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 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小蝌蚪找妈妈 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蝌、脑”等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哪”等字,会写“看见、哪里”等词语。
2.通过做动作、看图、比较等办法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意思。
3.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按顺序说清楚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趣味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群新朋友,他们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想请我们帮忙,一起解开一个大自然的秘密,你们愿意吗
2.出示蝌蚪图片,配上文字:大家好,我们是小蝌蚪,很高兴认识你们!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妈妈,也不知道我们的妈妈长什么样子,你们能帮助我们找到妈妈吗
3.师:原来,这群新朋友是(生:小蝌蚪,教师相机正音),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生:找妈妈)。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任务一: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
认真听读课文,把自己读不准的字标注出来。
2.随文识字
黑色 着 快 上去
巴 乌 着 眼 睛 着 皮
点拨: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①蝌蚪:都是虫字旁。
②大大的脑袋:“袋”在这里读轻声,感觉到小蝌蚪很可爱。(练习朗读,听老师读)
说说你的发现:当读轻声的时候,有一种亲切、喜爱的感情,看来语调的变化也会带来情感的变化,我们要注意收集这样的词语。
(2)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
练习读读这句话,说说“教”在这里读什么? 教小鲤鱼(一声)
再看看我们生活学习的这间屋子叫什么? 教室 (四声)
想想为什么?
说出你的发现:多音字要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它的读音。想想你积累的多音字,是不是都需要在具体的句子中才能确定它到底读什么。
(3)借助对“迎上去”的理解,通过比较来理解“追上去、游过去”的意思。
迎上去:(请你摆一摆)
对比:是不是走上去、游过去?
说说你的发现:小蝌蚪想向鲤鱼打听妈妈的事情,所以“迎上去”。
追上去: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
小蝌蚪错把乌龟认作了自己的妈妈,所以连忙“追上去”。
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
游过去:(请你摆一摆)
小蝌蚪看见青蛙妈妈,兴奋着急地 “游过去”。
同桌之间互相做做迎、追、游的动作。
全班交流,分享你的发现:双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动作有了不同的方向,行动的速度有了变化。
小结:迎、追、游三个动词,都是小蝌蚪的动作,但是这样用就更准确、更生动了。看来,在学习中,你要关注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快快把这类词语积累下来吧。
3.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
(2)理清课文脉络,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都遇到了谁?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4.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三、任务二:寻找妈妈
(一)关注外貌,积累词语
为了帮助小蝌蚪更快地找到妈妈,我们一起来再读课文,寻找他们的外貌特征,制作一份《寻人启事》。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
(2)读第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
2.学生汇报
3.完成学习单内容。
寻人启事
①我们是小蝌蚪,正在找妈妈。我们住在( ),我们长着( )的脑袋,( )的身子,( )的尾巴,喜欢( ) 游来游去。
②我们的青蛙妈妈有着( )的衣裳,( )的肚皮,( )大眼睛。
如果你见到了我们的妈妈,请快快联系我们吧!
小蝌蚪
4.学生汇报小蝌蚪外形特点,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蝌蚪图片)
(1)对照图片,感受叠词的妙用:连用两个“大”“长”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学生做动作体会“甩”: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的尾巴特别好玩
5.小结:教师提问,学生一边扮演小蝌蚪做动作,一边回答。
(1)小蝌蚪你们住在哪里呀 (生:池塘)
(2)你们长什么样子呀 (生: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3)你们怎样游来游去 (生:快活地)
6.齐读:请把这种悠闲与快乐的心情代入句子中,一起读第一自然段。
7.填写学习单第一部分,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8.学生汇报青蛙的外形特点,教师相机指导。(出示青蛙图片)
(1)出示句子对比理解:
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长着大大的眼睛。
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大大的眼睛。
A.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和同桌说一说。
B.出示课文中青蛙的图片。引导观察:猜一猜“鼓”的意思。
小结:原来,“穿着”是把双手穿进衣服的衣袖中。“披着”是衣服覆盖在肩背上。而“鼓”呢?在这里“鼓”可不是乐器了,是“凸起”的意思。“披、露、鼓”形象生动地勾画出青蛙的外貌。你们看,作者用词真准确!
9.填写学习单第二部分,教师板书相应内容。
(二)借助课后图片,揭示成长规律
1.读到这儿,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小蝌蚪和青蛙长得一点都不像,为什么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呢
2.是啊,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变成青蛙的呢?阅读第2—6 自然段,把描写小蝌蚪逐渐发生变化的语句画下来。(师引导画完整句子)
3.学生汇报。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朗读指导:读“游哇游”声音拖长,突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时间长,但绝不放弃的精神。
4.(课后题2图片)观察图片,借助板书,引导学生说小蝌蚪的特点。
5.打乱图片,学生上台根据教师板书排序摆放。
6.对照图片,借助句式“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引导学生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7.小结:教师板书箭头,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讲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四、任务三:我是小小书写家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宝宝,下面这些生字宝宝你是否关注了呢?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两 哪 那 宽
点拨:
“两”都均为独体字。“两”要把第二笔和第三笔围成的框写得稍大一些,前后两组撇点大小不一样,前小后大。
(2)“哪、那”左右结构,每部分挨紧凑,最后一笔悬针竖最长。
(3)“宽”上下结构,宝盖头写宽,首笔点在竖中线上。中间部分写窄,下面部分是“见”,撇和竖弯钩要写舒展,略宽于宝盖头。
2.结合汉字笔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结构。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点拨:书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检测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的生字宝宝,了解了小蝌蚪的样子及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你还收获了哪些知识呢?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看见 哪里 那边 头顶 眼睛 雪白 肚皮 孩子
2.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
(2)把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变化过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 青蛙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出后腿 长出前腿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长长的尾巴
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