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3.4 光的折射规律【知识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2.能运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教学重难点】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2.利用光的折射解释有关现象。一个玻璃水槽、一支激光笔、一块硬纸板、一个量角器、一块玻璃砖学生观察PPT图片,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遇到不透明的物质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那么,光射到透明的物质表面时,又会怎样传播呢?一、光的折射用激光笔贴着玻璃水槽斜射到水面上,学生观察,教师结合实验现象讲解。1.定义: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1)光在发生折射的同时,一定会发生光的反射。(2)光在发生反射的同时,不一定会发生光的折射。(3)光垂直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2.基本概念入射光线:射向介质表面的光线。折射光线:进入另一介质的光线。法线:垂直介质表面的虚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例题讲解:【例1】下列四个情景中,可以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的是( )A.日食 B.踩影子C.照镜子 D.铅笔“断了”【解析】日食、影子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铅笔“断了”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引起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答案】D二、光的折射规律用激光笔和玻璃水槽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的情况。(1)让光线斜向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比较折射角γ和入射角α的大小。(2)改变入射角α的大小,观察折射角γ的变化情况。(3)若让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则进入水中的光线方向怎样?(4)把水槽换成玻璃砖,重做实验。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光的折射规律是: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2.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例题讲解:【例2】下列图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要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要靠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答案】D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斜插入水中的铅笔,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折了。2.池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高。3.天文学上观察到的太阳跟它的实际位置有一定的偏差,这是由于地球周围大气层的密度不均匀,光线发生了折射;海市蜃楼也是由于空气的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光线折射而产生的现象。例题讲解:【例3】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图中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解析】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此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虚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答案】D3.4 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 因为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反射,所以本节课在讲解基本概念和得出实验规律时,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但在解释生活中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教师在讲解其原理之前,通过作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经过光的折射后,为什么水中的物体会变浅。这样很好地化解了本节的难点,也可以算是本节教学的一个亮点。由于时间的限制,未能把在水中观察岸上的物体情况画出来,因此只能通过课后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的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