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课件(共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观沧海
东汉·曹操
导入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倾听这段海浪的声音,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背景介绍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巩固了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的局势,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诗风古直悲凉,多抒发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求贤若渴的心情,反映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钟嵘评曹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宋·敖器之《诗评》曹操:气韵沉雄
鲁迅评曹操:改造文章的祖师
诗歌注音
注释翻译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 dàn),山岛竦峙(sǒng 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临【到达,登上】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山岛竦峙【耸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银河】灿烂,若出其里。
幸【幸运】甚至【达到极点】哉,歌以咏志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诗歌精析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写登山观海所见所思。“观”是有目的的、聚精会神地、仔细地看。

2.划分层次,哪些句子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1)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领全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实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虚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最后两句是为和乐而加(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写作特点
4.诗歌主题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5.诗意理解
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下列对本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以强大的优势平定了乌桓,他登上碣石山,看到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此诗。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中的“临”“观”突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气概。
C.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作者极其高兴的心理状态,他不禁要歌唱起来
D.本诗是四言古诗,大多两字一顿,朗读时要读出古体诗歌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美感。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乐府五言古诗,气象宏伟,场面宏大,表达出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和壮美豪迈的情感
B.诗人写到“日月”“星汉”在海中出没,用两个“若”字,显示出其主观感受,揭示主旨,表明其远大抱负
C.诗人登临高处,俯视大海,借想象中的山岛草木来点染,衬托大海的辽阔威严和惊人的力量
D.诗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感情基调苍劲慷慨,意境开阔,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选出对《观沧海》有误的一项()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对象,用一个“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远处的海水和山岛,显示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的气势
C.“日月”“星汉”二句是诗人的想象,借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来表达诗人豁达气度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D.本诗历来被视为汉魏之际“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作者曹操的诗以“沉郁顿挫”为其鲜明的语言风格。
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以“临”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B.实写诗人所想象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襟
D.这首诗歌采用了欲扬先抑,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