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组自主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课题 第一单元 珍惜青春时光 第一课 青春正当时(第二课时)《男生女生》科目 年级 课型 主备人 课时 时间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 新授课 1 45分钟课程标准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本课聚焦健全人格领域中 “认识青春期的身心特点”,以及生命健康教育部分的 “掌握青春期性心理知识,正确对待两性关系”。要求学生认识青春期男女生性别差异,建立同学间的友谊,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教材分析 《男生女生》是 2024 统编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的内容。在承接上一课时对青春成长变化的基础上,本课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男女生在生理、心理及行为等方面的性别差异,理解性别优势,学会优势互补,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积极意义和正确方式。教材通过丰富案例与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性别观念与人际交往观念,对其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意义重大。核心素养目标 健全人格:学生能够接纳自身与异性的性别特征,培养自尊自信的态度,克服性别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异性、包容差异,在与异性交往中遵循道德规范,做到相互尊重、理解、帮助,践行平等、友善的交往原则。 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主动发挥性别优势,承担合作责任,增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在与异性交往中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负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男生女生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差异,认识各自的性别优势,学会优势互补,理解异性交往的积极作用和交往原则。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性别刻板印象,正确对待青春期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男女生性别差异、异性交往原则等知识,让学生形成初步认知。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在异性交往中的困惑、对朦胧情感的看法等,促进思想碰撞与交流。 案例分析法:通过呈现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设置异性交往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和感悟恰当的交往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生探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播放一段校园运动会上男生女生共同参与比赛的视频,提问学生:“在视频中,你们看到男生和女生在运动项目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男生女生的话题。”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男生女生的差异 利用多媒体展示青春期男女生在生理方面的差异图片,如身体外形、第二性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差异对生活的影响。 展示一些描述男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心理方面差异的案例,组织学生分组分析案例中体现的差异,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分享分析结果。 教师总结归纳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主要差异,强调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正常的。 性别优势 呈现一些男生女生在不同领域取得优秀成绩的新闻报道或案例,如男生在科技竞赛中展现出的逻辑思维优势,女生在文艺表演中展现出的细腻情感优势。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学习和生活中,男生和女生还各自有哪些优势?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优势? 小组讨论后,教师总结并强调男生女生虽有不同,但各有优势,应相互学习、欣赏,实现优势互补。 (三)小组自主互助探究(15 分钟)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4 - 6 人。 布置任务:给出一些与异性交往相关的情境问题,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与异性同学更好地沟通交流?”“当你发现自己对某位异性同学有特别的好感时,该怎么办?” 等,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围绕所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自身经历,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 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 (四)趣味活动 - 异性交往情景秀(10 分钟) 设置情景:准备几个异性交往的情景卡片,如 “在校园图书馆偶遇,一起讨论学习问题”“在班级文艺活动中,男女合作表演节目”“在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中,男女共同完成任务” 等。 分组表演: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男女搭配的小组,抽取情景卡片,进行现场表演,展示在该情景下恰当的交往方式。 评价总结:其他学生观看表演后,进行评价,指出表演中体现的好的交往方式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强调与异性交往要注意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做到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五)课堂总结(5 分钟) 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男生女生的差异、性别优势、异性交往的方式和原则等。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尊重异性、欣赏异性,与异性同学建立健康、积极的友谊,共同成长进步。 (六)作业布置(2 分钟)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对今后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打算,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过程中设计的小组自主互助探究和趣味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表演,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男生女生的差异、异性交往的原则等内容,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困惑,便于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不足之处: 在知识讲解部分,对于一些深层次的性别刻板印象问题,讲解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可能理解不够透彻。 异性交往情景秀活动中,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小组的表演未能充分展开,对一些细节问题的探讨不够全面。 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朦胧情感方面,虽然进行了讨论,但可能由于学生的羞涩心理,部分学生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改进措施: 在后续教学中,增加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深度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彻底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 提前合理安排时间,给予学生更充分的准备和表演时间,在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讨论和总结。 针对青春期朦胧情感这一敏感话题,采用更委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引导,如播放相关的教育视频、分享匿名案例等,营造更轻松、开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