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周总理,你在哪里
素养目标
1.学习朗诵技巧,通过情境创设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2.赏析诗歌运用反复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
3.领会诗歌中表达的“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这一深厚的思想感情。
◎重点:领会诗歌采用“询问—呼唤—寻找—回答”这种形式的巧妙构思。
【预习导学】
1.查一查,重点字音识记。
谷穗(  )     宿(  )营
篝(  )火     海fáng(  )
沉甸(  )甸    充yì(  )
轰(  )鸣     心脏(  )
2.读一读,课前初步感知。
(1)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和感情来朗读本诗
(2)请标出下列诗句的停顿和重读音。
周 总 理,我 们 的 好 总 理,你 在 哪 里 啊,你 在 哪 里
山 谷 回 音:“他 刚 离 去,他 刚 离 去。”
你 不 见 海 防 战 士 身 上,他 亲 手 给 披 的 大 衣……
你 的 人 民 世 世 代 代 想 念 你!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反复朗读诗歌,理清线索。
找出诗歌的感情线索和结构线索。
任务驱动二:仔细研读诗歌,分析诗歌的写作手法。
1.分析本诗的题目特点及作用。
2.在呼唤和寻找周总理这一部分,诗人使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3.周总理处处不在又处处在,他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诗人是如何体现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与哀思的
反  复
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一般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没有其他语句间隔,叫作连续反复。相同的语句连续出现,当中有其他语句间隔,叫作间隔反复。反复的使用有利于场景的展开、意境的开拓,能够使诗歌层次更清晰,富有节奏感。
任务驱动三:品读诗歌,体会周总理的优秀品质。
1.诗人去了哪些地方寻找周总理 诗人为什么到这些地方去寻找 你能想象到哪些画面
2.诗歌分别从不同角度寻找周总理,有何作用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周总理,你在哪里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suì sù gōu 防 diàn 溢 hōng zàng
2.(1)语调:低沉、缓慢。感情:深情、悲痛、崇敬、怀念。
(2)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感情线索:“你在哪里”(感情的开端)—“他刚离去”(感情的发展)—“找遍整个世界”(感情的回荡)—“就在这里”(感情的迸发)—“在人民心里”(感情的升华)。
结构线索: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任务驱动二
1.标题为疑问句,突出诗人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从题目与诗的内容来看,标题又是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深思。
2.间隔反复,“对着高山喊”“对着大地喊”“对着森林喊”“对着大海喊”,呼唤声声,如奔走呼号,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人民对周总理的思念。
拟人,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情感,听得到人民群众深情的呼唤,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发出了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样,周总理永远和人民在一起,这个亿万人民的共同心愿,通过震天动地的反复呼唤和应答,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这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营造了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人力量。
3.连续反复。连续使用了五次“在这里”,强烈地表达了一种惊喜、激动的感情。结尾连续使用了四次“想念你”,表达了人民对敬爱的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和无边哀思。
拟人。广场发出动人心弦的回音,突出了诗人极度悲痛的感情,掀起在惊喜中同声赞颂周总理的高潮,表现了人民怀念周总理的无限深情。
任务驱动三
1.寻找的足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前。
“高山”象征周总理的高风亮节;“大地”象征周总理的博大胸怀;“森林”象征周总理的精神永存;“大海”象征周总理对祖国、对人民情深似海;“天安门前”象征周总理为国事操劳。
画面:周总理在革命征途中跋涉不止,周总理和农民在一起,周总理和工人在一起,周总理关心边防战士,周总理接见外宾、出席会议。
2.表现了周总理的革命业绩和革命精神,抒发了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与崇敬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