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案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知识要求】
1.经历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2.发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能进行正确分析,想出解决的方法。
光具座(带刻度尺)、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透镜与我们的生活和现代科技的联系非常密切,如近视眼、远视眼患者戴着眼镜观看物体,教室里用投影仪来展示图片,实验室里用显微镜来观察微小物体的结构等,这些都与透镜的使用有关。
为了让透镜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就必须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和像距
(1)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2)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2.实验探究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或观看PPT)
(1)提出问题: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及像距v可能跟物距u、焦距f有关。
(3)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①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改变物距u,观察成像的情况。②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f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因此,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1倍焦距、2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
(4)获取与处理信息:
①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
④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的位置,你总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吗?
⑤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能否观察到蜡烛的像?像在什么位置?
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 像的大小 像的正倒 像的虚实
  (5)分析与论证:(小组同学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②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③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
小组同学讨论,归纳总结: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实像;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没有缩小的虚像。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
例题讲解:
【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凸透镜放在图甲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正好出现烛焰倒立、等大的像。然后,小明将蜡烛、凸透镜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此时能观察到烛焰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
【解析】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时,物距等于像距,且都等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两条虚线之间的距离,而图乙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故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正立 虚
【例2】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解析】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物距大于1倍焦距,凸透镜成实像,此时,物距逐渐变小,则像距逐渐变大,像也逐渐变大。
【答案】C
二、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即物距小于焦距时,对着凸透镜可以观察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例题讲解:
【例3】如右图所示,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只蚂蚁,此时蚂蚁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A.大于10cm小于20cm
B.等于20cm
C.小于10cm
D.大于20cm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蚂蚁经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距小于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所以蚂蚁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答案】C
3.6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
像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是光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主要通过实验来完成。在实验中,通过巡视发现一些学生不能按要求预习,动手操作时丢三落四,不清楚应该记录哪些数据和观察哪些现象。通过补充多媒体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实验的过程,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加深了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总体来讲,学生的课堂表现都比较活跃,动手也很积极,学习兴趣比较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