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河流与湖泊晨读知识点一 外流河与内流河 外流河 内流河定义 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其汇水区域为外流区) 与海洋不连通的河流(其汇水区域为内流区)分布 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主要 河流 太平洋水系 长江、黄河、淮河等 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印度洋水系 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北冰洋水系 额尔齐斯河 【温故知新】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知识点二 河流的水文特征(以我国东部地区的外流河为例)1.季节特征(1)夏季:水位高、流量大,形成明显的汛期。 (2)冬季:水位低、流量小,成为枯水期。 2.空间特征秦岭—淮河线以北 雨季较短,河流汛期较短、流量较小,河流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冬季河水出现结冰现象 秦岭—淮河线以南 雨季较长,河流汛期较长、流量较大,河流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小知识点三 湖泊我国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外流区的湖泊以淡水湖为主,内流区的湖泊以咸水湖为主。 1.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其中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 2.青藏高原湖泊群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湖泊面积超过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多为咸水湖,其中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知识点四 长江概况发源地及注入海洋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A唐古拉山脉,注入B东海 长度 全长6 300千米,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长的大河 水文特征 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水量最大、水能最丰富的河流,没有结冰期 主要支流 ①汉江、②赣江、③嘉陵江上、中、下游分界点 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C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D湖口【温故知新】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知识点五 长江的开发1.“清洁能源走廊”:长江穿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上中游干支流的许多河段水位落差很大,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我国在这些水位落差大的河段修建了一系列大型水电站,如三峡水利枢纽。其中,长江干流的梯级水电站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2.“黄金水道”(1)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江阔水深,汛期较长,大多数河段可全年通航,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2)长江干流航线还与多条铁路、公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陆和沿海,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知识点六 长江的治理1.(1)中上游:修建一系列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如三峡水利枢纽,具有很强的洪水调蓄功能。 (2)下游平原地区:建设沿江堤防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如荆江综合治理工程,有效地提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2.为了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知识点七 黄河的概况概况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①渤海,是我国第二、世界第六长的大河 主要支流 湟水、洮河、②汾河、渭河 水文特征 流经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含沙量大上、中、下游分界点 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 ③河口,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④桃花峪 流经干 湿地区 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 知识点八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存在问题(1)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两岸支流众多。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汛期多暴雨, 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成为世界著名的多泥沙大河。 (2)下游:流经地势平缓的华北平原,河水流速减小,泥沙淤积。人们为防洪水,在两岸修筑堤坝,使泥沙在河堤内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历史上,黄河下游曾经频繁决口、改道,泛滥成灾,形成大面积的泛滥区。 2.治理措施上中游地区 修建水库,调蓄水量 中游地区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利用小浪底等水利枢纽联合调水调沙 下游地区 加固黄河大堤,提高防洪抗洪能力 3.发展:为了保障黄河长期安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黄河全流域要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点探究】探究点一 创设情境,探讨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暑假期间,山东省某中学八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从网上联系上了重庆市某中学八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两地同学约定:沿着长江进行一次研学航行,用边航行边观察的方式,互相讨论,探究长江的综合效益!(1)长江上游有“狂涛卷地,飞瀑撼天”之称的虎跳峡,这里充满了险滩激流,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原因。[答案](1)这里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同学们来到气势磅礴的三峡水利枢纽,他们分两组进行讨论,第一组探讨三峡水利枢纽建立的原因,第二组探讨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的综合效益有哪些 请分别回答两组探讨的问题。[答案](2)第一组:三峡水利枢纽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第二组: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灌溉和旅游等。(3)同学们沿长江继续航行,来到了江西,考察了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他们共同讨论湖泊有哪些功能,对照过去和现在的湖泊面积大小,探讨鄱阳湖对长江水量产生的影响,采取什么措施可恢复湖泊的功能。请回答他们探讨的以上问题。[答案](3)湖泊的功能:具有调节河川径流量、发展灌溉、提供工农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鄱阳湖对长江产生的影响:湖泊面积缩小,对长江径流量的天然调节作用减弱,当降水集中时,导致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措施:退耕还湖等。(4)同学们坐船从湖口出发,向下游航行,发现江面更宽阔了,看不到岸边了,来来往往的轮船越来越多,同学们就讨论,为什么下游船只越来越多,航运发达,请解释原因。[答案](4)长江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江阔水深,水量大,航运便利。【总结】探究点二 创设情境,通过研学考察,认识黄河的忧患。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哺育了中华儿女,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历史的长河里,黄河对中华儿女有功也有过,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共同讨论探究黄河的功与过。暑假期间,济南某中学的师生,准备沿着黄河从上游到下游进行一次研学考察。他们打算从青海省的龙羊峡出发,依次经过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和河南境内的下游河段。(1)他们来到青海省的黄河上游河段,看到黄河上建设了很多的水电站,为什么在这里建设水电站呢 [答案](1)这里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同学们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田野里郁郁葱葱。老师告诉同学们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小明感到很不解,请你结合气候帮他解释一下。[答案](2)宁夏平原虽处于我国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但黄河流经该区域,为沿岸地区提供了灌溉之利,使宁夏平原成为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3)走进黄土高原,来到黄河沿岸,同学们发现黄河水开始变黄,泥沙含量开始变大,再看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李老师问道,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黄河水变黄了 泥沙是从哪里来的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回答李老师的问题。[答案](3)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里。采取的措施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是植树种草。(4)沿着黄河来到河南开封,同学们发现黄河大堤比两边高,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有什么危害 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 [答案](4)形成: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危害:黄河流量一旦大增,就会造成决口泛滥,给华北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措施: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另一方面,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总结】【必会考点】1.长江中、下游航运发达,被誉为“黄金水道”,试分析其原因。[答案]①长江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通航能力强;②河网稠密、航运里程长;③区域内经济发达,运输量大。2.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洪涝灾害,试分析其原因。[答案]①降水丰富,支流众多,河流流量大;②部分河道弯曲,水流不畅。3.请你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建议。(从上、中、下游分别分析)[答案]①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②中游地区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利用水利枢纽联合调水调沙;③下游加固黄河大堤。22.3 河流与湖泊晚默知识点一 外流河与内流河 外流河 内流河定义 最终注入 的河流(其汇水区域为外流区) 与海洋不连通的河流(其汇水区域为内流区)分布 东部 、半湿润区 西部 、半干旱区 主要 河流 太平洋水系 、黄河、淮河等 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印度洋水系 雅鲁藏布江、怒江等北冰洋水系 河 【温故知新】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知识点二 河流的水文特征(以我国东部地区的外流河为例)1.季节特征(1)夏季:水位高、流量 ,形成明显的 。 (2)冬季:水位低、流量 ,成为 。 2.空间特征秦岭—淮河线以北 雨季较短,河流汛期较短、流量较 ,河流水量的年际变化较 ,冬季河水出现 现象 秦岭—淮河线以南 雨季较长,河流汛期较长、流量较 ,河流水量的年际变化较 知识点三 湖泊 我国湖泊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相对集中。外流区的湖泊以 湖为主,内流区的湖泊以 湖为主。 1.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群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湖泊面积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其中 湖、 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 2.青藏高原湖泊群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群,湖泊面积超过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一半,多为咸水湖,其中 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知识点四 长江概况发源地及注入海洋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A ,注入B 海 长度 全长 千米,是我国第一、世界第三长的大河 水文 特征 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大、 最大、 最丰富的河流,没有结冰期 主要支流 ① 、② 、③ 上、中、下游分界点 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C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D 【温故知新】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知识点五 长江的开发1.“清洁能源走廊”:长江穿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游干支流的许多河段水位落差很大,蕴藏丰富的 资源。我国在这些水位落差大的河段修建了一系列大型水电站,如 . 水利枢纽。其中,长江干流的梯级水电站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 2.“黄金水道”(1)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江阔水深,汛期较 ,大多数河段可全年通航,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 (2)长江干流航线还与多条铁路、公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 和 ,又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知识点六 长江的治理1.(1)中上游:修建一系列水电站和水利枢纽,如 水利枢纽,具有很强的洪水调蓄功能。 (2)下游平原地区:建设沿江堤防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如 综合治理工程,有效地提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 2.为了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知识点七 黄河的概况概况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 ,注入① ,是我国第二、世界第六长的大河 主要支流 湟水、洮河、② 、渭河 水文特征 流经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水量较小,含沙量 上、中、下游分界点 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是 ③ ,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是④ 流经干 湿地区 区、 区和半湿润区 知识点八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存在问题(1)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两岸支流众多。黄土高原土质 ,汛期多 , 严重,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成为世界著名的多泥沙大河。 (2)下游:流经地势平缓的 平原,河水流速减小,泥沙淤积。人们为防洪水,在两岸修筑堤坝,使泥沙在河堤内大量淤积,河床不断抬高,形成“ ”。历史上,黄河下游曾经频繁决口、改道,泛滥成灾,形成大面积的泛滥区。 2.治理措施上中游地区 修建 ,调蓄水量 中游地区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利用 等水利枢纽联合调水调沙 下游地区 加固 ,提高防洪抗洪能力 3.发展:为了保障黄河长期安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黄河全流域要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点探究】探究点一 创设情境,探讨长江流域的生态建设。暑假期间,山东省某中学八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从网上联系上了重庆市某中学八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两地同学约定:沿着长江进行一次研学航行,用边航行边观察的方式,互相讨论,探究长江的综合效益!(1)长江上游有“狂涛卷地,飞瀑撼天”之称的虎跳峡,这里充满了险滩激流,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原因。(2)同学们来到气势磅礴的三峡水利枢纽,他们分两组进行讨论,第一组探讨三峡水利枢纽建立的原因,第二组探讨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的综合效益有哪些 请分别回答两组探讨的问题。(3)同学们沿长江继续航行,来到了江西,考察了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他们共同讨论湖泊有哪些功能,对照过去和现在的湖泊面积大小,探讨鄱阳湖对长江水量产生的影响,采取什么措施可恢复湖泊的功能。请回答他们探讨的以上问题。(4)同学们坐船从湖口出发,向下游航行,发现江面更宽阔了,看不到岸边了,来来往往的轮船越来越多,同学们就讨论,为什么下游船只越来越多,航运发达,请解释原因。【总结】探究点二 创设情境,通过研学考察,认识黄河的忧患。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哺育了中华儿女,也是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历史的长河里,黄河对中华儿女有功也有过,现在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共同讨论探究黄河的功与过。暑假期间,济南某中学的师生,准备沿着黄河从上游到下游进行一次研学考察。他们打算从青海省的龙羊峡出发,依次经过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和河南境内的下游河段。(1)他们来到青海省的黄河上游河段,看到黄河上建设了很多的水电站,为什么在这里建设水电站呢 (2)同学们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的季节,田野里郁郁葱葱。老师告诉同学们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之称。小明感到很不解,请你结合气候帮他解释一下。(3)走进黄土高原,来到黄河沿岸,同学们发现黄河水开始变黄,泥沙含量开始变大,再看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李老师问道,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黄河水变黄了 泥沙是从哪里来的 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回答李老师的问题。(4)沿着黄河来到河南开封,同学们发现黄河大堤比两边高,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有什么危害 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 【总结】【必会考点】1.长江中、下游航运发达,被誉为“黄金水道”,试分析其原因。2.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洪涝灾害,试分析其原因。3.请你为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建议。(从上、中、下游分别分析)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 河流与湖泊晚默.docx 2.3 河流与湖泊晨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