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2.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特征及其成因,能说明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3.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重点难点1、能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和治理措施。自主学习一、荒漠化的含义1、概念:荒漠化是指由于__________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指由于使用土地不当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______、草原和______等资源的生产能力下降。2、类型:荒漠化按其成因、分布和特点可分为三种类型:(1)土地沙漠化:指在(外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地区,如西北塔克拉玛干沙漠。(2)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石质山地,由于山地坡地开垦或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的现象,在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明显。(3)红色荒漠化:南方丘陵地区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4)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大,或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的现象。多分布在我国地区和地区。二、荒漠化的成因、危害和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描述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2、描述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3、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4、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5、谈谈对应的治理措施。6、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7、查资料,“红色荒漠”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那些省区?8、分析“红色荒漠”的形成原因。9、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造成哪些影响?【疑难突破】一.表解归纳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规律总结自然原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为原因类型典型地区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破坏防止风沙前移及抑制地表起沙的机能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二.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和分布——深化探究我国主要的生态问题和分布生态问题分布森林面积锐减主要发生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草原退化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土地荒漠化在西北表现为沙漠化,而在其他地区也有水蚀荒漠化等表现形式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区、东北地区、四川盆地边缘、横断山区、东南丘陵表现明显旱涝灾害分布较广泛,如华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以及东部季风区夏秋季的洪涝区生物多样性破坏分布较为普遍水资源危机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区表现为水源型缺水;湿润区则表现为水质型缺水海洋生态破坏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如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红树林、珊瑚礁等被毁,赤潮等湿地面积减小在东北地区、滨海地区由于开垦和城市建设造成湿地减少湖泊面积减小我国几大淡水湖次生盐渍化要华北地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广泛分布预习反馈1.下列不属于土地退化的是()A.土地沙漠化B.石质荒漠化C.次生盐渍化D.喀斯特地貌2.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了遏制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3.与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无关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4.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分布最广的荒漠化类型是A.风蚀荒漠化 B.冻融荒漠化C.水蚀荒漠化D.盐渍荒漠化5.近几十年来,我国沙漠化土地的主要成因是( )A.降水量少,蒸发旺盛B.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气候变异C.人类工农业生产及其他生产活动D.大面积的污染读右图,回答6~8题。6.楼兰古城在两千多年前曾是林草繁茂的绿色王国之路上的重镇。楼兰古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C.灌溉用水增多,沙漠侵吞D.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7.由古到今,该地区绿洲的空间演变趋势是( )A.向河流的下游集中B.由山区向平原集中C.范围不断扩大D.日益向沙漠边缘退缩8.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D.退耕还林9.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A.全球变暖B.臭氧层空洞C.土地生产力丧失D.砍伐树木10.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课堂检测1、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B.深居内陆,地形阻隔C.植被稀少,河流短小D.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2.下图是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沙柳根系发达,生命力强,枝条丛生不怕沙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但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读图1,回答3~4题。3.西北地区种植沙柳,改善环境,主要是因为沙柳能A.防风固沙 B.吸烟滞尘C.保持水土D.净化空气4.造纸产业链条A.植被遭到了更大规模破坏B.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C.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D.能推动沙柳的种植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图8)。据图回答5-7题。5.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A.滥采矿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过度放牧6.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A.A地B.B地C.C地D.D地7.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A.绿洲农业B.河谷农业C.节水农业D.高效农业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据此回答8~9题。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化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上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如次生盐碱化。)据此,完成10~11题10.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石漠化B.黄土高原——盐渍化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1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自我提高读“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问题:(9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量_____,干旱程度_____。(2)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地区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4)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下降,其实质是____的退化。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参考答案预习反馈1-10:DBAACCDBCC课堂检测1-11:BBADDBCCADB自我提高【答案】(1)干旱递减(减少)增强(加剧)(2)气候干旱(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4)土地生产力土地D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