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古诗《梅花》。2.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会阅读的乐趣。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积累古诗,了解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由“花中四君子”的交流,引出梅花。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有关旅游时需要注意天气以及所看到的一些景象,那你们知道“花中四君子”吗?它们都有谁?它们为什么会被称为“花中的四君子”呢?预设:梅、兰、竹、菊。它们因品性高洁而被称为“花中的四君子”。教师出示图片,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介绍。二、任务一:观察自然,了解梅花过渡:安徽黄山的岭上山下,都种植了大量的梅花。小朋友们爱看梅花吗?为什么?是啊,梅花在冬天开放,它不畏严寒,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写下了关于梅花的诗歌,今天我们就来积累一首宋朝诗人王安石所写的《梅花》。1.初读古诗,练习朗读。(1)初读,要求读准字音。①学生听读,自主纠音。教师提示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2.注意断句和节奏。②指名读。教师就学生朗读进行指导,强调“数”“为”两个多音字和“凌”这个难读的音。③学生齐读。教师播放情境课文(跟读版)。2.精读古诗,理解诗意。(1)作者介绍出示王安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文集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2)理解诗文大意提问:请同学们借助插图和古诗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①理解词语数枝:多枝;几枝。凌寒:冒着严寒。遥知:远远地知道。为:因为。②理解句子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译文: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译文: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是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3)把握诗文主旨引导:小朋友们,请圈画出你认为是诗中的关键字词,说说你从中读到了什么?预设:A.圈画出“墙角”“数枝”。从中可以看出梅花“不引人注目,不容易被人所知”。B.圈画出“墙角数枝梅”“凌寒”。从中可以看出梅花“生活环境恶劣、生活艰难”。C.圈画出“凌寒独自开”。从中可以看出梅花不畏严寒。D.圈画出“独自开”。冬天百花都已经凋零,但梅花却“独自开”,可以看出梅花的坚强。E.圈画出“雪”“暗香”将“梅花”和“雪”联系起来,既照应了梅花“凌寒独自开”,又暗示了梅花像雪般高洁,点出了梅花的品性高洁。3.情境诵读,形象感知。小朋友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画面。4.情境背诵,理解记忆。让我们再试着来背一背这首诗吧!教师播放情境课文(背诵版)。5.古诗拓展。过渡:《梅花》一诗写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性,同为花中四君子的兰花,又具备怎样的品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到古诗《高山幽兰》中去寻找答案吧。出示古诗: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①出示古诗,教师诵读,学生跟读。②指名读。教师就学生朗读进行指导。③同桌互读,纠正读音。(2)细读古诗,了解大意。①作者介绍。出示郑板桥的图片和文字介绍: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原名郑燮,代表作品有《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②理解诗文大意。提问:请同学们借助插图和古诗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译文:千古年来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花啊,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译文: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3)把握诗文主旨。提问:“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说明兰花生长在哪里?点拨:说明兰花生长在高山上的隐蔽之处。提问:本诗体现了兰花什么品格?点拨:兰花不求闻名显达,在高山中独自散发清香,就像隐居深山的高人,修身养性,不为世俗所羁绊。写出了兰花的坚贞高洁,并赞扬了兰花的隐逸品质。三、任务二:观察自然,积累知识过渡:欣赏了梅花的高洁之后,接下来,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任务,就是帮助企鹅小弟和狮子大王解开误会,那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企鹅住在哪呢?狮子大王呢?(预设:企鹅在南极)(预设:狮子在非洲) 过渡:孩子们,从南极到非洲需要很远的路程,要想帮助他们解开误会,需要我们一路找到三张宝贵的车票,我们就可以成功到达目的地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展示企鹅和狮子的图片,联系课题,让学生思考:企鹅为什么要给狮子寄冰。2.指导阅读,理解故事 第一张车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主阅读小故事,与同桌互相交流不认识的字宝宝并再次流利地朗读小故事。 第二张车票: (1)小组内合作讨论任务卡中的问题。 ①南极和非洲的气候各是什么样的?(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两地气候特点) ②狮子为什么让企鹅给它寄冰? ③为什么冰寄到了狮子那里变成了水?退回来又变成了冰?小组内派代表发言,师相机点评。点拨:联系文本和图片,解释非洲炎热,而南极寒冷,所以狮子大王让企鹅给它寄冰。点拨:结合文本和图片,解释运输路途中经历了气温的变化。南极寒冷,气温低,水到了南极就冻成了冰;非洲酷热,气温高,冰到了非洲就化成了水。 (2)请大家端起书来大声朗读小故事,根据人物不同特点,读出不同感情。①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洪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发现他的优点和不足,并点评。 ②再读故事,要求读出感情变化。(3)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收获了什么?或者说你掌握了哪些科学知识?(4)小结:通过《企鹅寄冰》的故事,我们了解了南极冷、非洲热以及水遇冷可以结冰,冰遇热可以变水的科学知识。读故事,不仅能收获快乐,还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希望孩子们课后可以继续阅读,去探索更多知识的奥秘。第三张车票: (1)小组内合作分角色朗读,可以加上自己喜欢的小动作。 (2)学生到台前表演读。 3.拓展阅读。过渡:恭喜孩子们顺利帮助企鹅小弟和狮子大王解开了误会,让我们再一起读读冰波的另一个童话故事《孤独的小螃蟹》。引导:《孤独的小螃蟹》一文中,小螃蟹的好朋友小青蟹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离开了。一开始,小螃蟹陷入孤独中,每天都非常难过。可是善良的它帮助小纸鸟恢复生机,帮助狮子剪出理想的发型,用可乐罐敲出美妙的音乐,甚至为了救小乌龟失去了自己的钳子。他的生活逐渐变得充实起来,最终战胜了孤独。接下来就让我们读一读小螃蟹救小乌龟的片段吧。孤独的小螃蟹(节选)小螃蟹躲在他的泥洞里,很伤心地看着自己。“没有了,没有了……”小螃蟹难过地说。他的身上,现在只剩下一只大钳子了。看起来,样子很怪。另一只大钳子到哪儿去了呢?就在刚才,住在池塘边的小乌龟掉进了一个很深的土坑里,爬不出来了。小螃蟹去救他,用大钳子钳住小乌龟,用力地拉他。小乌龟被拉上来了。可是,小螃蟹的一只大钳子却拉断了。很痛很痛啊。小螃蟹抱着那只断下来的大钳子,看着它发呆。被救起来的小乌龟在一边陪着他哭。后来,小螃蟹就跑回他自己的洞里来了。小螃蟹知道,他的钳子还会长出来的,可是,那要过很久,而且,再也长不到原来那只那么大了。那只大钳子,从他生出来以后,就一直和他在一起的,现在,却没有了……小乌龟、小青蛙,还有池塘里的大鱼、小鱼和小虾,都来到小泥洞,想来安慰小螃蟹,可是,小螃蟹就是把背堵在洞口,不让他们进来。他觉得自己这副怪样子,没脸见人了。小螃蟹一直在洞里待了好久。慢慢的,小螃蟹长出了一只钳子,小小的,白白的,嫩嫩的,虽然不好看,可是,比没有要好多了。有一天晚上,小螃蟹第一次出了洞。他想去看看外面。月亮淡淡的,周围静静的。“我以前掉下来的那只钳子,不知道还在不在……”小螃蟹走到了那个小乌龟掉下去的土坑前。土坑已经没有了,它已经被填平了。就在这上面,有一座石头搭起来的很小的小屋,在小屋的里面,放着的是——一只大钳子!那就是小螃蟹掉下来的那只大钳子,旁边还写着一句话:这是小螃蟹救过小乌龟的大钳子,我们永远纪念它。小螃蟹呆住了。他很想哭出来,不过不是因为难过。但是他没有哭,因为一个男子汉是不能哭的。他慢慢地回去了。以后,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小螃蟹就会从洞里悄悄地出来,去那个石头小屋看那只从他身上掉下来的大钳子。虽然他现在的钳子,一只大一只小,很难看,但是,他觉得自己很像男子汉,像个身上都是伤疤的英雄。“以后,我在白天也要出去。”小螃蟹想。提问:最后小螃蟹为什么决定他在白天也要出去?点拨:小螃蟹无法接受自己失去了一个大钳子,觉得很丑,所以不愿意出门。后来它看自己断掉的钳子被动物们珍藏纪念,它明白了救助小乌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它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大钳子,但是它赢得了动物们的尊重与敬佩,它为自己感到自豪,它的生命也有了意义。虽然钳子一大一小不好看,但是却纪念着自己的英勇事迹。小螃蟹的内心逐渐敞开了,他也愿意白天出门了。4.小结:阅读的小火车已经开动了,孩子们,带上你们靠自己努力寻找到的三张宝贵的车票,开启你们未来的阅读之旅吧!四、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梅花》。2.熟读《企鹅寄冰》。3.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分享给你的小伙伴。五、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梅花 高洁企鹅寄冰南极冷非洲热水遇冷可以结冰,冰遇热可以变水5 /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