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青春的邀约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青春的邀约 表格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单元 珍惜青春时光 第一课 青春正当时(第一课时)《青春的邀约》
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
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课涉及健全人格中的 “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点”,要求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体会青春期的美好,克服青春期的烦恼;以及生命健康教育部分的 “客观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 。
教材分析 《青春的邀约》作为 2024 统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起始课,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它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变化入手,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所处阶段,为后续学习《男生女生》和《学会自我保护》等内容做好铺垫,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变化,感受青春美好,发挥青春正能量。
核心素养
目标 健全人格:学生能清晰认识青春期自身生理和心理变化,理解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方面,正确对待自身及他人在青春期的变化。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接纳自我、尊重他人的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青春期身心矛盾,以乐观心态迎接青春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解决因变化产生的困惑与烦恼。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知识,让学生掌握基础概念。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青春期遇到的问题与感受,促进交流。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应对青春期变化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青春期状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播放一段充满活力的青少年运动视频,提问学生:“视频中的同学们充满朝气,你们有没有感觉到自己也正处于一个特别有活力的时期呢?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时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青春的邀约。”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青春期生理变化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青少年在青春期身体外形变化(如身高增长、体型变化等)、内部器官完善、性机能成熟等方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自己在这方面的变化。 教师总结归纳青春期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强调这些变化是成长的正常现象。 青春期心理变化 展示一些描述青春期心理特点(如认知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增强、情感世界丰富等)的案例,组织学生分组分析案例中体现的心理变化。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分享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三)小组自主互助探究(15 分钟)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6 人。 布置任务:给出一些青春期常见问题,如 “突然长了很多痘痘,很自卑怎么办?”“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经常和父母吵架,该如何解决?” 等,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围绕所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 (四)趣味活动 - 青春知识竞赛(10 分钟) 准备竞赛题目:准备一些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相关的选择题、判断题,如 “青春期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 10 - 12 岁 B. 12 - 14 岁 C. 14 - 16 岁”“青春期出现叛逆心理是不正常的,对吗?” 等。 分组竞赛:以之前的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教师展示题目,各小组通过举手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答对得分,答错扣分。 奖励机制:竞赛结束后,对得分最高的小组给予小奖品奖励,如青春主题的书签、笔记本等。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表现以及应对方法。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鼓励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青春期的各种变化,珍惜青春时光。 (六)作业布置(2 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分享自己在本节课学到的关于青春期的知识,并记录下父母对自己青春期变化的看法和建议,下节课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环节设计注重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如青春知识竞赛活动,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小组自主互助探究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青春期的相关问题。 导入环节通过视频引发学生共鸣,自然地引入课题,有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不足之处: 在知识讲解部分,虽然结合了图片和案例,但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心理变化,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够透彻,需要进一步改进讲解方式。 小组讨论时间的把控还可以更精准,部分小组可能因讨论过于深入而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影响了后续的成果展示节奏。 青春知识竞赛的题目难度梯度可以设置得更合理些,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改进措施: 针对抽象的心理变化知识,可以增加更多生活化的情境模拟,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在小组讨论前,明确告知时间节点,并安排专人进行提醒,确保各小组能按时完成任务。 设计竞赛题目时,分基础题、提升题和挑战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竞赛中有所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