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五四学制)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五四学制)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成果展评
六年级语文
卷首语:我校将开展“探寻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文化传承人”主题展示活动,我们班担任“传统文化长廊”布展执行官。让我们带着任务行动起来吧。
活动一:传统文化知多少
任务: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部分资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传统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老百姓在腊八大都要áo zhǔ腊八粥,丰富的食材,让人觉得这简直____粥,____小型的农产品展览会。正月十五点花灯,rán fàng烟花闹yuán xiāo;在山东,人们喜欢在桃木上雕凿点刻,做成桃符、桃木剑、桃葫芦等悬挂于门的左右,驱避邪魔,以示平安福禄的寓意,用这种独创一格、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对新年的期盼。
清明要祭祖jì tuō对亲人无限的思念,端午节划龙舟,九月九重阳节登高望远……时间悄无声息地nuó yí,眨眼间一年又过去了,春节就到了!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根据资料中的拼音,按顺序写出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2. “凿”字音序是______,部首是______,去掉部首查( )画,它在字典中(下图)有多种解释,文中“雕凿点刻”的意思是哪一个选项( )。
①挖槽或穿孔用工具。②穿孔,挖捆。③器物上的孔。是容纳榫头的。④明确真实。
3. 在资料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
A. 因为…所以… B. 不是…而是… C. 不是…就是…
4.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一个四字词语表达,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别出心裁 B. 技高一筹 C. 难以置信 D. 不可思议
5. 资料中“山东人将桃符、桃木剑、桃葫芦等悬挂于门的左右,有平安福禄的寓意”。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___ 中秋节吃月饼寓意______
6. 任务二:策划“诗文知识知多少”展板。学先贤之志,感悟诗文的魅力,请按要求完成习题。
(1)“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融入了诗人的情感。“________,燕山月似钩”描绘出雄浑的沙场之景;“星垂平野阔,________”描绘出壮阔的长江之景。“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和“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勾起多少人的思乡思亲之情。
(2)习近平主席强调:改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的改革正在进行,不能停步,要“________”(《礼记》),我们的校训“________”和这是一脉相承。
(3)百善孝为先,不要等到“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再后悔。有国才有家,我要牢记司马迁说过的“人固有一死,或________,或________,要让生命更有价值。”
(4)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__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我们________如果有缺点__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________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__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__改正。”这段话强调了正确对待________问题。
7. “文言竞赛”中的一题:下面划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雨雪霏霏。 渭城朝雨浥轻尘
B. 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 为是其智弗若与? 孰为汝多知乎?
D. 孰为汝多知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活动二:中华文化阅读角
任务三:同学们在筹备“中华文化阅读角”中阅读了大量的现代文学作品。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要求完成练习题。
关于春节的那些事儿
【材料一】
①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②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材料二】
春节至上元之间有三样传统食品,大年除夕吃饺子,立春吃春饼,正月十五吃元宵。春饼最好吃,烙小面饼或蒸小面饼均可,薄薄的,又称薄饼,切葱丝蘸甜面酱,炒菠菜粉丝,炒黄花木耳,炒豆芽、蒜黄、摊鸡蛋、切丝,切酱肉成丝,切小肚成丝。食时各样都夹一点,放在饼上混在一起,卷而食之,顿生奇效,其鲜,其美,天下没有第二种自制食品再超过它,堪称美食之王。
8. 【材料一】中详写的是第______段,过小年的习俗有:______、______。“彩排”的意思______。第②段,从三个“必须”中可以体会出______。句子中的破折号起到______的作用。
9. 【材料二】写是______其中详写的是______。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是______。
10. 古今文人曾写下许多描写春节的诗词,请你试着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喜欢 快乐 盼望 厚 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边饺里的母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里,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段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难忘的记忆。自从我能写几本书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可是,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却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唯一孝敬母亲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④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⑤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⑥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才吃到第二个,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⑦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⑧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开心。
12. 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
(2)指欺骗人的狡猾手段、计策等。文中不含贬义。( )
13. 本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两件事,照样子概括第二件事。
第一件:小时候生活艰苦,妈妈用花边饺让“我”和弟弟吃肉馅的饺子。
第二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有两处对饺子的具体描写,先按要求摘录句子,再完成练习。
句一(花边饺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二(下锅后的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句二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
15. 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
(1)“我”要给妈妈的“惊喜”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照应的一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②段里,我和弟弟“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看见这一幕的妈妈心里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⑥段里,“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此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我”会这样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做文化小传人
17. 任务四:回顾这次“探寻传统文化,做中华文化传承人”活动过程和在六年小学生活中,哪些事物或活动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我和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可以写“我和传统节日的故事”“我和传统美食的故事”“我和传统艺术的故事”……
2.把题目补充完整,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不少于40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成果展评
六年级语文
卷首语:我校将开展“探寻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文化传承人”主题展示活动,我们班担任“传统文化长廊”布展执行官。让我们带着任务行动起来吧。
活动一:传统文化知多少
【1~5题答案】
【答案】1. 2. ①. Z ②. 业 ③. 7##七 ④. ② 3. B 4. A
5. ①. 年年有余 ②. 团团圆圆
【6题答案】
【答案】 ①. 大漠沙如雪 ②. 月涌大江流 ③. 明月何时照我还 ④. 今夜月明人尽望 ⑤.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⑥. 自强不息 ⑦. 树欲静而风不止 ⑧. 重于泰山 ⑨. 轻于鸿毛 ⑩. 因为 . 所以 . 如果 . 就 . 无论 . 只要 . 就 . 批评
【7题答案】
【答案】D
活动二:中华文化阅读角
【8~11题答案】
【答案】8. ①. 1##一##① ②. 祭灶王 ③. 吃麦芽糖 ④. 预演 ⑤. 过春节前准备工作的郑重和忙碌 ⑥. 解释说明
9. ①. 春节期间的三种传统食品 ②. 春饼 ③. 重点突出
1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1. ①. 夸张 ②. 他喜欢读书,家里的书堆得比山还高!
【12~16题答案】
【答案】12 ①. 雷打不动 ②. 花招儿
13. 长大后,“我”用花边饺让妈妈吃到了糖馅的饺子。
14. ①. 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 ②. 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③. 比喻 ④.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饺子在锅里翻滚的样子,表现了煮饺子时的欢乐气氛。
15. ①. 包一个带糖馅的花边饺并让妈妈吃到它。 ②. 妈妈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
16. ①. 看到孩子们吃得开心,我就满足了 ②. 妈妈终于吃到糖饺了,看到她这么开心,我也特别高兴。
活动三:做文化小传人
【17题答案】
【答案】例文:
我和皮影戏的故事
记得去年冬至那天,学校组织我们去非遗文化馆参观。当我走进昏暗的展厅,突然被一道雪亮的光束吸引——幕布上正在上演《三打白骨精》,彩色的皮影人物在光影中翻腾跳跃,金箍棒挥舞时甚至带起细碎的金粉,美得像一场魔法。
“想试试吗?”传承人张爷爷递给我一个孙悟空皮影。我紧张地接过,才发现这轻薄的驴皮竟有十二处关节,光是让它的金箍棒转个圈,我的手指就绞成了麻花。幕布上的孙悟空一会儿歪嘴,一会儿驼背,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张爷爷却夸我:“小同学手腕挺活,皮影戏要的就是这股灵动劲儿!”
从那天起,我加入了学校皮影社团。每周三下午,我们跟着视频学唱陕西老腔,用硬纸板模仿雕刻镂空花纹。最难忘的是今年六一汇演,我们改编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当我操纵的“愚公”在幕布上举起小铲子,背景突然亮起LED星空,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结合,让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现在我的书包里总装着一个小皮影,那是张爷爷用剩下的边角料给我做的Q版哪吒。每当阳光透过教室窗户,我就会在课桌上演“哪吒闹海”,同学们围过来时,我便学着张爷爷的语气说:“这叫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舞动百万兵!”
皮影戏像一扇神奇的窗户,让我看见古人如何用智慧把平凡变成永恒。毕业前,我要把这项技艺教给三年级的学弟学妹,让这些会讲故事的光影永远鲜活下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