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蝌蚪找妈妈 第2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小蝌蚪找妈妈 第2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条、短”等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看图、比较等办法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意思。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3.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教学难点】
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帮助小蝌蚪制作了《寻人启事》,明白了小蝌蚪是如何一步步变成青蛙的。
活动一:学生扮演小蝌蚪,利用黑板上的图片,汇报成长过程。全班点评。
活动二:同桌二人根据课后题2的插图,互讲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互相点评。
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读一读。
蝌蚪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游哇游 教小鲤鱼 迎上去 宽嘴巴
乌龟 披着 蹲着 鼓着
二、任务一:观察图片,角色扮演
(一)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1.在这趟寻找妈妈的旅程中,小蝌蚪还获得了哪些朋友的帮助 他们是怎么打听的 获得了关于妈妈的哪些线索 请你用笔在书上画出来。
自读提示:1.读第2—3自然段;2.画出小蝌蚪与其他动物的对话。
2.学生汇报
(二)指导学习第2段
1.活动体验
(1)教师还原图片:把对应的蝌蚪图片摆在鲤鱼图附近,呈现“迎上去”的画面。
(2)师生合作表演:根据图片,教师当旁白,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蝌蚪和鲤鱼。
2.教师点评
(1)字音是否正确:“教”“捕食”。
(2)语气是否合适:正确读词“阿姨”,体会小蝌蚪的礼貌。
指导朗读:我们一起帮助小鲤鱼有礼貌地问一句:“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要读出疑问,找妈妈急切的语气来。
(3)动作是否到位:“迎上去”。
3.教师从字音、语气、动作三个角度进行评价。
4.师生正确朗读对话。
指导朗读:我们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你们读小蝌蚪的话,老师读鲤鱼妈妈的话。再换回角色,教师读小蝌蚪的话,学生读鲤鱼妈妈的话。小组练习,提醒:读鲤鱼妈妈的话时,语速要不快不慢,重读“四条腿、宽嘴巴”。
5.获得线索:四条腿,宽嘴巴。(板书)
(三)学生互助学习
聚焦第3自然段
小蝌蚪虽然找错了妈妈,但他们放弃了吗 (引导学生关注蝌蚪的探索精神),他们继续游哇游,看见了乌龟(板书:乌龟)。
1.活动体验:小组合作。
(1)学生还原图片:把相应蝌蚪图片摆在乌龟图片附近,呈现“追上去”的画面。
(2)学生合作表演:根据图片,教师当旁白,两名学生扮演蝌蚪和鲤鱼。
2.学生点评,教师引导:从字音、语气、动作三个角度进行评价。
(1)体会语气:从“连忙”感受到小蝌蚪的着急,从“笑着”感受到乌龟的和蔼。
(2)理解动词:演示“追上去”和“迎上去”的区别。
3.男女生分角色正确朗读对话。
4.获得线索:头顶大眼睛,披着绿衣裳。(板书)
(四)学生自主学习
虽然小蝌蚪又找错了妈妈,但它还是没有灰心,继续上路。带着线索,小蝌蚪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她就是我们上节课认识的大青蛙!这时候,发生了什么呢
1.活动体验:同桌合作。
(1)生还原图片,呈现“蹦到了荷叶上”的画面。
(2)合作表演:借助图片,同桌两人分别扮演小青蛙和大青蛙。
2.同桌互评:从字音、动作、语气三个角度进行评价。
(1)体会语气:从“笑着”感受妈妈的慈爱;联系前文,感受小蝌蚪找到妈妈的欣喜和激动。
(2)理解动作:“蹬”“跳”“蹦”,这一连串动作是在瞬间完成的,体现了小青蛙的什么特点 (动作敏捷)
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
启发思考:想一想,“蹬、跳、蹦”这三个词能不能互相换一下位置?
小结:“蹬、跳、蹦”是一连串的动作,不能前后调换位置。 瞧,这真是一群身姿轻盈、动作敏捷的小青蛙!他们开心地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了。
积累运用动词
1.全文动词梳理。
(1)文中还有很多动词,你能把它们全部都找出来吗 (甩、迎、追、披、露、鼓、蹬、跳、蹦)同桌配合,做动作。
(2)完成课后题3。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三、任务二:梳理信息,讲述故事
1.同学们,你们看,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告诉小蝌蚪,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你发现了什么?
点拨:鲤鱼妈妈和乌龟告诉小蝌蚪的话都是对的,但还不够完整,所以一开始小蝌蚪才会认错妈妈。后来,小蝌蚪将他们的信息综合在一起,看到了“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的大青蛙,确定这就是自己的妈妈。
2.交流: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小组内先试着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然后选派成员给全班同学讲。注意将小蝌蚪身体的变化也加进来哦!
3.交流感受。师: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四、任务三:我是小小书写家
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哪、那、宽”等生字的书写,接下来我们来学习其他生字,它们是什么结构的汉字?哪些字容易写错呢?怎么书写才美观呢?让我们动笔写一写吧。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易错字的书写。
孩 条 短 成
点拨:
(1)“条” 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的“夂”撇捺写舒展一点,横写在横中线下方,竖钩的竖画写在竖中线上。
(2)“孩、短”左右结构。孩:重点比较“子”和子字旁的笔画变化。短:“矢”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3)“成”,第三笔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是点。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课堂,推荐展示几位“书法家”的书写供学生欣赏。(可拍照上传评比)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点拨:书写指导的过程中,也可让学生口头组词、造句,检测掌握情况。
五、课堂小结
小结: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六、拓展延伸
过渡:《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科学童话,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蝴蝶的科学童话,大家想听吗?
1.自主阅读。发文字稿让学生自主阅读,不认识的字可以跳过去。
我是一只美丽可爱的蝴蝶,我们蝴蝶的种类有很多很多,据说全世界现已记录的蝴蝶达一万四千多种。有凤蝶、粉蝶、斑蝶、环蝶、灰蝶等。
我喜欢在树枝和花丛中飞舞,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我,可你们知道我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吗?我在短暂的一生中要经过一些很复杂的变化,由卵变成幼虫,幼虫变成蛹,最后再羽化成蝶。
小时候,人们都叫我“毛毛虫”,我奇丑无比,人人见了都避而远之,甚至有人一看到我就想吐。因此,我只能躲藏在草丛中、树叶下,生怕被人发现了。我每天都在绿叶间拼命地吃啊,吃啊,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改变自己。
慢慢地,我长得更大了,可我仍然是一只毛茸茸的菜青虫。我想改变我的容颜,于是,我拼命从嘴里吐出细细的长丝,编织成一个白白的漂亮的椭圆形房子,然后我静静地躺在里面,里面又黑又闷,但是我耐心地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我发现我的身体也在一天天发生着变化,我蜕了皮,背后长出了两张折好的翅膀,头上出现了两根长长的触角,身上还长出了六条又细又长的腿……我激动起来,用力扭动着身体,终于,我破茧而出!天啊,我终于能展翅飞翔了!我兴奋地扇动着翅膀,飞呀,飞呀,飞过了草地,飞过了花园,飞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人们看见了都赞美我:“多漂亮的蝴蝶啊!实在是太美了!”
可是,我们蝴蝶的寿命短的仅有十几天,长的也只有几十天,当我们有了自己的宝宝——卵之后,我们就慢慢地等待着生命的结束。我们虽然在人世的时间很短,但看到了绿草如茵的森林,看到了鸟语花香的世界,我们把自己的美丽展现给了世界上喜欢我们的人们,我们死而无憾啊!
2.交流感受。你觉得哪里很有趣?借助图示说说蝴蝶一生的变化。
蝴蝶的一生经历四个阶段: 最初是卵,然后孵化成幼虫 (毛毛虫),幼虫长大后变化为蛹,最后从蛹中飞出的是成虫 (蝴蝶)。
小结:小蝌蚪从卵中孵化出来,最后变成了青蛙。还有哪些小动物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呢?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书籍或者上网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有了学习成果别忘了跟老师和同学分享哦!如果能编成一个童话故事就更棒啦!
七、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接龙读词,注意读音。
脑袋 口袋 袋子 袋鼠
欢迎 迎接 迎风 迎面
水塘 池塘 鱼塘 荷塘
2.课后作业:
(1)把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查阅一下相关资料,了解哪些小动物在成长过程中也会有很大的变化。
【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
鲤鱼 乌龟 青蛙
四条腿 头顶大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宽嘴巴 披着绿衣裳
6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