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刘玉新散文(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刘玉新散文(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考语文散文专题训练----刘玉新散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陪父母看戏
刘玉新
①自从春晚走进了电视,就很少现场看戏了。
②那天夜晚,是个意外的惊喜。中央民族歌舞团来到了长阳,我的印象里除了10年前央视“新视听”栏目组来清江“飙过一次山歌”,中央一级的歌舞剧团在清江演出并不多见。
③于是,我决定一定要陪父母看场戏。年近八旬的父母长年在地里劳作,少有机会现场亲眼看到这么高级别的歌舞表演。他们一听说,立马答应去看。
④当我们入座的时候,剧务人员正在调试灯光和音响,礼堂的楼上楼下很热闹。父母是第一次坐在这么好的礼堂看戏,看得出来,他们有些局促也有些紧张,戏还没开始,就生怕挡住了别人,很在意前后左右的议论。
⑤我心里明白,歌舞类的表演隔这么远,既看不清演员的长相,也看不清动作的细节,只能凭感觉看看舞蹈队形,听听演唱的歌声。并不像坐在客厅看电视,那么清楚,甚至还可看到特写的镜头。
⑥现场看戏,或许找的就是这种感觉,舞台的感觉,色彩的感觉,声音的感觉,真实地让人觉得触摸到了节目的厚度、高度和宽度。
⑦这种感觉,我曾带着父母游览车溪的时候有过。在车溪看民俗表演,母亲一听就特别熟,不仅喜欢看,还时不时地跟着哼几句。那天,母亲算是又找到了年轻时在大队戏台上的感觉。几十年过去了,她没想到,当年的山歌小调如今还有人专门表演,那调门、那身姿、那行头比过去更好,舞台的背景更漂亮,加上现代化的声光色电,看一场演出就像是过年看大戏。
⑧为了找到感觉,我特意又带父亲参观了王家坝人民公社,从墙上的语录到食堂门口的记账黑板,从过道张贴的大字报到红卫兵演出的戏台子,父亲一边看一边点头,那是他曾经有过的生活,再现的场景让他触景生情了。他看着我,虽然没多说话,但那意思分明告诉我,生活的积淀值得记忆,记忆的点滴需要回味。
⑨看着两个老人津津有味地看戏,我的思绪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小时候,我们常常追着赶着父母去看戏看电影。最小的一个,不是母亲从怀里朝上举着看,就是骑在父亲脖子上看,至于他们看没看,若干年后才懂得,他们看戏只是顶了个名。一大堆孩子,管了小的又怕丢了大的,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哪还有精力去看台上究竟演了些什么呢?
⑩印象最深的是我六岁那年,资丘举办白求恩展览,其诱惑力不下于看戏,我死缠烂打要跟着父亲去,父亲没法子,只好连夜带着我赶路。人山人海,没地方坐下,更没地方睡觉。我几乎是被父亲拎着胳膊一路踮着脚小跑去的。一路所过,我看到的尽是别人的后脑壳和脚后跟,来回六十多里路,当我一头趴在自家堂屋的时候,我浑身的筋骨都散架了。后来才知道,那次一个几千人的小镇居然接纳了十万之众,难怪人多得无立足之地呢,后来也才知道父亲比我更吃亏。
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需要举着顶着了,也不会死缠烂打了,但父母也老了。来的路上,我们一人搀扶一个,不是他们已走不动,而是从小就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爱意,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或许就像小时候举着托着我们看戏一样,搀扶成了一种亲近,搀扶成了一种守护,搀扶也成了一种感情上的无言交流。
趁着台上换场的时候,我拧开矿泉水瓶盖,递到父母手中,解解渴,也驱驱热气。交谈中,父母都说节目好看,到底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表演,水平就是不一样,来得值!
节目一个一个地演,我看到父母看得很专注,生怕漏掉一个细节。散场的时候,我们搀扶着父母靠边等候,等别人都出了礼堂,我们才退场。
天空蔚蓝,一轮明月照得泉溪河的水面上波光点点。风拂过小桥,人走在上面,很凉爽很舒服。以后还有好戏看,我依然要带上父母,就像小时候回家伏在父母的肩背上,醉在月色里,醉在好戏里。
1.按照事情发展脉络,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在礼堂陪父母看戏—— ——回忆父亲陪“我”看展览——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⑦⑧两段有何作用。
4.本文第 段写到“醉在好戏里”,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好戏”的理解。
阅读《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完成下面小题。
陪着母亲看花开花落
刘玉新
①68岁的母亲刚刚搬到城里不到半年,竟然被医生宣判得了老年痴呆症。他一时无法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因为他心目中的母亲一向是坚韧的,那么多的磨难都没有击倒过她。然而,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实——老年痴呆症正将母亲一点点地拉入越来越痛苦的死亡之旅。母亲开始失忆,几个月后,竟连她最疼爱的儿子也不认识了。
②母亲的这一生实在是太辛苦了。在黄土高原上那个贫瘠的小山村,母亲35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漏雨的寒舍竟成了山村远近闻名的“大学生之家”,三个孩子在外面各自打拼出一片令人羡慕的天地。最小的他如今已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自从母亲住进城里,他就开始减少工作上的应酬,努力地多挤出一些时间陪母亲。母亲生病后,他连工作的时间都大大地压缩了,除了特别重要的事情到公司去处理一下,他把大量的时间留给了母亲,他想陪着母亲走完生命最后这一段让人心疼的路。
③他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唤醒母亲的记忆,然而,可恶的病魔似乎有意难为他,母亲已经什么都不记得了,任他怎样竭尽全力。给她洗脚时,看到她那木然的样子,他心酸得直想大哭一番。
④唯一让他感到有些欣慰的是,母亲对他摆到阳台上的那一盆盆花,似乎有着一种特别的喜爱,每天都在忙着为它们浇水、松土、修剪……然后,就呆呆地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那些花,眼睛里闪着慈祥的光亮。
⑤每每此时,他也会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一会儿看看母亲,一会儿看看那些姹紫嫣红的花朵,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
⑥他记忆里母亲一向是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不得了。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那时他正是被梦想激励的翩翩少年,无暇也不愿去慢慢地赏花,自然无法读出藏在花里的奥妙意蕴。时间久了,那些鲜亮的花朵,仿佛都懂母亲和他的绵密心思,在他们母子深情满怀的注视中,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与花朝夕相处,渐渐地,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他知道: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有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
⑦在陪伴母亲看花开花落的日子里,他疏于公司的管理,丧失了几次重要的商机。但他丝毫不后悔,他跟最好的朋友说:“其实,不是我在陪母亲,而是母亲在陪我。伟大的母亲在她生命的最后历程里,仍然在默默地教我理解生命的要义。”
⑧一瓣瓣的花开,一瓣瓣的花落,在那些平凡琐屑的日子里,在那些绚丽张扬的日子里,面对那一对心意绵绵的母子,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
5.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文中找出具体的事例说明。
6.怎样理解“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在文中的含义?
7.结合语境,品味语句。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2)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8.请结合原文并联系自身的经历,谈谈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阅读《凌霄花开》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凌霄花开
刘玉新
①今年的夏,酷热逼人。这一热,连一城的花都蔫了,花色更是暗淡了不少。这个世界一旦缺了雨水,花枝就缺了滋养,花蕊也缺了抚慰。偶尔去看看种在阳台上的花,的确是少了昔日的生气和蓬勃。
②但我总拥有一些赏花的好运气,正如在这盛夏时节,于江边的矮墙下停车时,我不经意一抬头,就邂逅了一墙的凌霄花。这些花看起来很亮眼,阳光穿过喇叭形的花柄,仿佛能洒到人的心里头。
③薄薄的花瓣,用手指一拈,质地细腻得像婴儿的皮肤,吹弹可破,这估计是我见过的最薄花瓣了。隔着花瓣朝夕阳看去,眼前犹如蒙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纱,天空也好似被涂上了一抹浅红色。此时的我站在矮墙下发呆,感叹着这迷人的花色,竟是如此的纯净雅致。
④那些凌霄花从墙上半遮半掩地垂落下来,藤蔓交织牵连在一起,累累垂垂,隔一点距离就绽开一朵,朵朵力图向上,远远望去,好像一墙朝天吹响的红喇叭。靠近后,有几朵花好似俯下身,轻抚着我的前额和胸脯。再回头一瞧,远处的几朵花又像是在轻吻着我的车子。拾起一朵被风吹落的凌霄花贴在胸口,感觉瞬间能听到自己被放大的心跳声。
⑤这凌霄花沐浴在夕阳余晖中,显现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它的花色不是大红色,但有些接近,花瓣上还沾了点粉色。可说它是浅红色吧,又不够准确,因为靠“喇叭”一头的花色又似乎深一些,而花瓣厚实的地方还藏着一抹浅黄色。一朵花的颜色,由浅入深,又由深变浅,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色彩,看来大自然确实是一位调色的高手,随便点染一下,花色就有了独特的层次感。
⑥我家楼下也有一堵高墙,约有百来米长,这墙平时“素面朝天”,阳光一照就显得格外刺眼。但是在今年这个炎热的夏日,它却拥有了半墙的阴凉,因为上面也开满了凌霄花。
⑦外孙要回北方之前,我特意把他带到那堵墙下认花。外孙很喜欢这些红得透亮的凌霄花,虽然不能摘一朵带走,却足以让他心怀惦念,留下一段带着花香的美好记忆。风把凌霄花的香气拂来,我对外孙说:“你快闻闻这花香。”他用手扇了扇,笑说这扑鼻而来的花香,既有几分清新之感,又带了点山野之气。
⑧一个小区,有一片绿植,并不稀奇,而环绕楼房的高墙之上,竟然开满了花,实在不多见。尤其是在酷热难耐的都市里,这些凌霄花更显露出了一些别样的韵味,它们凌空而开,沐风而舞,可称得上是“花中凉君子”。
⑨听说凌霄花有着“藤本之王”的美称,因有志存高远之意,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如宋代诗人杨绘有对凌霄花的赞语:“直绕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我惊叹于他能想出这样奇绝的句子,既有意象,又接地气,特别是称赞凌霄的风姿时,竟是从根说起,不仅有诗意,又视角独特。
⑩为何这样一朵小红花,却有着一个如此志高远大的名字?我想历史不用有确切记载,人的视觉感受就是最好的证明。正如清代诗人李笠翁所言:“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当中的这个“凌”字,足够让人感觉心胸旷达,无论花开何处,只要见到它们就会向往高远之所。
三伏天里,暑气正浓,那一堵凌霄花墙依旧开得旺盛,一朵朵随着夏风摇曳,宛如藏在绿丛中的精灵,它们偶尔跳跃在枝头看着墙下人来人往,好似正在翘首以待着下一个季节的到来。
(刊载于2024.7.31,有删改)
9.文章开头写“连一城的花都蔫了,花色更是暗淡了不少”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0.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隔着花瓣朝夕阳看去,眼前犹如蒙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纱,天空也好似被涂上了一抹浅红色。
11.请结合文章第②~⑤段内容,简要概括江边矮墙下的凌霄花的特点。
12.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文章结尾“它们偶尔跳跃在枝头看着墙下人来人往,好似正在翘首以待着下一个季节的到来”这句话的理解。
13.新考法[探究性]在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将本文与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进行联读。请你结合下面的单元导读和单元目录,探究老师这样做的原因。
单元导读(节选) 单元目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紫藤萝瀑布/宗璞一棵小桃树/贾平凹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古代诗歌五首
答案
1. 决定陪父母看戏 回忆陪父母看戏 期待再陪父母看戏 2.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父母带“我们”看戏的辛苦,表达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3.⑦⑧两段为插叙,写出了“我”为了让父母找到看戏的感觉而煞费苦心,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我”对父母的孝顺和爱。 4.本文的“好戏”既指好看的节目,也指“我”陪父母看戏时的美好体验,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第一空:根据第③段“于是,我决定一定要陪父母看场戏。年近八旬的父母长年在地里劳作,少有机会现场亲眼看到这么高级别的歌舞表演。他们一听说,立马答应去看”可见,父母生活朴素,长期缺少娱乐活动,正好歌舞剧团罕见的来清江演出,因此“我”决定带父母去看戏。概括为:决定陪父母看戏。
第二空:根据第⑦段“这种感觉,我曾带着父母游览车溪的时候有过。在车溪看民俗表演,母亲一听就特别熟,不仅喜欢看,还时不时地跟着哼几句。那天,母亲算是又找到了年轻时在大队戏台上的感觉”可知,现场看戏这种亲身体验的感觉让“我”沉醉,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往年间与父母一同看戏的经历。概括为:回忆陪父母看戏。
第三空:根据第 段“以后还有好戏看,我依然要带上父母,就像小时候回家伏在父母的肩背上,醉在月色里,醉在好戏里”可知,陪伴父母的机会来之不易,“我”决心下次还要带父母看戏。概括为:期待再陪父母看戏。
2.本题考查描写的作用。
画线句中“举”“骑”为动词,动词可以起到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生动、描写事物更加准确等作用。
“举”“骑”运用了动作描写,联系第⑩段“当我一头趴在自家堂屋的时候,我浑身的筋骨都散架了。后来才知道,那次一个几千人的小镇居然接纳了十万之众,难怪人多得无立足之地呢,后来也才知道父亲比我更吃亏”可知,父亲为了带“我”看戏用出浑身解数,筋骨都快散架了,写出了父母带“我们”看戏的辛苦。
联系第⑨段“一大堆孩子,管了小的又怕丢了大的,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哪还有精力去看台上究竟演了些什么呢”可知,父母带着孩子看戏一门心思全放在孩子上,根本无心关注表演内容,体现父母对我们的爱。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全文所讲的是“我”带着父母去看戏的这次经历,而这两段讲的却是“我”和父母去看戏的往事,上下文并无直接关联,属于插叙。第⑧段“为了找到感觉,我特意又带父亲参观了王家坝人民公社,从墙上的语录到食堂门口的记账黑板,从过道张贴的大字报到红卫兵演出的戏台子”通过细致繁杂的描写体现“我”让父母找到看戏的感觉花费良多,费时费力。“我”对父母澄澈的爱呼之欲出。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②段“中央民族歌舞团来到了长阳,我的印象里除了10年前央视“新视听”栏目组来清江“飙过一次山歌”,中央一级的歌舞剧团在清江演出并不多见”可知,像中央民族歌舞团这样高级别的歌舞表演在清江十分罕见,本文的“好戏”正式指他们所演出的好看的节目。
结合第 段“路上,我们一人搀扶一个,不是他们已走不动,而是从小就传递给我们的一种爱意,自然而然地延续了下来。或许就像小时候举着托着我们看戏一样,搀扶成了一种亲近,搀扶成了一种守护,搀扶也成了一种感情上的无言交流”可知,陪伴父母看戏是“我”报答父母的一种方式,带给“我”别样的感受,“好戏”也指“我”陪父母看戏时的美好体验,表达了“我”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5.①坚韧勤劳。母亲经历了许多磨难也未被击倒,在黄土高原贫瘠的小山村中将三个孩子培养成人、成才。②热爱生活,内心丰富。母亲喜欢花,有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③从容、认真、执着。在生命平凡或绚烂、健康或痴呆的日子里,母亲都从容看花,品读花语 6.①每一种花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②与花朝夕相处,让心更静谧,情感更丰富,使人理解生命的要义。③有从容看花的心情,有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在花开花落中,可以听懂岁月深情的叮咛。(写出两点即可) 7.(1)画线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阳光柔柔地拂着面颊,将阳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安静地坐在母亲身旁时的美好。
(2)“弥漫”是充满、布满的意思。文中的“弥漫”是指母亲的病痛萦绕在他心中。用这个词更能表现主人公的哀伤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8.①孝敬的最好方式是陪伴,和亲人一起感受生命的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②在岁月流逝中要拥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③从花的生命样式中品出生活的滋味,理解生命的要义。④花的生命那样丰富、认真、执着,人的生命也应拥有同样的品质。
【解析】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②段“母亲三十五岁失去丈夫,一个人守着几亩薄地,苦苦地拉扯着三个孩子,不但让他们健康地长大,还把他们都送进了大学”,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坚强、教子有方的人;
结合第⑥段“他记忆里母亲一向是喜欢花的,无论是爬满栅栏的牵牛花,还是后院的刺梅,连那金黄的蒲公英和紫色的打碗花,她都喜欢得不得了。她曾说,懂得了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热爱生活、情感丰富的人;
结合第⑧段“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从容、认真和执着的人。
6.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结合第⑥段“有的开得淡然,有的开得热烈,有的开得急促,有的开得从容,有的开得繁盛,有的开得朴拙……每一种花似乎都在展示着一种生命的样式,都在讲述着一段生命的故事”可知,每一种花的生命样式、生命故事不同,赏花当然可以读出不同的滋味;第⑥段“痴呆的母亲依然是幸福的,虽然很多很多的人间往事,她都已经无法记起,但她慈爱的眼里有花,静谧的心里有花,她那如花一样丰富的情感,只是她无法与人交流而已”可知,赏花让母亲的心静谧,让她有了如花一样的情感,情感的丰富也正是品出生活滋味的表现;再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我们除了奉上一份由衷的敬佩,还应该轻叩心扉:我们是否仍有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是否仍有一份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可知,作者认为赏花可以表现出人的从容、认真和执着。
7.①本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联系“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听着时光流动的声音,他的思绪不禁肆意地漫散开来”可知“细细的阳光透过窗玻璃,柔柔地拂着面颊”是赋予阳光以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阳光是“柔柔地拂着面颊”,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阳光的温暖,此时他正在陪母亲赏花,环境的美好,也展现人物内心的美好。
②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词。“弥漫”的本义是充盈、充满、蔓延。结合句子“他挥走了弥漫心头的伤感”可知,这里的“弥漫”指的是母亲的病萦绕在他的内心,母亲的病成了他心中最深的痛,变现出他对母亲的担忧,以此形象地突出他对母亲的爱。
8.本题考查谈阅读启示。作答时可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这篇文章以母亲年老得老年痴呆,他放弃工作陪她生活,陪她看花,从花中品出生活的滋味的事,表现出生活的节奏再快,我们依旧要保持一份从容看花的心情,读懂花语的认真和执着的主旨。从文中他的作法来看,表现出陪伴的重要性,只有亲身的陪伴才是对亲人最好的关爱;从病中的母亲赏花的表现来看,表现出花对人的重要作用,即:懂得花的生命,就能品出生活的滋味;也表现出生活中要保持一份从容的看花的心情,这样即使身处病痛也可忘却痛苦。
9.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将蔫了且花色暗淡的花和凌霄花作对比,衬托出凌霄花在恶劣环境中生机勃勃的状态和坚忍顽强的生长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凌霄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凌霄花花瓣薄如蝉翼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凌霄花的喜爱之情。 11.看起来很亮眼,喇叭形的花柄;花瓣薄薄的,吹弹可破;从墙上垂落下来,朵朵力图向上;花色迷人,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色彩,有着独特的层次感。 12.这句话描绘出凌霄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姿态,展现出凌霄花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断生长的态势,志存高远;蕴含着作者对凌霄花绽放的喜爱和期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积极态度;表现出作者心中充满对凌霄花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和憧憬。 13.该单元的文章通过对景或物的描写传达了人生哲理。本文作者通过描写凌霄花顶着炎炎夏日而绽放,表达了作者对凌霄花顽强坚忍、奋力生长的赞美,使读者能从中感悟到人生也需要像凌霄花一样,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要奋力生长的哲理,与该单元的主题相符。
【导语】《凌霄花开》一文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盛夏时节凌霄花的美丽与独特,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文章以酷热天气为背景,反衬出凌霄花的生机与活力,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赋予花朵以灵性与情感。作者不仅赞美了凌霄花的外在美,还通过历史典故与文人诗句,挖掘其内在的志存高远之意。全文情景交融,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现了托物言志的写作特色。
9.本题考查语句作用分析。
根据第①段“今年的夏,酷热逼人。这一热,连一城的花都蔫了,花色更是暗淡了不少”可知,在酷热少雨的恶劣环境下,城中的花失去生气变得蔫且花色暗淡。再由第②段“但我总拥有一些赏花的好运气,正如在这盛夏时节,于江边的矮墙下停车时,我不经意一抬头,就邂逅了一墙的凌霄花。这些花看起来很亮眼,阳光穿过喇叭形的花柄,仿佛能洒到人的心里头”可知,凌霄花却在这样的环境中看起来很亮眼,充满生机。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将蔫了且花色暗淡的花和凌霄花作对比,衬托出凌霄花在恶劣环境中生机勃勃的状态和坚忍顽强的生长姿态,从文中第③段“我站在矮墙下发呆,感叹着这迷人的花色,竟是如此的纯净雅致”等描述能看出,这表达了作者对凌霄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0.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
根据第③段“眼前犹如蒙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纱”可知,作者将隔着凌霄花花瓣看夕阳时的情景进行描写,把透过凌霄花花瓣看到的景象比作蒙上了一层薄如蝉翼的纱。“薄如蝉翼”形象地描绘出了凌霄花花瓣薄的程度,生动地展现出凌霄花花瓣薄如蝉翼的特点。从第③段“这估计是我见过的最薄花瓣了”以及“此时的我站在矮墙下发呆,感叹着这迷人的花色,竟是如此的纯净雅致”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凌霄花的关注与喜爱。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②段“但我总拥有一些赏花的好运气,正如在这盛夏时节,于江边的矮墙下停车时,我不经意一抬头,就邂逅了一墙的凌霄花。这些花看起来很亮眼,阳光穿过喇叭形的花柄,仿佛能洒到人的心里头”可知,江边矮墙下的凌霄花看起来很亮眼,且花柄是喇叭形的。
根据第③段“薄薄的花瓣,用手指一拈,质地细腻得像婴儿的皮肤,吹弹可破,这估计是我见过的最薄花瓣了”可知,凌霄花的花瓣薄薄的,质地细腻,吹弹可破。
根据第④段“那些凌霄花从墙上半遮半掩地垂落下来,藤蔓交织牵连在一起,累累垂垂,隔一点距离就绽开一朵,朵朵力图向上,远远望去,好像一墙朝天吹响的红喇叭”可知,凌霄花从墙上垂落下来,藤蔓交织,且每一朵花都力图向上生长。
根据第⑤段“这凌霄花沐浴在夕阳余晖中,显现出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美感。它的花色不是大红色,但有些接近,花瓣上还沾了点粉色。可说它是浅红色吧,又不够准确,因为靠‘喇叭’一头的花色又似乎深一些,而花瓣厚实的地方还藏着一抹浅黄色。一朵花的颜色,由浅入深,又由深变浅,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色彩,看来大自然确实是一位调色的高手,随便点染一下,花色就有了独特的层次感”可知,凌霄花的花色迷人,在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色彩,具有独特的层次感。
12.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第 段“三伏天里,暑气正浓,那一堵凌霄花墙依旧开得旺盛,一朵朵随着夏风摇曳,宛如藏在绿丛中的精灵,它们偶尔跳跃在枝头看着墙下人来人往,好似正在翘首以待着下一个季节的到来”可知,作者把凌霄花比作藏在绿丛中的精灵,“偶尔跳跃在枝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凌霄花在枝头随着夏风摇曳,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姿态。“那一堵凌霄花墙依旧开得旺盛”表明凌霄花即使在酷热的三伏天也开得很旺盛,展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不断生长的态势,也呼应了前文提到的凌霄花“志存高远”的特点。从第 段“宛如藏在绿丛中的精灵”对凌霄花姿态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凌霄花绽放的喜爱,而第 段“好似正在翘首以待着下一个季节的到来”则蕴含着作者对凌霄花后续生长的期待。同时,凌霄花从盛开到期待下一个季节,体现了生命的循环,作者通过描写凌霄花的这种状态,体现了自己对生命循环、生生不息的积极态度,也表现出作者心中充满对凌霄花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和憧憬。
1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单元主题分析。
根据单元导读“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可知,该单元文章特点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并蕴含哲理。
根据本文第①②段“今年的夏,酷热逼人……而在这盛夏时节,于江边的矮墙下停车时,我不经意一抬头,就邂逅了一墙的凌霄花”及第 段“三伏天里,暑气正浓,那一堵凌霄花墙依旧开得旺盛”可知,作者描写凌霄花在酷热的夏日顽强绽放。再根据第⑨段“我惊叹于它能想出这样奇绝的句子,既有意象,又接地气,特别是称赞凌霄的风姿时,竟是从根说起,不仅有诗意,又视角独特”等对凌霄花的赞美之词可知,作者借凌霄花表达了对其顽强坚忍、奋力生长的赞美,让读者感悟到人生应如凌霄花般,不惧困境、奋力生长的哲理,这与单元主题相契合,所以老师让同学们将本文与该单元课文联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