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奇妙的透镜 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5 奇妙的透镜 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3.5 奇妙的透镜
【知识要求】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
2.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2.通过实验找出透镜的焦点,掌握透镜中特殊光线的作图。
凸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放大镜、光具盘
教师出示近视眼镜,对着投影仪,引导学生观察;再用放大镜对着投影仪,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问:为什么这两种镜片不相同呢?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PPT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它们的不同。
学生回答:第一组中间厚,第二组中间薄。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归纳总结:
1.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叫做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叫做凹透镜。
2.光心:透镜的中心O叫做光心,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都不改变传播方向。
3.主光轴:通过光心O和球面球心C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
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六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用字母表示)
【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这样的透镜有B、E、F三块;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这样的透镜有A、C、D三块。
【答案】B、E、F A、C、D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让平行光分别照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观察这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中“会聚”是指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其中“发散”是指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偏离主光轴。
教师提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怎样?
学生回答:将会聚于一点。
教师提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又会怎样?
学生回答:将会发散开来,但其反向延长线也会相交于一点。
三、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某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向外散开,将发散的光线反向延长也会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它不是实际光线会聚的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用F表示。
2.焦距:从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详见测焦距视频,了解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3.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它们都有两个焦点,分布在透镜的两侧,并且焦距相等。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经折射后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经折射后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过入射光线一侧的虚焦点;③延长线过对侧虚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例题讲解:
【例2】如右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解析】由图可知,入射前的光线一条过光心,它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另一条光线的延长线过焦点,它经过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答案】如下图所示
3.5 奇妙的透镜
奇妙的
透镜
  这节课实质上是前一节“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一个应用实例。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引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如果演示实验能够做好的话,那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