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3.1 光的传播与色散【知识要求】1.了解光源。2.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3.知道光的传播速度。4.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教学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现象。2.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激光笔、喷雾器、水槽和水、牛奶、玻璃砖、三棱镜前面讲到,我们生活在声的世界里。我们也生活在光的世界里,光每时每刻都在为我们服务。一、光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1.光照亮了世界,让我们看见物体。2.光为我们提供能量(1)光合作用:花草树木依靠光合作用茁壮成长。(2)光具有能量:太阳能的利用。3.光能传递信息(1)现代通信利用光导纤维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2)超市利用激光扫描条形码,工厂利用光进行啤酒质量的检测,隧道工程中的激光引导,医学领域中常用的X光照射仪,城市美化中光的应用,等等。二、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从光源发出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演示一:用激光笔射向充满烟雾的容器内,观察光传播的路径。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演示二:用激光笔射向滴有牛奶的水中,观察光传播的路径。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演示三:用激光笔射向玻璃砖中,观察光传播的路径。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光在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沿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1)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它是为研究光而建立的一个理想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站队看齐、木工师傅检查木板是否平直等。例题讲解:【例1】在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的金星从太阳表面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原理和日食的道理相同。下图所示的是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由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只有金星运动到题图丁的位置时才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从而出现“金星凌日”的奇观。【答案】D三、光的传播速度前面讲到,闪电和雷鸣是同时产生的,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光速远大于声速。那么,光的传播有多快呢?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近似地取为c=3×108m/s。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略小,我们近似认为其等于真空中的速度,即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光在真空中1年里传播的距离约为9.46×1012km,这一长度叫做1光年。天文学上常用光年来表示天体间的距离。例题讲解:【例2】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选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约为 m/s。【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约为3×1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因此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答案】大 3×108四、光的色散天地万物,五光十色,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引导学生观看PPT视频。1.定义: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1)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2)不同的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的程度不同,偏折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3)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他色光混合而成的,所以人们常称这三种色光为光的“三原色”。将光的三原色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色光。2.现象:彩虹的形成。例题讲解:【例3】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右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 。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七彩光带。【解析】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单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白色的光屏是不透明物体,它能够反射所有色光,而红色的光屏只能反射红光,其他的色光均被红色光屏吸收,所以不能看到七彩光带。【答案】色散 不能3.1 光的传播与色散光的传播与色散 本节课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其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初二的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已经积累了许多的生活经验,比如从手电筒发出的光、汽车车灯的光、阳光照射过树林等。为了加深学生的这种认识,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利用易拉罐或薯片筒做一个小孔照相机。让学生进行手影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有更深刻的认识。光的色散通过PPT视频让学生有直观感知,根据光谱的顺序让学生认识到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合而成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