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学摸底模拟练习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学摸底模拟练习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江省杭州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学摸底练习
一.判断题(共3小题)
1.(2025春 余杭区期中)遇到性骚扰、性侵害等危险时要快速离开,去安全的地方。   
2.(2025春 余杭区期中)在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    
3.(2025 西湖区校级一模)林则徐书写“制怒”牌匾,时时警策自己。这启示我们应学会管理好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选择题(共8小题)
4.(2024秋 杭州期末)初中女生小邬准备进家门时发现家中有一陌生男子,小邬迅速把门关上并从外面将门反锁后报警,男子最终被赶来的民警瓮中捉鳖。这启示我们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要(  )
①视而不见,赶紧躲避
②保全自己,巧妙周旋
③大声呼喊,勇敢搏斗
④及时求助,借力打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秋 杭州期末)图示法有助于对知识的学习。下列选项符合如图关系的是(  )
A.①罚款②行政制裁③法律责任
B.①行政制裁②罚款③法律责任
C.①法律责任②罚款③行政制裁
D.①行政制裁②法律责任③罚款
6.(2024秋 杭州期末)“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这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有规律的摆动。下列选项中可能会推动钟摆向左摆至“甲:顺境”处的是(  )
①抓住际遇,顺势而为
②警惕骄傲,保持谦虚
③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④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4秋 淳安县期末)如图漫画启示我们要(  )
A.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B.语言文明,不说粗话脏话
C.注意形象,要为他人着想
D.换位思考,体谅广场保安
8.(2024秋 淳安县期末)10月23日,宁波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的两名学生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并协助消防迅速灭火。他们的行为表明未成年人应当(  )
①保全自己,避而远之
②见义勇为,要不顾一切地参与救火
③面对险情,讲究策略
④机智灵活,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4秋 淳安县期末)请你为图示中“?”处提供合适的情境(  )
A.甲在学校操场捡到王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B.乙在图书馆里和同学大声聊天
C.丙和社会混混围殴他人,致人重伤住院
D.丁多次打110谎报险情
10.(2024秋 淳安县期末)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并呈现低龄化趋势。这警示我们青少年应当(  )
①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②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④不良习气离犯罪尚远,不用在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2024秋 杭州期末)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保持理性,讲究策略智斗歹徒
②勇于牺牲,奋不顾身制止犯罪
③巧用方法,寻找机会报警求助
④保全自己,减少伤害作为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2.(2024春 杭州期中)重温经典影视,品悟美好人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品 评 悟
在观看影视剧《西游记》的时候,看到悟空被菩提祖师赶出师门,无家可归,同学们伤心难过;当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悟空得到解救后,大家激动得拍手叫好;等看到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冤枉时,每个人都恨得牙痒痒。 在观看影视剧《红楼梦》时,同学们对以下几个片段印象深刻:片段一: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睛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片段二:王熙凤得知丈夫在外偷偷娶了小妾后,大闹了宁国府,还打骂了平日最亲近的丫鬟平儿。 在观看影视剧《三国演义》后,同学们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情感体会:张同学:我要学习刘备历经艰难却越挫越勇的坚强品质;李同学:我欣赏曹操广揽英才、努力改变天下大势的果敢……
(1)材料中依次体现了同学们哪些基本情绪? (2)请从调控情绪的方法角度评析两位主人公的做法。 (3)同学们的体会可以给我们传递情感哪些感悟?
13.(2023春 萧山区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一:一名男生喜欢隔壁班的一名女生,偷偷给她写了一张字条。
情境二: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在共同探讨学习问题。
情境三:男生在打篮球,女生在球场边呐喊助威。
情境四:一名男生怒目圆睁地指着一名女生的鼻子大骂,把女生吓哭了。
(1)上述男生女生间的交往方式中哪些是恰当的?
(2)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什么好处?
(3)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14.(2023春 萧山区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人甲和某人乙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队伍。看到黑乎乎的棺材,某人甲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他的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萎,最后名落孙山。某人乙看到棺材,心里也“咯噔”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有“官”又有“财”,好兆头。某人乙十分高兴,情绪高涨。走进考场后,文思泉涌,最后金榜题名。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某人甲和某人乙的情绪分别属于哪一种,各有什么影响?
(3)你打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15.(2023春 萧山区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空抛物坠物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顽疾,严重威胁着群众“头顶上的安全”。近年来,民法典、刑法修正案相继对高空抛物坠物行为作出规定,为司法机关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行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材料二: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高空抛物坠物的行为,违背了“行己有耻”的要求。你是如何理解“行己有耻”的?
(2)“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从“行己有耻”做起,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浙江省杭州市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开学摸底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判断题(共3小题)
1.(2025春 余杭区期中)遇到性骚扰、性侵害等危险时要快速离开,去安全的地方。 √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防范侵害,保护自己。学会防范侵害,保护自己,据此进行回答即可。
【解答】结合教材可知,遇到性骚扰、性侵害等危险时要快速离开,去安全的地方,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防范侵害,保护自己的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2.(2025春 余杭区期中)在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  √ 
【分析】本题考查塑造外在美、提升内在美。在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
【解答】根据课本知识,我们要学会在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塑造外在美,提升内在美的有关内容作答。
3.(2025 西湖区校级一模)林则徐书写“制怒”牌匾,时时警策自己。这启示我们应学会管理好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会调节情绪。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智力发展、学习效率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情绪是把双刃剑,情绪需要调节。
【解答】怒是一种消极情绪,会产生负面影响,林则徐书写“制怒”牌匾,时时警策自己,说明了我们要学会管理情绪,调节情绪。本题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好学会调节情绪的要求,分析题干观点,完成判断。
二.选择题(共8小题)
4.(2024秋 杭州期末)初中女生小邬准备进家门时发现家中有一陌生男子,小邬迅速把门关上并从外面将门反锁后报警,男子最终被赶来的民警瓮中捉鳖。这启示我们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要(  )
①视而不见,赶紧躲避
②保全自己,巧妙周旋
③大声呼喊,勇敢搏斗
④及时求助,借力打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解答】题干中,初中女生小邬的做法启示我们,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要保全自己,巧妙周旋,要及时求助,借力打力,②④正确;①错误,不利于抓获违法犯罪分子;③错误,容易使自己受到伤害。
故选:C。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5.(2024秋 杭州期末)图示法有助于对知识的学习。下列选项符合如图关系的是(  )
A.①罚款②行政制裁③法律责任
B.①行政制裁②罚款③法律责任
C.①法律责任②罚款③行政制裁
D.①行政制裁②法律责任③罚款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题干中,①、②、③之间的关系是③包含②,②包含①。依据教材知识,分析可知,法律责任包含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包含罚款,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6.(2024秋 杭州期末)“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这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有规律的摆动。下列选项中可能会推动钟摆向左摆至“甲:顺境”处的是(  )
①抓住际遇,顺势而为
②警惕骄傲,保持谦虚
③自满自足,意志衰退
④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学会控制情绪。生活中产生消极情绪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学会调控。
【解答】结合题干所述和所学知识,抓住际遇,顺势而为,警惕骄傲,保持谦虚,鼓足勇气,迎难而上等做法都可能会推动钟摆向左摆至“甲:顺境”处,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可能会使我们走向人生的逆境。
故选:B。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学会调控情绪的有关内容作答。
7.(2024秋 淳安县期末)如图漫画启示我们要(  )
A.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
B.语言文明,不说粗话脏话
C.注意形象,要为他人着想
D.换位思考,体谅广场保安
【分析】本题考查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
【解答】“职业歧视”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启示我们应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A说法正确;BCD与题干内容无关,应排除。
故选:A。
【点评】把握尊重他人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8.(2024秋 淳安县期末)10月23日,宁波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的两名学生发现火情,及时报警并协助消防迅速灭火。他们的行为表明未成年人应当(  )
①保全自己,避而远之
②见义勇为,要不顾一切地参与救火
③面对险情,讲究策略
④机智灵活,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解答】题干中,宁波象山港高级技工学校两名学生的做法告诉我们,面对险情,要讲究策略,要机智灵活,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③④正确;避而远之是缺乏责任意识的表现,①错误;不顾一切地参与救火容易使自己受到伤害,应见义智为,②错误。
故选:D。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9.(2024秋 淳安县期末)请你为图示中“?”处提供合适的情境(  )
A.甲在学校操场捡到王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B.乙在图书馆里和同学大声聊天
C.丙和社会混混围殴他人,致人重伤住院
D.丁多次打110谎报险情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种类。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解答】由题干信息“违反的法律、受到的处罚”可知,“?”为行政违法行为。分析可知,A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不符合题意;B属于违纪行为,不符合题意;C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不符合题意;D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违法行为及种类知识点,依据题干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10.(2024秋 淳安县期末)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并呈现低龄化趋势。这警示我们青少年应当(  )
①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②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④不良习气离犯罪尚远,不用在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该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的内容。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解答】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时有发生,并呈现低龄化趋势。这警示我们青少年应当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①②③正确;④错误,不良习气发展下去,就会导致犯罪。
故选:A。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预防违法犯罪等知识作答。
11.(2024秋 杭州期末)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下列行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保持理性,讲究策略智斗歹徒
②勇于牺牲,奋不顾身制止犯罪
③巧用方法,寻找机会报警求助
④保全自己,减少伤害作为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解答】我们应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持理性,讲究策略智斗歹徒,巧用方法,寻找机会报警求助,保全自己,减少伤害作为前提,①③④说法正确;②错误,应善于斗争。
故选:C。
【点评】把握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知识,理解题干主旨,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
12.(2024春 杭州期中)重温经典影视,品悟美好人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品 评 悟
在观看影视剧《西游记》的时候,看到悟空被菩提祖师赶出师门,无家可归,同学们伤心难过;当被压在五行山下的悟空得到解救后,大家激动得拍手叫好;等看到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冤枉时,每个人都恨得牙痒痒。 在观看影视剧《红楼梦》时,同学们对以下几个片段印象深刻:片段一: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睛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片段二:王熙凤得知丈夫在外偷偷娶了小妾后,大闹了宁国府,还打骂了平日最亲近的丫鬟平儿。 在观看影视剧《三国演义》后,同学们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情感体会:张同学:我要学习刘备历经艰难却越挫越勇的坚强品质;李同学:我欣赏曹操广揽英才、努力改变天下大势的果敢……
(1)材料中依次体现了同学们哪些基本情绪? (2)请从调控情绪的方法角度评析两位主人公的做法。 (3)同学们的体会可以给我们传递情感哪些感悟?
【分析】本题考查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学会调控情绪、情感的类型与作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材料中依次体现了同学们哪些基本情绪。结合题干材料分析,同学们伤心难过,体现了哀的情绪;大家激动得拍手叫好,体现了喜的情绪;每个人都恨得牙痒痒,体现了怒的情绪。
(2)本题考查从调控情绪的方法角度评析两位主人公的做法。结合所学知识,首先指出两位的做法都是不会调控情绪的表现。理由可从我们要学会合理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等方面作答。
(3)本题考查同学们的体会可以给我们传递情感哪些感悟。依据所学知识,可从通过阅读书籍、与他人交往、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传递美好情感的父母在打。
故答案为:
(1)哀、喜、怒。
(2)林黛玉闷闷不乐和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打骂平儿都是不会合理调控情绪的表现。我们可以运用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方法调控情绪。应该学会合理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3)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与他人交往、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传递美好情感。传递美好的情感可以让我们身心愉悦,体味到生活和生命的美好;让我们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点评】仔细审题,联系题干材料,结合情绪的类型及特点、学会调控情绪、情感的类型与作用分析作答。
13.(2023春 萧山区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一:一名男生喜欢隔壁班的一名女生,偷偷给她写了一张字条。
情境二: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在共同探讨学习问题。
情境三:男生在打篮球,女生在球场边呐喊助威。
情境四:一名男生怒目圆睁地指着一名女生的鼻子大骂,把女生吓哭了。
(1)上述男生女生间的交往方式中哪些是恰当的?
(2)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有什么好处?
(3)与异性交往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分析】本题借助材料考查了男女同学交往的意义、学会与异性交往等相关知识。以上内容需联系具体的材料和课本知识综合思考作答即可。
【解答】(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会与异性交往。仔细读材料,可知情景二、四中男女同学交往方式恰当。情景一和情景三 中的一名男生喜欢隔壁班的一名女生,偷偷给她写了一张字条,这是早恋的表现,没有做到正确交往。情景四中男生没有尊重女生,这也是没有做到正确交往,以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了男女同学交往的意义的认识。主要围绕异性交往有利于了解异性,有利于学习进步,优势互补,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完善自我等等,以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男女同学交往的方法。结合教材知识,从互相尊重、自然大方、掌握分寸、注意场合等方面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情景二、四中男女同学交往方式恰当;情景一、三不恰当。
(2)①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②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促进自我发展;③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3)①讲究交往的艺术:要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又要保持适当距离,忌亲近、随便;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态度要自然大方,故作姿态让人感到别扭,过分羞怯会导致交往障碍。②遵循公开性、适度性、主动性、广泛性和距离性五原则。③异性交往忌冲动、莽撞,增强自制力,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14.(2023春 萧山区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人甲和某人乙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队伍。看到黑乎乎的棺材,某人甲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他的心情一落千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萎,最后名落孙山。某人乙看到棺材,心里也“咯噔”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有“官”又有“财”,好兆头。某人乙十分高兴,情绪高涨。走进考场后,文思泉涌,最后金榜题名。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某人甲和某人乙的情绪分别属于哪一种,各有什么影响?
(3)你打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分析】本题考查学会调控情绪、情绪的类型及特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
【解答】(1)本题考查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内容,答出情绪不同,结果不同,积极情绪有利于成功,而消极情绪使人失败,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积极情绪。
(2)本题考查情绪的影响,答出乙甲二人的情绪及其影响即可。如甲属于积极情绪,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甲属于消极情绪,能让我们因某个小小的挫败止步不前。
(3)本题考查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答出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等方法即可。
故答案为:
(1)情绪不同,结果不同,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积极情绪。
(2)某人甲属于消极情绪,让我们因某个小小的挫败止步不前;某人乙属于积极情绪,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3)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
【点评】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学会调控情绪、情绪的类型及特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15.(2023春 萧山区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空抛物坠物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顽疾,严重威胁着群众“头顶上的安全”。近年来,民法典、刑法修正案相继对高空抛物坠物行为作出规定,为司法机关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行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行动指南。
材料二: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高空抛物坠物的行为,违背了“行己有耻”的要求。你是如何理解“行己有耻”的?
(2)“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从“行己有耻”做起,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分析】本题考查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解答时要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如何理解“行己有耻”。结合教材知识,行己有耻意思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答出即可。
(2)本题考查从“行己有耻”做起,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结合教材知识,从有知耻之心、树立底线意识、磨砺意志,增强自控力等方面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①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②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点评】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材料及问题,把握好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知识点,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