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目标:1.了解荒漠化的危害,掌握防治对策与措施。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探讨保护和治理措施。自学过程:[导读]速读P22—25,探究完成:1.荒漠化的危害有哪些?荒漠化防治的三项内容是荒漠化防治坚持的两个原则是荒漠化防治重点治理3.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应注意合理,牧区草原注意数量变化,整个河流域注意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源。(2)利用措施和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导读]读图2.11、2.12各体现了防沙的什么措施。图2.11体现了措施,图2.12体现了措施。(3)调节用地间的关系,应因地制宜。(4)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措施有。(5)控制人口增长。4、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现状:成功措施有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我国政府实施了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导练]试建立荒漠化成因与治理措施间的联系,(连线)思考出现此类问题后如何回答治理措施?5.自我小结自我检测:1.读中国局部地区图,回答(1)—(2)题。(1)关于该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山脉是温带荒漠的大致分界线,相当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甲所在的河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出现过断流现象C.乙地农业生产的优势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D.丁地铁路线是兰新线上的一段(2)丁地沙漠化问题严重,铁路有受风沙覆盖的危险。丁地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①种植温带落叶阔叶林,防风固沙②用芦苇、稻草扎成方格状挡风墙,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③用芦苇、稻草扎成方格状沙障,截留水分,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进行固沙④改建铁路进入黄河谷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②③2、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1)~(3)题。(1)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在()A.6月B.7月C.8月D.9月(2)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C.往返迁移D.向两侧迁移(3)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3、科尔沁沙地原为肥美的科尔沁草原,处在农牧过渡地带。人类不恰当的活动,使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成为今天的科尔沁沙地。造成科尔沁草原土地沙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开采地下水4、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①风力侵蚀②流水侵蚀③气候干旱④毁林开荒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我国荒漠化类型多样,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红色荒漠”。据此回答(1)—(2)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2)说明图中河流特征及其成因(3)说明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概述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4)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自然原因。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重点是什么?措施有哪些?我国西北防沙漠化取得哪些成绩?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利用不当多措施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过度樵采调节农林牧用地关系过度放牧利用生物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过度开垦人口压力控制人口增长学习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含义及其表现。2.掌握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并推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荒漠化的成因。自学过程一、概论。【导读】读课文P16前2段,探究完成。1.概念:指土地。2.主要分布地区:干旱、半干旱及一些地区。3.产生原因: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4.表现类型;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化,石质化,次生盐渍化。5.全球现状:【导思】荒漠、沙漠、荒漠化、石漠等概念,各是什么意思?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导读】阅读教材P16-17探究完成。1.我国西北地区范围。【导读】读图2.1从中找出西北的地形区范围:大兴安岭,昆一阿一古长城一线;行政区范围:新、、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气候范围:区年降水mm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2.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地形:贺兰山以东是辽阔坦荡的高原,以西是与相间分布,如“三山夹两盆”中的山指、、盆地有、盆地。(2)气候:是西北最显著特征。a.本区降水少原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山岭阻隔,水汽难以到达。b.降水分布规律及原因:自东向西随距海里程增加而降水,原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导思】我国天山北、伊犁河谷地区降水情况如何?什么原因造成?体现什么规律?(3)该区自然景观从东向西依次是荒漠草原。原因是;。体现了从的地域分布规律。(4)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东部降水在200mm以上,牧草可生长,农业生产以为主。西部以下,形成大片沙漠戈壁,在山地形成畜牧业,在山麓靠山地降水和形成绿洲农牧业。【导思】什么是绿洲农业、灌溉农业?草原畜牧业和山地畜牧业?【导读】读图2.2从中你看出了什么变化?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子让因素(※)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2)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地表植被受损,加剧荒漠化进程。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导读】读课本P17-19探究完成:1.2.荒漠化人为因素的区域差异人为因素典型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缺乏地区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到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周围及荒漠绿洲使土壤风蚀沙化和次生盐渍化3.【导读】读P18图2.5思考:图中古城镇分布与现在城镇分布区域有何差异?什么原因造成?4.【导读】读P19“活动”,思考:干旱地带掘井带来了哪些副作用?5.【应用与拓展】【导读】读课本P20-21页,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其中的4个问题。自我检测。1.列知识体系归纳荒漠化的原因。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是怎样形成的?荒漠化有何表现?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是什么?西北地区主要自然特征是什么?怎样形成的?西北地区范围是什么?干旱自然特征河流欠发育大风日数多植被稀少冬春季节干旱严重土壤发育差风化风沙易于活动(因素)多疏松沙质沉积物(基础)(基本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人口压力人类活动不当有哪些?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荒漠化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第一学时 学案.doc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西北地区为例》第二学时 学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