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是什么 教案 共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我是什么 教案 共2课时

资源简介

《我是什么》教学方案 共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汽、越等生字,会写升、连等生字,掌握文中多音字。
2.通过朗读,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并能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会认汽、越等生字,会写升、连等生字,掌握文中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质疑导入
1.猜谜导入:“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他不怕,大风一吹他就走。”(谜底:云)
“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田里秧苗绿,落到河里看不见。”(谜底:雨)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对照谜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事物都是由什么变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是什么》。
3.板书课题,指名朗读,读出疑问语气,注意“么”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出示初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照要求自主学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齐读,指名读。
(2)认识多音字。
没mò (淹没) méi(没有)
种zhòng (种地)zhǒng(种子)
4.出示“收集雨滴”小游戏,开火车读。
5.出示含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2.指名认读,口头组词、加强理解。
3.观察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和书写要领。
四、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生字。
2.熟读课文。
《我是什么》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
2.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的变化,激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相信大家都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文中“我”究竟是什么呢?(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读课文,思考:
(1)“我”都变成了什么?在文中圈出来。
(2)“我”是什么
2.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我”变成汽、云的过程
(1)教师:“我”变成了什么?哪个字说明了变化的原因?
预设:“我”变成了汽;“晒”。
点拨:引导学生回忆被太阳晒是什么感觉,延伸到:水变成水汽需要热。
(2)教师:“我”又是怎么从“汽”变成“云”的?
预设:“汽”升到天空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变成“云”。
(3)教师:这句话中的“白衣服”“黑衣服”和“红袍”指的是什么?
预设:不同颜色的云。
点拨:引导学生观察配图,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云的名字。
我在白天的时候穿“白衣服”,人们叫我(白云); 我在下雨前穿“黑衣服”,人们叫我(乌云);早上,我穿上“红袍”,人们叫我(朝霞),傍晚,人们又叫我(晚霞)。
(4)教师:同学们,课文中用“有时候……有时候……”来写云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写出了云的变化多。
3.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我”变成雨、冰雹、雪的过程
(1)出示自读要求:除了汽和云,“我”还会变成什么?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并说一说。
预设:云因气温变低,变成了“雨”,有时候也会变成“冰雹”,到了冬天会变成“雪”。
(2)教师:同学们,雨、冰雹、雪分别是怎样降落的呢?文中第2自然段用了三个很形象的动词来描写,请把他们找出来,圈一圈。
预设:落、打、飘
点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体会雨像一条条细线,又轻又缓,慢慢降落,有的落在小草上、有的落在小花上,自由自在;
冰雹像个小硬球,重量大,落下速度快,力气也大,就像“打”。“打”字也形象地体现出冰雹和雨在重量上的不同。
雪花在地上一片片,十分轻盈,在空中飘飘悠悠,落地速度慢,最适合用“飘”。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落、打、飘”不同的感觉。
迁移练习,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我”还有什么名字。
预设1:凉爽的清晨,我在花瓣上滚来滚去,人们叫我“ 露珠 ”。
预设2:清晨,我变成神秘的青纱,遮住了你的眼睛。人们叫我“ 雾 ”。
预设3:秋天,我变成晶莹的小冰花,盖在动植物上。人们叫我“ 霜 ”。
4.学习第3自然段,了解“我”的不同活动
(1)出示自读要求:自读第3自然段,说说“我”有哪些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配图思考,并说一说“我”在哪里做什么。
预设: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小结:文中用了“我在 里 。”的句式告诉了我们“我”平时都做些什么。
(3)教师:水很聪明,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我们能不能把这些事的顺序换一换?
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后交流,总结水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事情,顺序不能换。
(4)学生在理解基础上,配上动作进行表演读,读好第三自然段。
5.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我”的不同性格
过渡:我们认识了水的变化和生活,它也有脾气。那它的脾气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自读第4自然段,“我”的脾气是怎样变化的?在不同的脾气下,“我”会做什么?
预设: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2)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温和”和“暴躁”的理解。
(3)找出并分别画出“我”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坏事。
好事:灌溉田地 发动机器
坏事:淹没庄稼 冲毁房屋
三、总结全文
1.学生再次自由轻声地朗读全文。
2.总结:同学们,现在你们猜出来“我”是什么了吗?对,“我”就是水。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对“水”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而且还学习了课文中很多优美生动的句子,这些句子把水当成人来写,是不是很有趣呢?课下,请小朋友们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再多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再多读一读。
2.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和家人朋友们说一说水还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