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某校九年级开展了“崇‘宪’于心,守‘宪’于行”宪法书签设计征集活动。小明同学想在书签上宣传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以下观点最合适的是( )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B.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C.自觉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D.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2025年2月23日,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提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这说明( )
①在我国,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
②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三农”工作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
④我国目前还不能保证粮食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年2月8日11时50分许,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组突发山体滑坡。宜宾市筠连县沐爱镇金坪村2组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国家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全力保障转移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这突出体现了( )
①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②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使命
③生命至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生命的接续使得人类不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宣传日,小政要参加社区宪法宣传日活动。他准备的发言稿内容正确的是( )
①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②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
③一切权力属于公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
④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首要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更有信心和干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中国共产党要做到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③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7.某校八年级学生小江学习了“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中“设置国家机构”的相关内容,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和监察委员会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互监督的关系
②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人民代表大会由监察委员会产生
④监察委员会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以下内容体现宪法核心价值追求的是( )
A.山东省枣庄市一家四代15人参军入伍,把青春融进祖国山河
B.《感动中国》节目每年评选出十位具有年度新闻性人物,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
C.市环保局接到群众的举报电话后,积极开展对某工厂秘密排污的调查
D.某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9.“有钱不可任性”“有权不可任性”成了两句轻松幽默的网络流行语。钱即使是个人财产,任性也要合法;权属于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可有丝毫的任性。这说明( )
A.生活中,权力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是正常的
B.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C.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就能确保全民尊法守法
D.对于国家的公职人员,法定职责也可以不履行
10.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下列对宪法设置国家机构理解正确的是( )
A.我国的一切国家机关都是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
B.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C.宪法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机构都要依据宪法行使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要接受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等的监督
二、填空题
11.我国是 国家(国家性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
13.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 、 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14. 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15.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 。
三、辨析题
16.【正确认识,明理导行】
关于学校组织的“宪法进校园”活动,两位同学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请你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四、简答题
17.【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书写中华民族最恢宏史诗】
红色传承,不忘初心。某校八年级(2)班道德与法治小组以“跟随党的脚步,规范权力运行”为议题展开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议题:百年奋斗忆峥嵘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在实现第二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攻坚克难、勇毅前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争取新的更大胜利。
作为小组议题的主要参与者,请你根据议题一完成以下问题
简要分析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8.【了解宪法历程,参与宪法宣传】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组织开展2024年“宪法宣传周”活动。活动的重点宣传内容之一是新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
(1)请你简要介绍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
(2)学校准备开展宪法宣传的系列活动,请你设计两个活动。(列出活动名称即可)
五、分析说明题
19.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某班政治学习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民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资料二 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的制定,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提出对1978年宪法作比较系统的修改建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六中全会和十二大精神则为修改提供了重要依据。现行宪法从启动到出台,历时两年三个月,在此期间宪法草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全民讨论四个月。在整个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先后专门讨论过八次,宪法修改草案每一稿都是经党中央原则同意的,每一稿又都经过充分发扬民主,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见结合起来,使宪法修改草案一稿比一稿更完善。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智慧两则资料分别进行解读。
资料三 近年来,面对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2022年9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2023年以来公安部部署云南公安机关强化边境警务合作,持续开展多轮次打击行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境内外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积极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20.【宪法至上尊崇宪法】
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同时也迎来第七个“国家宪法宣传周”,在次期间,全社会围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各种活动,推动宪法走进人民群众、深入人心。
(1)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至少三个方面】
(2)在“国家宪法宣传周”期间,第五中学开展了哪些学习和宣传宪法的活动?【至上2个方面】
(3)中学生应该怎样增强宪法意识?【至少三个方面】
六、情境探究题
21.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安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
情境一“小薇,周末社区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我们一块去吧!”“这与我无关。小安,我就不去了。”
(1)此时,小安应该 。理由: 。
情境二小安说:“因为宪法是根本法,所以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是由宪法规定的。”
(2)小安的说法: 。理由: 。
情境三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提问小安:“如果本省的立法委员会发现本省拟定的法律条文中有一条与宪法精神发生了冲突,该怎么办 ”小安作出了正确回答,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
(3)小安的回答应该是: 。如果立法委员会直接将该法律颁布,该法律条文最终将会: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D B A C C B B
1.B
【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B: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故B符合题意;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强调的是宪法的法律地位,故A不符合题意;
C:自觉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侧重于宪法监督方面,故B不符合题意;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不是宪法核心价值追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和保障人权、党的宗旨。
①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说明在我国,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故①②说法正确;
③:经济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故③说法错误;
④:我国可以保证粮食安全,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D
【详解】本题考查生命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权。
①③:国家在灾害后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突出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表明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坚持生命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权,故①③正确;
②④:题文中未体现每个人生命有独特使命、生命的接续使得人类不断发展的观点,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宪法至上。
②④:参加社区宪法宣传日活动要准备有关宪法重要性的相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治国安邦总章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故②④符合题意;
①: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性问题,故①说法错误;
③: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5.B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
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坚持党的领导并不意味着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党的领导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A
【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识和理解。
①③④:分析题干可知,在党和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更有信心和干劲,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同时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故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②:该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故②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C
【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②④:根据所学,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据此,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监察委员会,两者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察委员会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故②④说法正确;
①: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监察委员会,故①说法错误;
③:监察委员会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8.C
【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C:宪法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题干中市环保局接到群众的举报电话后,积极开展对某工厂秘密排污的调查,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真实体现,故C符合题意;
A:一家四代15人参军入伍,传递生生不息的爱国情怀,体现了依法服兵役的义务,与宪法核心价值追求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感动中国》节目每年评选出十位具有年度新闻性人物,以此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与宪法核心价值追求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D:某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意识,与宪法核心价值追求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B
【详解】本题考查规范权力运行的相关知识。
A:在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任何权力都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故A说法错误;
B:“权属于公共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不可有丝毫的任性”,表明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这样才能保证权力的正确运用,维护人民的利益,故B说法正确;
C: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强公民尊法守法意识,但 “确保” 说法过于绝对,故C说法错误;
D:对于国家公职人员,法定职责必须履行,这是其应尽的义务,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0.B
【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组织国家机构。
B:根据题干描述可知,我国宪法第三条的规定,说明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以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故B符合题意;
A:“一切、都是”说法太绝对,有些国家机关是任命的,故A说法错误;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故C说法错误;
D: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等要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1.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可以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回答。
12.实现共产主义。
【详解】本题考查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3. 国家的命运 社会的安定
【详解】本题考查宪法的地位,可以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4.国家权力机关
【详解】本题考查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5.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6.甲同学观点不合理,乙同学观点合理。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进自己的内心,我们还要认同宪法、践行宪法,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分析】考点考查:增强宪法意识的原因和要求。
能力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详解】第一步:读题,提炼辩题。
观点①:宪法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专心去学习宪法没有必要;
观点②:中学生要认真学习宪法,让宪法走进自己的内心。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①正误。
正误判断:错误。
论据①: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论据②: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
第三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观点②正误。
正误判断:正确。
论据:增强宪法意识的要求。即中学生要认真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第四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7.①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并由宪法确立。
②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③宗旨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④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⑤重要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详解】本题考查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18.(1)发展历程:1954年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1975年、1978年两次修订;1982年颁布现行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正。
宪法的地位:①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⑤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2)活动名称:宪法晨读活动;宪法知识竞赛。
【详解】(1)本题考查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本题考查为开展宪法宣传设计两个活动,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9.(1)资料一: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④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⑤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⑥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资料二: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②全国人大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⑤法律不是一成不变的;⑥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立法,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⑦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基本原则;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2)①在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面对电信诈骗高发态势,全国人大常委会从法定职责出发,加强相关立法工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②政府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持续开展多轮次打击行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依法严惩境内外电信诈骗犯罪分子,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分析】考点考查: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宗旨,党的领导地位,法律的特征,权力机关的地位,依法治国,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中国共产党,需要调用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宗旨,党的领导地位,法律的特征,权力机关的地位,依法治国,协商民主有关知识分析,可从解读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联系党的奋斗目标+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领导地位;
关键词②: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由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可联系法律的特征+人大地位和职权+依法治国;
关键词③:宪法修改草案每一稿都是经党中央原则同意的→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坚持领导立法,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关键词④:每一稿又都经过充分发扬民主,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见结合起来→可联系协商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调用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关知识分析,可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面对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可联系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②:公安部部署云南公安机关强化边境警务合作,持续开展多轮次打击行动→可联系尊重和保障人权对政府的要求;
关键词③: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境内外电信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可联系尊重和保障人权对司法机关要求。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0.(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②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④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等。
(2)开展宪法晨读活动;模拟宪法宣誓活动;组织主题板报或海报设计;展开“与宪法同行”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活动;在校园网站设置宪法教育主题版块,宣传宪法文化等等。
(3)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历史,理解宪法主要内容,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③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分析】考点考查:宪法的地位、增强宪法意识。
能力考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宪法的地位、增强宪法意识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全社会围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各种活动,推动宪法走进人民群众、深入人心→可链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本题考查宪法宣传活动的形式,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3)本题考查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21.(1) 纠正小薇的错误观点。 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宪法宣传活动。
(2) 错误。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3) 将该法律条文修改至与宪法精神一致,或者将该法律条文废止。 因违宪而无效。
【分析】考点考查:宪法规定的内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与公民关系;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详解】(1)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情境一观点:宪法与我们无关。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一观点错误。小安应该纠正小薇的错误观点。
论据: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宪法宣传活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情境二观点: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所有问题。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判断情境二观点错误。
论据: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读题,提炼材料核心观点。
情境三观点:地方性法律条文与宪法发生冲突。
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正确的回答是将该法律条文修改至与宪法精神一致,或者将该法律条文废止。
论据: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地方性法规与宪法发生冲突,要因违宪而无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