 lēi 勒马蒙 mēng 蒙骗 méng 蒙受 měng 蒙古族读准字音绿毯 线条柔美 惊叹回味 洒脱衣裳 彩虹马蹄 乐趣礼貌 拘束举杯 热乎乎感人 会心微笑 目的地近义词渲染—烘托 热闹—喧闹明朗—晴朗 奇丽—瑰丽疾驰—飞驰 回味—体味境界—境地 拘束—拘谨反义词迂回—径直拘束—自然洒脱—拘谨舒服—难受羞涩—大方近义词反义词理解词语清鲜:清爽而新鲜。形容空气清新,食物纯净。一碧千里:形容绿色广袤无垠,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绿色。柔美:形容线条流畅,外观优雅,给人一种柔和而美好的感觉。境界:指人所达到的某种境地或程度。在文学中,常用来描述自然风光或人物情感所达到的境界。迂回:指曲折回旋,不直接前进。在文学中,常用来形容道路曲折或思维回环。洒脱: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不拘谨。常用来形容人的气质或态度。崇山峻岭:形容山势高耸陡峭,连绵不断。常用来形容自然风光的壮丽。拘束:指在言行上受到过多的约束或限制,显得不自然或放不开。与“洒脱”形成鲜明对比。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绘了几幅画面,试着给每幅画起个名字。(1)草原风光图(2-3)喜迎远客图(4-5)主客联欢图第一自然段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情景交融,先描写草原的天和空气,再抒发初见草原的愉悦之情,由景生情。】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作者为什么说草原“一碧万顷,而并不迷茫”?“茫茫”形容没有边际,看不清楚。联系上文的“天空是那么明朗”可知,此时天气晴朗,光线充足,草原上的一切都显得特别清晰。作者看到的不只是草,还有绿色的小丘、移动的白色羊群、时而静立不动的骏马和大牛,这些景物在头脑中叠加,呈现了一幅辽阔壮美又清晰的草原图景。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比喻,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草原的广阔和羊群散落其间的美景。一个“绣”字,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和对草原羊群的喜爱之情。】把“绣”换成“嵌”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绣”字富有动感:白色的羊群因为吃草而随意走动,在作者眼里,它们成了心灵手巧的绣娘,在精心的为大草原这块绿毯绣大白花,而且大白花随时能变幻造型,灵动而有趣。而“嵌”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将小丘比作中国画,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会模糊,远远望去,小丘与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写出了小丘线条的柔美和草原的碧绿、辽阔。“翠色欲流”写出草原的勃勃生机,“流入云际”写出草原与蓝天相接的情景。两个“流”字使画面富有动感。】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两个既……又……表达出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惊叹”是初见草原,处处感到新奇。“久立四望”是喜爱草原,总也看不够。】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想象在这画面里,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你能像老舍先生一样,发挥想象说一说吗?第二自然段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把河比作明如玻璃的带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河的清澈与弯曲回环。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有人家,暗示目的地快到了。句尾的感叹号,表现出作者一行人见到河后的惊喜之情。】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把穿着各色衣裳策马疾驰的人群比作彩虹,生动形象。“疾驰”“飞”表现了草原人民迫不及待迎接远客的心情。】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第三自然段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想一想:主客双方会说些什么?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分别是怎样的?第四自然段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表明主人早有准备,用民族特色美食招待客人,充分体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描写主客相互敬酒的场面,表明两族人民相互尊敬、亲如一家。】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描写蒙古包内主客齐声歌唱、其乐融融的场面。尽管双方可能存在语言上的障碍,但歌声传递的感情是相通的,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和亲如一家的真挚感情。】心心相印的情谊第五自然段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全文中心句,直接抒情,点明中心,即蒙古族和汉族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从迎客、相见、联欢到话别,处处体现“蒙汉情深”。】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2.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草原的美? 课文从草原风光美和蒙古族人民远迎款待汉族同胞的人情美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美。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初到草原看到了天空、草原、小丘、羊群、骏马、大牛。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草原一碧千里,小丘线条柔美,羊群多而自由,骏马、大牛有时静立不动,像陶醉在这美景中一样。4.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把迎接的人群比作彩虹呢?因为写马群,突出一个“快”。“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马疾驰,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些都说明迎接着心情的急迫和愉悦,体现出了蒙汉情深。5.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款待、送别客人的?从蒙古族人民跑几十里去迎接客人、盛情款待远客、敬酒联欢、深情话别等可以看出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深情厚谊,体现了一种人情美。6.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理解: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体会: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7.“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答:“我们”访问陈巴尔虎旗,草原人民远道欢迎;主客相见,互相握手、问候、敬酒、唱歌、表演,双方亲如一家;临别时,主客在夕阳下话别,话语绵绵,难分难舍。8.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动手写一写,注意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示例】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镶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