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近两年,全国中考结合真实问题情境考查的试题逐渐增多,特别是文化类、五育、中国科技等,且情境与问题的关联、契合程度也越来越高,逐步实现从考查“解题”能力向考查“做事”能力的转变,体现化学的学科价值。为更好地帮助老师了解中考命题趋势,万唯中考研究员通过研读政策文件、课标、分析考改前沿省市考法等,特推出“新考法原创题·化学——真实问题情境试题”,拓宽备考视野,助力师生高效备考。教育部2019年11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二、提高命题质量”指出“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2022年4月发布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中提到“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开展项目式学习,重视跨学科实践活动”。同时从命题评估看全国试题,真实问题情境试题的考查也在逐年增多且情境与设问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全国新考法解类型1 传统文化试题解读本题以中华传统美食豆腐的制作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在解决与化学相关的真实问题中形成综合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也考查了“化学与技术”的关系,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类型2 五育并举试题解读试题围绕劳动实践,创设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考查化肥的种类、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化肥的性质及鉴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及配制溶液等知识,有开放性,但开而有度,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五育并举。类型3 中国科技试题解读试题以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为背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创造新物质、应对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的作用,彰显我国科学家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志向和责任担当。以山西2024《试题研究》为例,具体试题举例见下图:类型1 传统文化类型2 五育并举类型3 中国科技另外,陕西、安徽、河南、河北、云南、江西、贵州、广西、福建等均在《试题研究》中融入了万唯原创的真实问题情境试题。年浙教版科学八下期末过关测试卷(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5 B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答 题 卡 19. (1) 24. (1)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准 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20. ( 1) (3)注意事项 (2)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违纪标记 (3) 25. (1)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2.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填空题和解答题以上标记由监考人员用 2B 铅必须用 0.5 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笔填涂 21. (1) (2)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 .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选择题填涂样例 (2) (3)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 正确填涂答题无效。错误填涂 [×] [√] [/]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3)(4)第 Ⅰ 卷(请用 2 B 铅笔填涂) 22. (1) 26. (1)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2) (2)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3) (3)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4)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4)第 Ⅱ 卷(请在各试题 的答题区内作答)二、填空题16. (1) (2)三、实验探究题(2) 23. (1)17. (1) (2)(2) (3)18. (1) (2) (4)(3)(4)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Z 同舟共理工作室 监制科学 第 1 页 共 2 页Copyright 2025 ZChengBing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四、综合题 29. (1)27. (1) (2)(2) (3) 此(3)(4)区域28. (1) 30. (1) 禁(2)(2) (3)(3) 止(4)作答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Z 同舟共理工作室 监制科学 第 2 页 共 2 页Copyright 2025 ZChengBing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单元过关测试卷19.(1)答 题 卡 缺考填涂标记(2)学 校:20.(1)姓 名: 班 级:考 场: 座 位号: (2)贴条形码区1、主观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注 2、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 21.(1)意 3、不得在打分框内书写、涂抹。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事项 (2)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一、 选择题 (3)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22.(1)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2)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二、 填空题 (3)16.(1) (2) (3) (4)17.(1) 三、 实验与探究题(2) 23.(1) (2)(3) (3)24.(1)18.(1)(2)(2)(3)(3)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25.(1) 30.(1)(2)(2)(3)(4)(3)26.(1)31.(1)(2)① ②(2)(3)27.(1)(2)(3)(3)32.(1)(4)(2)四、 解答题28.(1) (2)(3)(3)29.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边框的答案无效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江省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1)__________;(2)_________17.(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18.(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2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22.(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空2分,共40分)23.(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25.(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3)_________四、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35分。)28.(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29.(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1)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__31.(1)(2)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32.(1)(2)(3)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全真预测卷考生注意:1.本卷总分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请所有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或答题卷上,否则考试无效;3.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2010年1月18号,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如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当天,地球大致位于( )A.丙丁之间 B.丁甲之间C.甲乙之间 D.乙丙之间2.哥本哈根 ( http: / / discovery. / cop15" \o "哥本哈根" \t "_blank )气候会议刚刚落幕,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举措。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应投入到“节能减排”行动中,下列倡议与“节能减排”的主题不符合的是( )A.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家庭轿车B.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垃圾C.提倡少用空调,减少用电D.提倡城市亮丽工程通宵亮灯,美化城市3.2009年12月,河南宣布重大考古发现,魏武王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得到考古确认,但有人认为要真正确定还要把墓中尸骨中的DNA与曹操后裔的DNA进行比对。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NA是一种遗传物质,同一个家族每个人都相同B. DNA是一种蛋白质,每个人都不同C.只有染色体才是遗传物质,父子之间一模一样D. DNA是一种遗传物质,它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4.近段时间内,地球活动比较剧烈,连续发生海地、智利等大地震,造成重大损失.下列关于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A.海地、智利等大地震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C.烈度是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等D.地震是天灾,是上天对犯错的人的一种惩罚,不可预防。5.据报道,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1月29日举行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说,我国在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确立的研制大型飞机等16个重大科技专项将在2007年得到实质性推进,这将成为中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重点。有一架大型运输机运送救灾物资前往灾区,到达灾区上空时发现无法降落,只能空投,在将物质投出时保持高度和速度不变,则整个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情况( )A.动能和重力势能都不变 B.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变小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小 D.无法确定6.现在高档轿车中都配有可视倒车雷达。有些倒车雷达是在车尾(一般是挂牌照的上方)装一个摄像头,当汽车挂上倒档时,倒车雷达自动启动,把尾部摄像头(焦距为0.5m)拍下的图像通过视频连接线显示在车前的显示屏幕上。某次倒车,车后2米处的物体要能清晰成像则( )A.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为0.4mB.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像距可为0.6m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为0.7mD.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像距可为1.5m7.如图表示四地在夏至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你认为位于北极圈以内的是( )8.下图是2009年12月海南三亚主办的世界大力士冠军赛时的图片,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大力士对物体做功的是( )9.邻居家的小孩病了,只能平躺着不能动,他妈妈正在为怎样把药水喂到他口中发愁。小明听说后拿着一根吸管过来帮助,他拟采取的下列办法中最佳的是( )A.将吸管插入药水中,然后用手堵住吸管上口,提起吸管移到小孩的口中,松开堵在吸管上口的手,药水就流入小孩的口中B.用吸管作为杠杆撬开小孩的口,将药水倒入C.用吸管向小孩口中吹气,做人工呼吸D.把吸管的一端插入小孩口中,将药水从吸管的另一端倒入10.“天宫一号” 预计在2010年发射,其运载火箭的主要燃料是偏二甲肼(用R表示),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R+2N2O4 === 3N2+4H2O+2CO2。则偏二甲肼的化学式是( )A.C2H8N2 B.C6H7N C.CH4 D.N2H411.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寻找规律,认识事物。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12.美国媒体曾经报道,美国一名“由女变男”的变性人托马斯,在妻子无法怀孕生子的情况下,亲自出马当上了“孕夫”。报道当时托马斯已有5个月的身孕。据此推测,该变性人肯定还具有的女性生殖器官是( )A.卵巢 B.子宫 C.输卵管 D.阴道13.某汽车以90千瓦的恒定功率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汽车作变速直线运动B.该汽车在行驶中,先加速后减速C.该汽车受到的阻力是4500ND.该汽车在2.25S内的总路程是160m14.当某人所处的环境温度降低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的变化;③汗腺分泌量的变化;④尿量的变化;⑤酶活性的变化,其中与图示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A.①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15.右图分别是加拿大北部寒冷多雪地带(甲)和温州(乙)常见的房屋照片对比,可以明显看到加拿大房屋屋顶结构比较陡。这样的设计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房子的牢固程度 B.受风面积的大小C.采光面积的大小 D.接收辐射热的效果16.小明学习了有关血型的知识后,想知道自己属于何种血型.便做了以下的实验:取两滴血,分别放入白瓷板的小坑中。再分别滴人A型标准血清(左)和B型标准血清(右)。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下图所示小明的血型为( )A、O型 B、AB型C、A型 D、B型17.某同学在探究“灯的亮度是否与电压有关”时,将实物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进行实操作前,作出如下判断,其中合理的是( )A.若滑片P向a端滑动时,电压表示数会变小,灯会变暗B.若滑片P向b端滑动时,电压表示数会变小,灯会变亮C.应将灯与滑动变阻器的位置互换后,移动滑片进行观察D.将电压表的c接线到d处,移动滑片进行观察18.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欧姆”字样。以下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电磁铁吸引小铁钉的数目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的是( )19.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 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I、II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B.II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C.CuO没有全部被还原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20.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二、简答题(本题有20空格,每空2分,共40分)21.下图是宁波交警在海曙柳汀街与环城西路交叉口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情景。(1)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 K2Cr2O7 )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原理是红色的重铬酸钾遇酒精后生成蓝绿色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变化为化学变化B.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5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乙醇具有挥发性(2)若某司机饮酒过多,走路摇摇摆摆,站立不稳,请问这可能是影响了 ▲ 的神经。((选填“大脑”、“小脑”或“脑干”)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教授小组在铁基超导体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最新一期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该小组关于铁基超导体同位素效应的研究成果。超导材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零电阻效应,即当把超导材料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时,其电阻会突然消失。如果能研制出室温下的超导材料,将带来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同位素原子是指:具有相同 ▲ 数而中子数不相同的一类原子。(2)如果能研制出室温下的超导材料,它不可能做 ▲ 材料(填序号)A.电热水器的发热体 B.远距离输电线 C.电动机中的线圈 D.白炽灯中的灯丝2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短道速滑运动员王濛历史性的夺得了3枚奥运金牌,创造了我国冬奥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一个神奇。在赛道上我们看到王濛冲过终点后由于 ▲ 还要继续沿赛道滑行一段距离。若王濛的体重为60千克,她穿的冰鞋与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8mm2,则当她站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是 ▲ Pa。(g=10N/Kg)24.2010年4月14日早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度,东经96.7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我市的经纬度是东经118.8°,北纬28.9°。从地理位置上看,玉树县位于衢州的 ▲ 方向,从地壳的运动来看,地震一般易发生在 ▲ 地带。地震时震源的振动以横波和纵波两种形式向外传播,两种波在地敲中的传播速度并不一样,横波约为3.4km/s,纵波比横波快2.2km/s。震源正上方的地方称为震中,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这是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传来,又会感到左右摇摆,根据以上信息计算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震中的时间差约为 ▲ 秒。25.肾脏功能衰竭的人可以使用人工肾脏做血液透析。人工肾脏是根据肾脏的工作原理制成的机器,其工作流程如图所示。其中,膜性管道是由一种人工生物膜制成的。将该管道浸浴在透析箱中,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就可以通过人工生物膜进入透析液中被排出体外。(1)膜性管道类似于肾脏的 ▲ 。(2) 比较流入箱中新鲜透析液与流出箱后废弃透析液的成分,废弃透析液中所含▲ 较多。(3)下表是正常人100 mL 血浆、原尿、终尿所含有关物质质量。则表中样品c是人的 ▲ 。成分 a/g b/g c/g蛋白质 0 8 微量葡萄糖 0 0.11 0.10尿素 2 0.03 0.0326.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完成下列问题。(1)A点对应的溶液为某温度下氯化钠的 ▲ 溶液。(填“饱和” 或“不饱和”)(2)将B点所示的溶液升高温度到40℃(忽略水的蒸发),此时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将 ▲ 。(填“变”或“不变”)(3)B点代表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若将满足B点指标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会有 ▲ g氯化钠晶体折出。27.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为了能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必须让F板与E板处在 ▲ ;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 (填“镜面”或“漫”)反射的缘故。28.2009年7月2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北京正式开始临床试验,受试者总人数为1614例,分成60岁以上、18-60岁成人组、12-17岁少年组和3-11岁儿童组四组,还有101人接种的是一种叫做“PBS缓冲液”的安慰剂。受试者接种一针疫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初步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请回答:(1)从可以使人患传染病的角度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 ▲ 。(2)101位受试者注射安慰剂,受试者本人并不知情。临床试验中要安排这101位受试者注射安慰剂的作用是 ▲ 。(3)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种第一针甲流感疫苗21天后,又进行了第二次注射。假设图甲是他第一次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抗体变化的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绘出你猜想他第二次注射疫苗后产生抗体变化的示意图。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4小题,每空2分,共30分)29.为了测定由NaCl和Na2SO4所组成的混合物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称取a克样品,加水溶解;②加入过量的试剂A;③将所得的沉淀过滤、洗涤、干燥;④称量所得沉淀的质量为b克。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选择的试剂A最好是(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 ;a.AgNO3 b.BaCl2 c.CaCl2(2)试剂A必须过量,以保证反应物完全沉淀,简述应如何判断试剂A是否过量?▲ ;(3)若未洗涤沉淀,则测量的结果将会 ▲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洗涤沉淀的方法是(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 ▲ ;a.将滤纸上的沉淀转移至烧杯中,加水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然后再次过滤;b.直接在过滤器中加水淋洗,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直接在过滤器中加水淋洗,但不能用玻璃棒搅拌;甲 乙第二次注射疫苗第14题图相对值温度/℃200-20-40体内抗体含量第一次注射疫苗体内抗体含量时间时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6 页 (共 6 页)初中科学情境创新题目教研一、资料类型:试卷化学新情境题又称化学信息给予题、化学信息迁移题。此类题目取材新颖,往往以社会话题、最新科技成果作为知识的载体。解答时要求学生根据试题提供的初中化学课本中未曾出现过或学习过的新信息、新知识,在阅读获取新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利用已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解题。此类题型往往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即题目看起来很新颖、要求很高,但解决问题用到的往往是初中的基础化学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二、设计意图科学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坚持原创性;深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注重设问与答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加强“教-学-评”一致性;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和教学导向作用。三、命题方向分析(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凸显科学特色,发挥科学学科育人的优势,让考试评价成为立德树人、内化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渠道。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2题素材介绍了我市氢能多元应用领域的新突破;第20题素材来源于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第28题以实现“双碳”目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转化路径为背景。这些试题均选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为素材。2.地方特色元素和传统文化第6题素材来自宁波三江口的主题灯光秀;第9题介绍宁波传统小吃“灰汁团”的制作方法。以上试题素材充分挖掘宁波特色元素,厚植家国情怀。3.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第1题题干导向健康的生活方式;第20题分析了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增强免疫力措施在预防传染病环节中的作用;第27题从某环保生态农场出发,引导学生分析人工生态系统的良性运作,厨余垃圾中能量在环境中的流动,倡导垃圾分类投放的必要性。以上素材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二)落实核心知识的全面考查本卷试题的命制均基于课程标准,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它们不仅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构建科学观念的基础。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和科学思维水平,符合公正、全面、科学的原则。(三)落实情境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本试卷除体现立德树人的情境外,大量使用教材情境、生产生活情境、自然现象情境、科技成果等情境,目的是在真实、新颖的情境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信息转换和处理、关联科学观念、建构科学模型的能力。 1.来自教材的情境试卷中的部分试题情境出自教材文本、图片、活动、实验、探究等环节,出自教材又不失创新。例如:18题探索铁生锈的条件活动、第19题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第23题观察细胞质在细胞中的流动活动以及观察鱼尾血液微循环、观察和解剖花和模拟呼吸运动中的肋骨运动三个实验的图片、第24题第3小题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第29题观察物体间力的作用活动、第32题用氢氧化钠制作叶脉书签等。2.来自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境本试卷部分试题以真实的生产生活为背景,设置有意义的问题,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3题触摸开关的简单原理理解、第7题马拉松比赛背景、第8题道路铺设透水砖现象、第10题老师课堂上制作的相对运动模型场景、第13题平时学生显微镜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错误、第16题番茄果蔬生殖和发育、第22题某电厂的粉煤灰成分分析等。3.来自自然现象和科技成果的情境自然现象和科技成果情境充满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体现科学就在身边,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学以致用等理念。例如:第5题“金星合月”的天文现象照片、第27题媒体报道的新型生态农场、第30题生活中植物幼叶的重叠现象等。命题组致力于情境化试题的探索,将考查内容融入真实的情境,考查学生从做题到做事、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努力打通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壁垒,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教育教学理念。(四)落实素养发展总目标本试卷试题重视考查科学核心素养,主要通过以下四点展开。1.实验探究在实验考查方面,注重考查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以及教材中的重要实验。例如:第4题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第8题探索铁生锈的条件活动、第19题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第23题观察细胞质在细胞中的流动活动等。问题设计注重体现平时“做与不做实验,随意做与认真做实验”的区别。科学探究的考查主要体现在评价和设计科学探究方案、科学地阐释数据和证据方面,突出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例如:第17题探究液体a、b比热的大小、第23题探究温度和光照对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快慢的影响、第25题探究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是否会影响反应的快慢、第26题对汽车上坡打滑现象的探究。力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准确有效地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技能和能力。2.科学解释本卷在解答题中设置了独立的解释说理题第29题,以教材中的活动“观察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真实情境为素材,利用水平向外拉动两个挂钩勾在一起的弹簧测力计得出的结论,来分析两个在竖直方向挂钩勾在一起的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情况、解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同时,本卷还在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其它解答题的小题中也设置了解释类的问题,例如:第19题第2小题凸透镜成像中,人看到虚像时光的传播路径的判断;第21题第3小题分析解释如何增强题中电磁继电器中电磁铁的磁性;第26题第2小题推断预测小车爬坡的偏转情况;第30题第2空分析和解释植物顶端幼叶的叶柄弯曲生长的原因。3.思维方法本卷部分试题体现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考查,引导学生从科学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以及相互关系进行认识,促进学生对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理想模型和经验事实之间关系的理解。例如:第15题设置了电路中电流不变的情境,颠覆了常见习题中电路电压保持不变,电流随电阻改变而改变的常规思维,考查利用欧姆定律分析电流不变情境下电压与电阻的关系并抽象成图像来判断选项;第23题第3小题需要学生理解题中细胞质无色透明,细胞质的流动无法直接观察,是通过观察叶绿体的运动来实现,并迁移判断教材中另外三个实验是否也应用此观察方法;第24题题干以一个新的电路,要求学生分析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巧妙地在新颖情境下考查电学核心知识;第31题利用电路中等效替代的思维进行数据的分析和物理量的计算。以上试题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有利于推动科学核心素养落地。4.学科本质试题编制过程中,在同一主题下尝试学科内知识、原理和方法的综合应用,对项目化试题和渗透STEM理念的试题素材的编写做了一定的探索。例如:第16题,以番茄果实为主题,综合植物遗传、生殖、发育等内容;第20题以神舟十六号、十五号相关新闻报道为主题,综合空间站内观测日出方向和航天员返回地球后健康恢复的内容;第27题以生态农场良性运作为主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成分、能量流动、垃圾分类等内容;第32题,以制作叶脉书签为主题,考查学生氢氧化钠的性质、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33题以制作的密度计为载体,进行物体重力、浮力、压强的计算,利用杠杆原理分析计算不匀质物体的重心以及利用密度计使用原理计算所测液体密度。(命题组)四、制作注意事项说明1. 试题重复问题:一份试卷不可以出现2道题目一样的情况2. 试题超纲问题:知识点考察不应涵盖下一节或下一单元或下一学期的内容试题雷同问题:选题不可过分随意,不可出现部分题目很像现象,比如题目一样就数值变化或者选项大部分一样4. 试卷考点设计不合理:比如部分考点没有涉及到,部分考点分值占比比较高5. 难易层次问题:试题排序一般简单题在前,稍难题在后6. 试题题量设置要符合常规:单元卷期中期末卷专题练习等阶段测试卷的题量要参考真题卷标准。7. 分值问题:设计要符合常规。/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科学【素养测评】第一单元《探索自然的科学》基础卷考生须知:1.全卷共四大题,35小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全卷分为卷I(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容。卷I的答案必须用2B铅笔填涂;卷Ⅱ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3.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12 0-16 Na-23 Cl-35.55.本卷计算中g取 10牛/千克。卷 I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中心位于东经100.3°、北纬40.97°,即图中的( )A.a B.b C.c D.d2.某瓶氧气用去一半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不变B.体积减小一半,密度也减小一半C.体积和密度均不变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一半3.下列关于右图中A、B两点所在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所在经线始终平行 B.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相等C.A点所在纬线比B点所在纬线短 D.A点所在经线比B点所在经线长4.老师请小红称取25.3g(1g以下用游码)石灰石样品.当小红称量完毕后发现样品和砝码放反了,你认为小红实际称出的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 )A.24.7g B.25.0g C.2.3g D.25.6g5.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板块碰撞 B.风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6.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7.在《物质的构成》一课中,老师做过这样的演示实验:先在量筒中倒入黄豆,再倒入芝麻,记下总体积;再将量筒反复颠倒摇晃,记下混合后的总体积。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后的总体积与朱混合前的总体积一样大B.混合后的总体积比未混合前的总体积大C.根据这个实验的现象,即可得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D.这只是一个模拟实验,用形象的宏观现象类比不易观测的物质微观结构8.读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如果让你在图中绘制一条小河,你应该把小河画在( )A.A-B处 B.C-F处 C.A-F处 D.E-P处9.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10.下列关于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线的形状是半圆弧,纬线的形状是圆圈B.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经线长度相等,纬线长度不等D.所有的纬线都平行,所有的经线也都平行11.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B.地球内部图层结构中,最内层是地幔C.火山爆发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说明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12.制作的地球仪模型,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0°经线与0°纬线正好等长 B.0°经线比0°纬线略长C.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2倍 D.0°纬线比0°经线略长13.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A.30°N,10°W B.30°S、10°WC.40°S,165°E D.10°N,165°E14.在用天平进行称量实验时,某同学在未掌握正确称量方法的情况下进行了如下错误操作:在未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的情况下先将天平调节至平衡,再将物体放在左盘,当右盘砝码加到20g时恰好使天平达到新的平衡,读得天平的示数是23g。则该同学所称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A.23g B.20g C.26g D.17g15.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量筒,一个盛有密度为0.8×103kg/m3的酒精,另一个盛有等质量的密度为1.8××103kg/m3的硫酸,则两量筒内液面的高度之比为( )A.2:3 B.3:2 C.4:9 D.9:4卷Ⅱ说明:本卷共有三大题,20小题,共115分。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6.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17.读图,并回答问题。(1)在图中,应该依据 判断方向。(2)读图可知,A村庄在B村庄的 方向,小河从c到d是自 (方向)向 (方向)流淌。18.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1)①处的岩石类型是 ,②处岩石类型是 。(2)①处岩石转化为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 ,形成N处的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是 。(填内力或外力)19.“爬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读懂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有利于我们选择爬山路线,也能帮助我们在面临危险时作出正确的判断。(1)图中字母B所在的地形名称是 。(2)如果量得大青山山峰与小青山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 cm,那么两个山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 km。(3)若泥石流发生时有人位于图中O点,合理的逃生路线为 (填数字)。20.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是 。21.小宁使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 。(3)调节天平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标尺上的游码位置,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4)砝码中有因长久使用而磨损的,则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测量值。22.2012年,人们对自然灾害似乎更加敏感。进入2月以来,我国各地地震频繁发生,辽宁营口、广东河源、新疆和田都接连发生了震级超过4级的地震,而俄罗斯、智利,也先后发生了5到7级不等的地震,4月11日16时38分,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西海岸发生里氏8.6级地震。地球是不是已经进入到了地震频发期,对此,国家地震局表示,目前地震发生的频度与往年无异,还无法判断地壳活动发生异常。.全球每年发生的7级以上地震达到数千起,而一天之内发生一起6级地震和一起7级地震,也属于比较正常。(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震多发生在 处。(2)下面有关地震时做法可行的是 。(填序号)①高层楼撤下时,搭乘电梯;②躲避在小面积房间的床、桌子下面;③在外面时尽量要跑到空旷的地方;④到阳台上找机会跳楼逃生。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26、27、28、29、30题各8分,共40分。)假期期间,小刚到省城兰州参观了黄河奇石博物馆,参观后他在黄河边捡了一小块石头带回去研究,测量它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这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小刚在用天平测量石头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如图乙所示,他的操作错误是 。(3)用天平测量石头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丙所示,则石头的质量为 g。(4)之后他将石头投入到量筒中,根据图丁中量筒中的刻度值,石头的体积是 cm3。(5)由以上操作可计算出这块石头的密度为 kg/m3。四、综合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排版要求:标题四号、宋体,加粗居中正文:宋体、西文字体 Times New Roman 5号,行距1.3-1.5倍选题要求:要选择2023-2024年新出的题目、地区版试卷需要按照各地区考试真题的题型、题量来制作,并且要选择具有地区特征的题目,选择的题目要包含新题型:(传统文化试题)(跨学科试题)(体验式试题)(项目化试题)并在题目前进行标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5年浙教版科学七下第2章单元过关测试卷答 题 卡第 Ⅰ 卷(请用2B铅笔填涂)ZJ科学·七下·答题卡·221世纪教育周cb制作 盗版必究ZJ科学·七下·答题卡·121世纪教育周cb制作 盗版必究/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保密★启用前【领航金卷】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单元过关测试卷试 题 卷学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两大题。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2.考试范围:第一章全部内容。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有关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稀盐酸可以除铁锈,氢氧化钠可以改良酸性土壤B.用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水的存在的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其物理性质D.活性炭吸附水中的颜色和异味是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和物质类别不一致的是( )A.水银——Hg——单质 B.生石灰——CaO——氧化物C.烧碱——NaOH——碱 D.纯碱——Na2CO3——碱3.不同清洁剂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不同清洁剂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比c的碱性弱 B.b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C.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D.a和d的混合液pH一定大于74.硫酸和盐酸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两种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可观察到白雾,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将两瓶浓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分数都减小D.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体现出酸的通性5.梁大伯今年在种植玉米时为了避免玉米出现茎秆细弱,容易倒伏的现象,他去往化肥商店购买化肥,请问此时营业员应该给他推荐以下化肥中的哪一种( )A.Na3PO4 B.NH4Cl C.K2CO3 D.CO(NH2)26.下列哪种气体既可以用浓硫酸、也可以用氢氧化钠干燥( )A.HCl B.NH3 C.CO2 D.CO7.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中盛放NaOH浴液的试剂瓶瓶塞甲是玻璃塞B.③反应过程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⑤中稀释浓硫酸时,倒入的乙物质是水D.⑥中酚酞试液用完后,滴管及时清洗8.下列选项中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B 除去BaSO4中混有的BaCO3 加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2 在足量的氧气中点燃,然后用浓硫酸干燥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9.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SO42-、NO3-、K+、OH- B.HCO3-、Cl-、SO42-、Na+C.Cl-、NO3-、K+、Na+ D.NH4+、Cl-、OH-、K+10.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金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4种溶液的物质检索表(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a 溶液呈酸性 2 1b △ 3 2a 与BaCl2反应有沉淀 甲 2b 与BaCl2反应无沉淀 乙 3a 与CO2 反应有沉淀 丙 3b 与CO2 反应无现象 氢氧化钠A.甲表示盐酸 B.乙表示硫酸C.丙表示硫酸 D.“△”代表的溶液呈碱性11.对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质中一定有水B.若C、D是盐和水,则A、B不一定是酸和碱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12.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硫酸根离子C.在混有少量HCl的CaCl2稀溶液中加入CaCO3固体,反应后固体有剩余,说明HCl已被除尽D.向氢氧化钠样品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没有变质13.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14.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分别设计了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甲:利用酚酞试液鉴别Na2CO3、NaCl 和稀硫酸三种溶液;乙:利用CO2气体鉴别 NaOH、Ca(OH)2和稀盐酸三种溶液;丙:利用稀硫酸鉴别 KOH、Na2CO3和 BaCl2三种溶液;丁:不用其它任何试剂将 HCl、CaCl2、Na2CO3、NaCl四种溶液鉴别出来。A.只有甲和乙 B.只有丙和丁C.只有甲、乙和丙 D.甲、乙、丙和丁都可以15.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B.bc段溶液增加80g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D.d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且pH大于7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日常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与科学知识密切相关。常见物质:①烧碱溶液;②苏打溶液;③食醋;④食盐溶液;⑤熟石灰。请用上述物质的序号完成下面填空:(1)农业常用 来改良酸性土壤。(2)久用的茶壶常常会在壶底出现水垢(主要成分碳酸钙),可以用 来清理。(3)蚂蚁分泌的蚁酸具有酸性,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可在叮咬处涂抹 来缓解症状。17.如图是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小球代表反应前后溶液中的离子种类。(1)请写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质: 。(2)微粒“O”代表的是(用符号表示) 。(3)反应结束后,测量溶液的pH的方法是 。18.如图为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思维导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遇碱溶液变蓝的酸碱指示剂是 。(2)反应②没有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发生反应,需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然后滴入酸,当观察到溶液 时,说明反应发生。(3)若反应③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第18题图 第19题图19.“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1)二氧化碳应放在 处(填序号); (2)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0.【情景题】日本排放核污水后,市民一度哄抢食盐。我国食盐采取按需生产,产量足够满足市场需求。在食盐的生产过程中,要除去:CaCl2、MgCl2、Na2SO4进行以下操作:①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1)下列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⑤③④ B.②⑤①④③ C.⑤②①③④(2)其中步骤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的目的是 。21.有一包白色粉末,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1)气体C的化学式是 。(2)甲操作的名称为 。(3)通过上述实验可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填写化学式)22.如图1所示,小瑾将反应后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时,发现烧杯内白色沉淀明显增多。为了探究烧杯内物质的成分,她立即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所示,烧杯内的白色沉淀 (写化学式)。(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点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大量含有的离子为 (写离子符号)。(4)检验D点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可选用 试剂和稀硝酸。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23.工业生产的氢氧化钠常含有碳酸钠杂质。为测定某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设计以下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每一步骤反应完全)【实验设计】【实验过程】(1)打开弹簧夹a,先对装置A、B、C(已连接)通入空气一会儿,以排尽装置含有的 ,再关闭弹簧夹a,接上装置D和E,打开弹簧夹c,把稀硫酸滴入样品中。(2)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后直接称量装置 (填字母序号)。根据该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得到CO2的质量,由此计算出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最后得到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数据分析】(3)最后计算得到样品中氢氧化钠纯度比实际数据偏大,反思整个实验过程,造成误差可能的原因是 。24.为了证明Ca(OH)2溶液与稀盐酸、NaOH溶液与CO2 能发生化学反应。小乐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和如下实验步骤:步骤1: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2:打开活塞①,逐滴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后关闭活塞①;同时打开K1,鼓入N2;步骤3:关闭K1,打开活塞②,将足量NaOH溶液注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活塞②;步骤4:一段时间后,打开K2。(1)在步骤1中气密性检查的具体操作是 。(2)在步骤2中鼓入N2的作用: 。(3)证明NaOH溶液与CO2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 。25.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讨论。【猜想与假设】猜想Ⅰ:白色粉末是碳酸钠;猜想Ⅱ: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猜想Ⅲ:白色粉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探究】取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 肯定不成立。(2)若操作①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产生。其可能的原因是: 。(3)适合操作③的X溶液是 (填字母序号)。A.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D.Ba(NO3)2溶液(4)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 。26.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实验小组的同学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他们继续进行以下改进实验:(1)甲同学向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直至过量,出现 的现象,证明溶液中OH-减少,可判断Ba(OH)2与HCl发生了中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图1所示,乙同学向Ba(OH)2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pH和温度变化,实验结果如图2(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忽略)。①根据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根据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来判断酸碱是否完全反应B.可以根据温度变化曲线获得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原因C.将Ba(OH)2溶液换成相应浓度的NaOH溶液也可以获得类似的图像②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中通入少量HCl气体,溶液依然是红色,此时溶液可能处于图2中的 (填“a”、“b”、“c”、“d”点)。(3)丁同学改用Ba(OH)2与稀H2SO4混合,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他据此认为Ba(OH)2与H2SO4发生了中和反应。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这个想法不正确,理由是 。27.【情景题,改编】农村柴火灶中柴火烧尽后会剩下的草木灰,甚至会专门用秸秆或者茅草野草等烧制草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是一种常见的肥料,可能含有少量K2SO4和KCl。(1)从化学肥料分类角度分析,碳酸钾属于 (填“氮肥”或“磷肥”或“钾肥”)。(2)已知草木灰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为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小科和小云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小科的实验方案(如图A):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分别测出反应前后的总质量,计算出CO2的质量,再计算出样品中K2CO3的质量分数。小云的实验方案(如图B):用图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实验,实验中通过测定丁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分数。反应结束后需缓缓抽气一段时间,其目的 。(3)小科和小云的方案各有优缺点,请你任选一个方案说说它的优点 。(4)为确定草木灰是否含有K2SO4和KCl,小科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操作:小科得出结论:草木灰中肯定含有 ,小云认为要确定另一物质,只需改掉一种药品即可,小云的方案是 。四、综合题(第28题6分,第29题4分,第30、31题8分,第32题9分,共35分)28.【传统文化,改编】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的形式析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具体流程如图:(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 (写化学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3,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物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小于8.4吨,理由是 。(3)将碳酸氢钠固体加热分解,生成纯碱、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29.氨气(NH3)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它溶于水的同时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碱性的一水合氨(NH3 H2O)溶液。魔术表演中常用氨气做“喷泉实验”:在烧瓶内收集满氨气,按如图装置密闭后,挤压胶头滴管中的水,再打开止水夹,即可在烧瓶内看到美丽的“红色喷泉”,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30.胃酸过多会引起不适,患者常用碳酸氢钠片和铝碳酸镁片等抗酸药物来治疗,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与胃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请回答相关问题:(1)查看碳酸氢钠片的说明书,如图甲,同学们发现药片需嚼碎后服用___________。(2)为测定药片中有效成分的占比,同学们利用图乙装置将5%的稀盐酸20g分两次加入药片。图中显示的是碳酸氢钠片与稀盐酸反应前、第一次反应稳定后、第二次反应稳定后总质量的变化。请利用图中数据计算每片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NaHCO3+HCl═NaCl+CO2↑+H2O)(3)为进一步比较药效,小组同学取两种药片各1.0g与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反应,利用CO2传感器和pH传感器分别测出容器内CO2浓度和溶液pH变化,得到图丙两幅曲线图。该小组同学分析后认为铝碳酸镁片治疗胃酸的效果更好,请写出两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某兴趣小组为测定CuSO4和H2SO4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0克该混合溶液,再逐渐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 ;(2)求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3)若改用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重新实验,则图中A点将 移(填“左”或“右”)。32.将13 g氯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 g氯化钙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序号 1 2 3 4 5氯化钙溶液质量(g) 15 15 15 15 15沉淀总质量(g) 3 6 m 10 10求:(1)表格中m的值为 ;(2)计算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3)在答题卡上的图中画出上述过程中氯化钠质量随加入氯化钙溶液质量而变化的线。科学试题·2【KX】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试题类型 设计意图 示例1 示例2情景化试题 科学试题命制以《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坚持原创性;深化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注重设问与答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增强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加强“教-学-评”一致性;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和教学导向作用。试卷除体现立德树人的情境外,大量使用教材情境、生产生活情境、自然现象情境、科技成果等情境,目的是在真实、新颖的情境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考查学生信息获取、信息转换和处理、关联科学观念、建构科学模型的能力。 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宁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如图所示,烛焰在凸透镜左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1)这个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答案是:(2)小宁用眼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到此像,是因为光从▲(填“烛焰”或“此像”)发出,通过凸透镜后进入人眼。 番茄果实是我们熟悉的果蔬。(1)成熟的番茄果皮颜色有红、有黄,这种性状由DNA上的▲决定。(2)番茄植株开花后,待雌蕊中卵细胞受精完成,花的其他结构先后枯萎或凋落,_▲发育成果实。(3)番茄幼苗可用嫁接等方法培育,嫁接属于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地方特色元素和传统文化 试题内容设计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以及地区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亲切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鼓励学生继承、弘扬、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节日期间,宁波三江口上演了主题灯光秀。光与“影”交相辉映,营造出幸福祥和的节日气氛,如图所示。大楼的彩灯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因为光射到江面发生了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灰汁团”是宁波传统小吃,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大米和“灰汁”“灰汁”制取方法如资料卡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这些试题均选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成果为素材。自然现象和科技成果情境充满时代气息,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体现科学就在身边,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学以致用等理念。 2023年5月30日16时29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之后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6月4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1)空间站绕地球高速飞行,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空间站内的航天员每天可以多次看到太阳从上------(填“东”或“西”)方升起。航天员返回地球后,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医学隔离”。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CHO)是减碳的个研究方向,其中一条转化路径的微观示意图如下:(1)甲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3)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化物的有种(2)甲醇中氣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上。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的考察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某生态农场采用厨余垃圾喂养黑水虻(一种腐生昆虫),黑水虻作为家禽的饲料,其粪便发酵后可给蔬菜施肥,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参与黑水虻粪便发酵的微生物属于上黑水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上。(2)该农场科研人员强调:农场持续良性运行的前提之一是喂养黑水虻的厨余垃圾中不能混(3)有塑料制品、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废弃物。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要自觉做到:▲ 1.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下列生活方式与健康理念相符合的是( )A.远离毒品B.暴饮暴食C.吸烟酗酒D.沉湎游戏开放性试题 1.设置开放性问题,提升思维广度2.设置推理性判断,发展思维深度3.设置逻辑性表达,促进思维灵活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保密★启用前【领航金卷】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单元过关测试卷参 考 答 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4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C D C D B B C D题号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D D 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6.(1)⑤ (2)③ (3)②17.(1)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H++OH-=H2O(2)H+(3)取一张pH试纸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读出溶液的pH。18.(1)紫色石蕊试液(2)由红色变成无色(3)2NaOH+CuSO4= Cu(OH)2↓+Na2SO419.(1)① (2)2NaOH+CO2=Na2CO3+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20.(1)A (2)除去溶液中的CaCl2和过量的BaCl221.(1)CO2 (2)过滤 (3)CaCO3、BaCl2、NaOH22.(1)BaCO3、BaSO4(2)BaCO3+2HNO3=Ba(NO3)2+H2O+CO2↑(3)Na+、Cl-、SO42-(4)硝酸银溶液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2分,共40分)23.(1)CO2(2)D(3)有部分CO2残留在BC装置中,使测量的碳酸钠含量减少24.(1)在锥形瓶A中加适量水,没过导气管下端口,关闭活塞①②,关闭 K1,打开 K2,用手捂住锥形瓶B,观察到导气管口处有气泡冒出,则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2)起到搅拌的作用,使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充分反应。(3)打开K2后,A中溶液倒吸进入B,B中产生白色沉淀。25.(1)Ⅱ(2)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少量的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并且是稀硫酸不足或恰好完全反应。(3)AD(4)玻璃棒、漏斗26.(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HCl+Ba(OH)2=BaCl2+2H2O(2)①AC ②b(3)因为钡离子、硫酸根离子结合产生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了反应。27.(1)钾肥(2)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丁装置吸收(3)小科和小云的方案优点分别是操作简单、实验结果更准确(4)硫酸钾/K2SO4 把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改为足量的硝酸钡溶液四、综合题(第28题6分,第29题4分,第30、31题8分,第32题9分,共35分)28.(1)Na2CO3 ··2分(2)还有少量碳酸氢钠溶于水 ··2分(3)2NaHCO3Na2CO3+H2O+CO2↑ ··2分29.当挤压胶头滴管后,水流入烧瓶中,大量氨气溶于水中,使烧瓶内气压减小(2分),在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水流入烧瓶,由于氨气溶于水显碱性,遇酚酞试液变红色,(2分)因此看到了美丽的红色喷泉。30.(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分(2)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83.0g 181.9g=1.1g,(1分)(2分)= x=2.1g每片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100%=70% (1分)(3)碳酸氢钠更容易造成胃胀气,铝碳酸镁片中和酸的能力更强。 ··2分31.(1)有蓝色沉淀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分(2)解:分析图像可知,和Cu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120g-80g=40g其中氢氧化钠的质量=40g×20%=8g(1分)(2分)= x=16g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分数=×100%=16%(1分)(3)左 ··2分32.(1)9 ··2分(2)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2分)x=10.6g y=11.7g (1分)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分)(3)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3g-10.6g=2.4g,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故最终氯化钠的质量为2.4g+11.7g-14.1g,每加入15g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3g,则生成1g沉淀所需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5g,故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氯化钙溶液的质量15g×3+5g=50g。氣化钠质量随加入氯化钙溶液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3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024 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3分)下列模型(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A. B. C. D.2.(3分)近期,科研人员在浙江发现一新物种(如图)。它开黄色的小花,花药红褐色,果实 6月成熟。据此判断,该物种属于(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3.(3分)某同学冲泡了一杯热饮。下列选项中不能加快热饮降温的是( )A.向杯口不断吹气 B.取一空杯子互倒热饮C.向杯中加入冰块 D.拧紧杯盖静置于桌面4.(3分)人体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平面镜5.(3分)关于维生素 C(化学式为 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2:16.(3分)如图所示,取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选择一团可燃物置于筒内,压下活塞。为了可燃物更易燃烧,关于所选可燃物的着火点及对活塞的操作正确的是( )A.着火点低,缓慢下压 B.着火点高,缓慢下压第 1页(共 39页)C.着火点低,快速下压 D.着火点高,快速下压7.(3分)近年,在北京琉璃河遗址发掘出西周初期的 9具人骨,科研人员通过测定其遗传物质以明确亲缘关系。据此判断,测定的物质是(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DNA8.(3分)长江鲟(如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鱼类,其生殖方式最可能为(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内受精,胎生C.体外受精,卵生 D.体外受精,胎生9.(3分)下列图示实验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A. B. C. D.10.(3分)运河中一艘货船因偏离航道搁浅(如图)。为使该货船能回到航道继续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 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 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11.(3分)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计和材质不同的钥匙甲、乙相连,将两钥匙插入橙子中(如图)。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后,橙子内有电流通过第 2页(共 39页)B.钥匙甲的导电能力比钥匙乙的强C.通过钥匙甲的电流比通过钥匙乙的大D.闭合开关后,橙子内只发生物理变化12.(3分)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年变化曲线图,图中甲为春分日。若小满节气在 5月 20日,这一天位于图中(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13.(3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性质”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的肺中有很多肺泡,因此有利于气体交换B.水和双氧水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C.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因此能维持一定的形状D.盐酸和硫酸稀溶液都含有 H+,因此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14.(3 分)某同学从 26℃的室内走到炎热高温(38℃)的室外,其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和②分别是( )A.舒张 增加 B.舒张 减少C.收缩 增加 D.收缩 减少15.(3分)某同学通过斜面实验认识能量、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A、B两点等高)。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由静止滑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 3页(共 39页)A.小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C.小滑块从 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 B点D.小滑块起始位置越高,到达斜面底端速度越大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7 小题 20 空,每空 2 分,共 40 分)16.(6分)自发现加热硝石可以产生氧气以来,科学家进行了 100多年的探索,发现了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加热这一经典制氧气法,历程如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硝石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2)1772年,发现MnO2和浓硫酸反应制氧气法,MnO2中Mn的化合价为 价。(3)1832 年,发现 KClO3与 MnO2混合加热制氧气法,反应前后 MnO2的质量不变,但比单独加热KClO3产生氧气的速率大,其中MnO2起 作用。17.(6分)肥胖通常与遗传、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有关。(1)与正常饮食相比,长期吃过多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人体获得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更 ,易导致肥胖。(2)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右图为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原尿中的葡萄糖可在 (填图中序号)被重吸收。(3)下列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肥胖的有 (填字母)。A.平衡膳食B.适度参加体育锻炼C.多吃膨化食品,多喝碳酸饮料第 4页(共 39页)18.(6分)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海水晒盐是获取食盐的途径之一,某同学模拟海水晒盐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1)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海水属于 。(2)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3)粗盐还需进一步提纯,将下列操作合理排序 (填序号)。①溶解②蒸发结晶③过滤19.(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款自带风力发电机的一体式路灯,其模型及纵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任意方向吹来的风经过灯罩的上、下表面时都会产生上升气流,带动风叶转动而发电。(1)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是 (填字母)。A.电磁感应B.电流周围存在磁场C.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2)灯罩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 。(3)若路灯额定功率为 100瓦,风力发电机产生 1千瓦时的电能,能使该路灯正常工作 小时。第 5页(共 39页)20.(4分)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合适的选材有利于实验的成功。(1)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结构时,选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有如图的结构,其中①是(填细胞结构名称)。(2)为观察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选择小鱼尾鳍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是因为尾鳍具有血管丰富、等特点。21.(6分)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 (填字母)。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D.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22.(6分)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 100牛。(1)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处于 (填“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2)雪橇运动 5米,狗的拉力对雪橇做功为 焦。(3)货物和雪橇保持相对静止且两者的接触面水平,不计空气阻力,则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牛。第 6页(共 39页)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 5 小题,共 40 分)23.(8分)西兰花的营养价值较高,但采摘后易失水、失绿变黄,新鲜度降低,品质下降。某兴趣小组以叶绿素含量(每克西兰花所含叶绿素的质量)为指标,研究了用 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挑选一定数量的西兰花,随机均分为 A、B两组。②将两组西兰花分别放入两个试验箱,置于 4℃、湿度适宜的同一贮藏环境中。A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B组西兰花采用 LED 红蓝光持续照射。③在第 0、2、4、6、8天,从每组随机取 3颗西兰花,测定并记录其叶绿素含量。④多次重复实验,统计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采摘后的西兰花在一定时间内仍会进行 (填一种生理活动),从而分解有机物,影响其品质。(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一定数量 (写出一点)相近的西兰花进行实验。( 3 ) 兴 趣 小 组 认 为 LED 红 蓝 光 照 射 能 缓 解 西 兰 花 失 绿 变 黄 。 据 图 分 析 , 其 依 据是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用 LED 红蓝光照射的处理是否适用于各种水果和蔬菜的保鲜,并说明理由: 。24.(8分)学校科技节开展水火箭比赛,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占总体积比例、瓶内气压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除上述因素外,为研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的关系,某兴趣小组通过只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改变其质量,并用图 1装置和有关测量工具进行如下实验。第 7页(共 39页)①取一可乐瓶作为水火箭内胆,瓶内装入体积为 V的水,将其放置在已固定好的发射架上。②用打气筒给水火箭打气,当瓶内气压为 p时,打开开关发射。③测出水火箭的射程,多次实验取平均值。④用食盐和水配制 A、B、C三种密度不同的溶液,均量取体积为 V的溶液替换水,重复上述步骤①②③。实验结果如图 2所示。请回答。(1)实验中用于测量水火箭射程的工具是 。(2)一定温度下,用足量的食盐和水配制溶液,若观察到 ,则溶液密度达到最大。(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某同学认为本实验用相同装置,只用水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水的体积来改变质量更方便。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判断该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5.(8分)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 CaCO3)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 1) ① 图 1 是两种气体发生装置,各有优缺点。选择其中一种并说明所选装置的优点: 。第 8页(共 39页)②检查装置 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观察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2)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装入药品,反应产生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熄灭。从燃烧条件看,小木条熄灭是由于 。(3)在收集二氧化碳过程中,某同学进一步探究了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对瓶口小木条燃烧情况的影响。多次实验后发现氧气体积分数降到 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其中一组实验数据如图 2,在该实验条件下,要使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 90%,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 秒。26.(8分)图 1是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四根电阻丝作被测导体,将电阻丝两端接入电路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相同,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列于下表。实验组 电阻丝 材料 长度(厘米) 直径(毫米) 电流(安)1 a 康铜丝 57.20 0.50 待填2 b 镍铬丝 57.20 0.50 0.143 c 镍铬丝 57.20 0.70 0.264 d 镍铬丝 28.60 0.70 0.54请回答:(1)将电阻丝 a的两端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 2所示,其示数为 安。(2)为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实验组 进行对比。(3)实验得出,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此外,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①科学研究发现某种金属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如图 3 所示。描述该金属电阻在降温过程中的现象: 。第 9页(共 39页)②探索新材料是高科技研究领域中永恒的主题之一。若常温下某种新材料的电阻为零,该新材料可用于制造 (写出一种),以减少能量损耗。27.(8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液体上部呈蓝色、下部为无色,出现白色固体沉积(如图 1所示),试管壁发烫。经检测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请回答。(1)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 (填“吸热”或“放热”)。(2)无色液体在下部的原因是 。(3)进一步实验: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 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 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 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 A中出现蓝色晶体。②取出烧杯 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根 据 以 上 实 验 推 测 , 如 果 老 师 在 图 1 试 管 中 继 续 加 入 浓 硫 酸 , 可 观 察 到 的 变 化是 。(4)老师提醒同学们,浓硫酸除以上实验中表现出的性质之外,还有腐蚀性,做实验时务必规范操作。写出一条在使用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 。第 10页(共 39页)四、综合题(本大题有 5 小题,共 35 分)28.(6分)“稻虾共作”是一种适时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下的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有 (写出一个)。(2)该生态系统中,小龙虾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水稻和杂草等 (填生态系统的成分)固定的太阳能。(3)稻虾共作模式可促进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水稻,同时可收获小龙虾,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解释其原因: 。29.(6分)织物处理工艺中蕴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组别 酸 加入酸的体积(毫升) 溶液 pH1 3.6%醋酸(pH=2.5) 10.1 6.730.0 4.42 3.6%盐酸(pH=0) 5.9 11.46.1 3.63 0.012%盐酸(pH=2.5) 1824 8.21825 7.0(1)古法工艺:采用贝壳灼烧而成的灰烬(主要成分 CaO)和草木灰(含 K2CO3)在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得到强碱性溶液,用于织物的处理。浸泡获取强碱性溶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Ⅰ.CaO+H2O═Ca(OH)2;Ⅱ.K2CO3+Ca(OH)2═CaCO3↓+2KOH。①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②该强碱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 。第 11页(共 39页)(2)现代工艺: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织物。①配制 100千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千克?②碱液处理后的织物,用醋酸调节 pH至 7.5~4.0之间。为什么用醋酸呢?表中是在 60毫升 0.4%的氢氧化钠溶液(pH=13.0)中加入酸的体积和溶液 pH 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信息,解释使用醋酸的原因: 。30.(8分)自然界中有许多“电鱼”,它们身体中的发电器官能产生电。研究表明,某电鱼在水中放电时(图 1),身体 AB段可看成电源和电阻(R1)两部分串联而成,其余部分和水的电阻为 R2,它们共同构成闭合电路,简化电路如图 2所示。电鱼放电时的电压(即电源电压)为 U,电阻 R1=1.0×104欧。为获得 U的大小,研究人员通过在水里加入氯化钠来改变 R2,得到 A、B两点间电压 UAB和电路中电流 I的关系,如图 3所示。电鱼每次放电电压视为相同,电鱼电阻不变。请回答。(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 (填“增大”或“减小”)电阻 R2。(2)求电鱼放电时电压 U的大小。(3)当 R2=1.0×104欧,求电鱼放电时 R2的电功率 P2。31.(7分)在我国西北部荒漠,生长着某种植物,其果实成熟后会分裂成数个尾部为螺旋状的分果(如图1),分果表面分布着具有吸水性的毛。请回答。第 12页(共 39页)(1)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该植物的分果形成了“自钻孔行为”以适应荒漠环境。①分果随环境湿度的变化,其螺旋状的尾部会旋转扭紧或松开,将种子推入地下。分果钻土时,因前端尖细,受力面积小,从而分果前端对土壤的 较大,有利于进入土壤。②分果钻入土壤有利于种子的生存和萌发,推测其原因是 (写出一点 )。(2)受该分果“自钻孔行为”的启发,研究团队以树皮为原料,设计并制造出三尾种子载体(如图 2),可用于有些种子的无人机空中播种、施肥等。①播种前,需先测定种子的萌发率。测定萌发率时,具有活性的种子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产生该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播种后,种子载体留在土壤中,不再回收。从保护土壤的角度分析,相对于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以树皮为原料制造种子载体的优点有 (写出一点)。32.(8分)图 1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款“高空修枝”工具的示意图。使用时,一只手握紧杆子保持静止,另一只手用 F1的力缓慢拉绳子,带动滑轮组工作,在 A点产生的拉力为 F2,从而使修剪刀绕 O点转动,其刀口对树枝的力为 F3。请回答。(1)该工具可用于剪下高处的枝叶。其中,叶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填字母)。A.细胞 B.组织 C.器官(2)为了探究制作修剪刀的碳钢合金(含 Fe、C两种元素)类型,兴趣小组取制作修剪刀的废料进行了实验检测:取样品 1.0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 428毫升(按 0.035克计)氢气。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修剪刀材质属于哪种合金类型?合金类型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碳的质量分数 低于 0.3% 0.3%~0.6% 高于 0.6%(3)某时刻,弹簧处于原长,若修剪刀的刀口对树枝施加的力 F3为 960牛,F3′是树枝对刀口的力(如图 2),此时绳子端需施加的力 F1为多大?(已知 OB=8 厘米,OC=2 厘米,滑轮中各股绳子视为平行,工具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第 13页(共 39页)2024 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3分)下列模型( 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A. B. C. D.【分析】根据分子的构成情况来分析。【解答】解:1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与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分子结构是解题的关键。2.(3分)近期,科研人员在浙江发现一新物种(如图)。它开黄色的小花,花药红褐色,果实 6月成熟。据此判断,该物种属于( )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分析】(1)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2)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种子四大器官。(3)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新物种开黄色的小花,花药红褐色,果实 6月成熟,即新物种有花和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故选:D。【点评】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3.(3分)某同学冲泡了一杯热饮。下列选项中不能加快热饮降温的是( )A.向杯口不断吹气 B.取一空杯子互倒热饮C.向杯中加入冰块 D.拧紧杯盖静置于桌面第 14页(共 39页)【分析】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等因素有关,蒸发吸热降温。【解答】解:A、向杯口不断吹气,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加快,是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的气体流动来加快蒸发的,加快热饮降温,故 A不符合题意;B、取一空杯子互倒热饮,加快液面上空气流动、增大液体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加快热饮降温,故B不符合题意;C、向杯中加入冰块是通过热传递来加快热饮降温的,故 C不符合题意;D、拧紧杯盖静置于桌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减慢,不能加快热饮降温,故 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现象,属于常见题型。4.(3分)人体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平面镜【分析】根据晶状体的作用分析。【解答】解: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可以把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眼睛的构造,属于基础题。5.(3分)关于维生素 C(化学式为 C6H8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2:1【分析】A、根据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进行分析;B、根据维生素 C的化学式进行分析;C、根据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D、根据维生素 C的化学式进行分析。【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维生素 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 A错误;B、根据维生素 C的化学式可知,维生素 C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 B正确;C、维生素 C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12×6):(1×8):(16×6)=72:8:96,故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 C错误;第 15页(共 39页)D、根据维生素 C的化学式可知,1个维生素 C分子是由 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6:8:6=3:4:3,故 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3分)如图所示,取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选择一团可燃物置于筒内,压下活塞。为了可燃物更易燃烧,关于所选可燃物的着火点及对活塞的操作正确的是( )A.着火点低,缓慢下压 B.着火点高,缓慢下压C.着火点低,快速下压 D.着火点高,快速下压【分析】做功可以使内能与机械能之间进行转化: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解答】解: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筒内气体的内能,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可燃物就燃烧起来,为了使可燃物燃烧,则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低一些,且要迅速下压活塞,故 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法,属于基础题。7.(3分)近年,在北京琉璃河遗址发掘出西周初期的 9具人骨,科研人员通过测定其遗传物质以明确亲缘关系。据此判断,测定的物质是(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DNA【分析】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解答】解:DNA 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包含了生物体的遗传指令,决定了生物体的遗传特征。通过对 DNA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生物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载体、染色体、DNA基因及其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3分)长江鲟(如图)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珍稀鱼类,其生殖方式最可能为( )第 16页(共 39页)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内受精,胎生C.体外受精,卵生 D.体外受精,胎生【分析】然界中体外受精的生物包括鱼类与两栖类,是指精子与卵细胞在雌性生物体外结合产生受精卵的受精方式,这种受精形式一般在水中完成。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解答】解:在生殖季节,雌鱼和雄鱼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因此,鱼类的生殖方式为卵生,体外受精。长江鲟属于鱼类,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卵生。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关键掌握鱼类的生殖、发育知识。9.(3分)下列图示实验中的铁钉最容易生锈的是( )A. B. C. D.【分析】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共存时会发生锈蚀。【解答】解:A、该实验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发生锈蚀,符合题意;B、该实验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没有发生锈蚀,不合题意;C、该实验中的铁钉只与氧气接触,没有发生锈蚀,不合题意;D、该实验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均未接触,没有发生锈蚀,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熟记和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措施等相关知识。10.(3分)运河中一艘货船因偏离航道搁浅(如图)。为使该货船能回到航道继续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第 17页(共 39页)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 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 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分析】根据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解答】解:A、借助浮筒能增大浮力,可以使船上浮,故 A不符合题意;B、将货船拖回到航道,可以使船继续航行,故 B不符合题意;C、清除货船底部淤泥,能增大船排开的水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故 C不符合题意;D、将货物搬到甲板上,船和货物的总重力不变,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不能继续航行,故 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增大浮力的方法,属于基础题。11.(3分)用导线将开关、灵敏电流计和材质不同的钥匙甲、乙相连,将两钥匙插入橙子中(如图)。闭合开关,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闭合开关后,橙子内有电流通过B.钥匙甲的导电能力比钥匙乙的强C.通过钥匙甲的电流比通过钥匙乙的大D.闭合开关后,橙子内只发生物理变化【分析】(1)水果电池相当于电源,闭合电路中有电流通过。(2)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3)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4)水果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答】解:A、闭合开关后,橙子内有电流通过,故 A正确;B、不能判断钥匙甲的导电能力比钥匙乙的强,故 B错误;C、通过钥匙甲的电流和通过钥匙乙的相同,故 C错误;D、闭合开关后,橙子内发生化学变化,将化学能转化为内嫩,故 D错误。第 18页(共 39页)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果电池的基本原理;知道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12.(3分)如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年变化曲线图,图中甲为春分日。若小满节气在 5月 20日,这一天位于图中(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戊段【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 12月 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 6月 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 3月 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 9月 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据图中信息解答。【解答】解:5 月 20日地球运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与夏至日位置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位于图中河段甲乙段。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13.(3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结构决定性质”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的肺中有很多肺泡,因此有利于气体交换B.水和双氧水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学性质相同C.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因此能维持一定的形状D.盐酸和硫酸稀溶液都含有 H+,因此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分析】A.根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特点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的特点进行分析;C.根据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行分析;D.根据酸的通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人体通过肺与外界交换,人体的肺中有很多肺泡,因此有利于气体交换,故 A正确;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性质是由分子决定的,水和双氧水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相同,故 B错误;第 19页(共 39页)C.细胞壁起到保护、支持作用,能够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因此能维持一定的形状,故 C正确;D.酸可使石蕊变红,盐酸和硫酸稀溶液都含有 H+,因此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 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较为基础,难度不大,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14.(3 分)某同学从 26℃的室内走到炎热高温(38℃)的室外,其体温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和②分别是( )A.舒张 增加 B.舒张 减少C.收缩 增加 D.收缩 减少【分析】人体可以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量和散热量来保持体温的动态平衡。【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由低温的室内走到高温的室外,炎热刺激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将神经冲动传递到体温调节中心,为了适应炎热环境,身体增加散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同时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来保持体温的平衡。故选:A。【点评】掌握体温调节的过程是解题关键。15.(3分)某同学通过斜面实验认识能量、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A、B两点等高)。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由静止滑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滑块下滑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第 20页(共 39页)C.小滑块从 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 B点D.小滑块起始位置越高,到达斜面底端速度越大【分析】(1)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3)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解答】解:A、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运动过程中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故 A正确;B、小滑块上升过程中,因忽略摩擦及空气阻力,小滑块的内能不变,故 B错误;C、小滑块在滑动时机械能守恒,A点和 B 点等高,重力势能相等,所以从 A点静止滑下,能到达 B点,故 C正确;D、小滑块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起点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到达斜面底端时的动能越大,速度越大,故 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以及物体内能的改变,难度不大。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7 小题 20 空,每空 2 分,共 40 分)16.(6分)自发现加热硝石可以产生氧气以来,科学家进行了 100多年的探索,发现了氯酸钾(KClO3)与二氧化锰(MnO2)混合加热这一经典制氧气法,历程如下。(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硝石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氧元素 。(2)1772年,发现MnO2和浓硫酸反应制氧气法,MnO2中Mn的化合价为 +4 价。(3)1832 年,发现 KClO3与 MnO2混合加热制氧气法,反应前后 MnO2的质量不变,但比单独加热KClO3产生氧气的速率大,其中MnO2起 催化 作用。【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3)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1)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加热硝石可以产生氧气,则说明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2)Mn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Mn的化合价为 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第 21页(共 39页)零“,则 x+(﹣2)×2=0,解得 x=+4。(3)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能加快反应速率,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故答案为:(1)氧元素;(2)+4;(3)催化。【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中化学式的分析及催化剂的定义等,掌握相关知识为解答该题的关键。17.(6分)肥胖通常与遗传、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有关。(1)与正常饮食相比,长期吃过多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人体获得的能量比消耗的能量更 多 ,易导致肥胖。(2)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右图为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原尿中的葡萄糖可在 ③ (填图中序号)被重吸收。(3)下列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肥胖的有 AB (填字母)。A.平衡膳食B.适度参加体育锻炼C.多吃膨化食品,多喝碳酸饮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多数慢性疾病是在成年期发生的,但许多与之有关的不良生活方式却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形成的。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解答】解:(1)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会导致人体摄入过多的能量,当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时,多余的能量会转化为脂肪储存,从而导致肥胖。第 22页(共 39页)(2)葡萄糖是在③肾小管被重吸收。在糖尿病的情况下,由于血糖水平升高,可能会出现葡萄糖未能完全被重吸收的情况,导致糖尿。(3)AB、平衡膳食意味着摄入适量的热量和营养素,适度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加能量消耗,两者都有助于控制体重,AB符合题意。C、提到的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通常含有高热量和高糖分,多吃这些食品和饮料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过剩,不利于肥胖的预防,C不符合题意。故选:AB。故答案为:(1)多(2)③(3)AB【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合理膳食及泌尿系统相关知识。18.(6分)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海水晒盐是获取食盐的途径之一,某同学模拟海水晒盐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1)按照物质的组成分类,海水属于 混合物 。(2)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大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3)粗盐还需进一步提纯,将下列操作合理排序 ①③② (填序号)。①溶解②蒸发结晶③过滤【分析】(1)根据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来分析解答;(2)根据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来分析解答;(3)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可溶性物质和少量细小泥沙颗粒,则海水属于混合物;(2)海水蒸发过程中溶剂水的质量减小,则滤液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质量分数;(3)粗盐提纯时,应先将粗盐溶于水,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则下列操作合理排序①③②。第 23页(共 39页)故答案为:(1)混合物;(2)大于;(3)①③②。【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知识结合题干的信息进行解答。19.(6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款自带风力发电机的一体式路灯,其模型及纵截面示意图如图所示。任意方向吹来的风经过灯罩的上、下表面时都会产生上升气流,带动风叶转动而发电。(1)风力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是 A (填字母)。A.电磁感应B.电流周围存在磁场C.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2)灯罩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 小 。(3)若路灯额定功率为 100瓦,风力发电机产生 1千瓦时的电能,能使该路灯正常工作 10 小时。【分析】(1)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2)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3)已知额定功率和电能,根据W=Pt计算工作时间。【解答】解:(1)电磁感应是指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风力发电机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故选:A;(2)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3)已知额定功率 P=100W=0.1kW,电能W=1kW h,根据W=Pt得,t= = =10h;故答案为:(1)A;(2)小;(3)10。【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感应、流体压强、电功率的灵活运用,对于此类结合现代科技考查物理知识的题目,是现在中考的热点,解决此类问题时要紧扣物理考点,认真分析作答。20.(4分)光学显微镜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观察工具,合适的选材有利于实验的成功。(1)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结构时,选用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视野中有如图的结构,其中①是 细胞核 (填细胞结构名称)。(2)为观察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选择小鱼尾鳍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是因为尾鳍具有血管丰富、 薄第 24页(共 39页)而透明 等特点。【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解答】解:(1)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最深的是细胞内的①细胞核。(2)选择尾鳍作为观察的部位,是因为尾鳍具有血管丰富,而且尾鳍具有薄而透明的特点,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液的流动情况。故答案为:(1)细胞核。(2)薄而透明。【点评】掌握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并了解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是解题关键。21.(6分)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环太平洋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该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 C (填字母)。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D.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第 25页(共 39页)【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由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解答】解:(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该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发生地震时,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身处城市街道,不要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故选 C。故答案为:(1)环太平洋;(2)该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C。【点评】本题考查了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读图理解解答此题。22.(6分)如图所示,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 100牛。(1)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处于 运动状态 (填“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2)雪橇运动 5米,狗的拉力对雪橇做功为 500 焦。(3)货物和雪橇保持相对静止且两者的接触面水平,不计空气阻力,则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 0 牛。【分析】(1)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2)根据W=Fs求功;(3)相对静止时,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摩擦力为零。【解答】解:(1)狗拉着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雪橇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雪橇是运动的;(2)狗对雪橇的水平拉力为 100牛,雪橇运动 5米,W=Fs=100牛×5米=500焦;(3)相对静止时,雪橇和货物没有相对运动趋势,雪橇对货物的摩擦力为 0牛。故答案为:(1)运动状态;(2)500;(3)0。第 26页(共 39页)【点评】本题考查运动的相对性、功的计算以及摩擦力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有 5 小题,共 40 分)23.(8分)西兰花的营养价值较高,但采摘后易失水、失绿变黄,新鲜度降低,品质下降。某兴趣小组以叶绿素含量(每克西兰花所含叶绿素的质量)为指标,研究了用 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①挑选一定数量的西兰花,随机均分为 A、B两组。②将两组西兰花分别放入两个试验箱,置于 4℃、湿度适宜的同一贮藏环境中。A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B组西兰花采用 LED 红蓝光持续照射。③在第 0、2、4、6、8天,从每组随机取 3颗西兰花,测定并记录其叶绿素含量。④多次重复实验,统计并处理实验数据,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采摘后的西兰花在一定时间内仍会进行 呼吸作用 (填一种生理活动),从而分解有机物,影响其品质。(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挑选一定数量 大小(形状) (写出一点)相近的西兰花进行实验。(3)兴趣小组认为 LED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据图分析,其依据是 相同时间内 B组LED红蓝光照射后叶绿素含量高于 A组 。(4)根据上述实验判断,用 LED红蓝光照射的处理是否适用于各种水果和蔬菜的保鲜,并说明理由:不适用,该实验只能证明 LED红蓝光对叶绿素的含量有影响,不是所有水果和蔬菜都含叶绿素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解:(1)呼吸作用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因此采摘后的西兰花在一定时间内仍会进行呼吸作用。(2)为减少实验材料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持单一变量,应挑选一定数量大小(形状)相近的西第 27页(共 39页)兰花就行实验。(3)从图中也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 B组 LED红蓝光照射后叶绿素含量高于 A组,说明 LED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4)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 LED红蓝光对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含量有影响,但不是所有的蔬菜水果都含有叶绿素,因此不适用于各种水果和蔬菜的保鲜。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2)大小(形状)(3)相同时间内 B组 LED红蓝光照射后叶绿素含量高于 A组(4)不适用,该实验只能证明 LED红蓝光对叶绿素的含量有影响,不是所有水果和蔬菜都含叶绿素【点评】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4.(8分)学校科技节开展水火箭比赛,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占总体积比例、瓶内气压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除上述因素外,为研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的关系,某兴趣小组通过只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改变其质量,并用图 1装置和有关测量工具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一可乐瓶作为水火箭内胆,瓶内装入体积为 V的水,将其放置在已固定好的发射架上。②用打气筒给水火箭打气,当瓶内气压为 p时,打开开关发射。③测出水火箭的射程,多次实验取平均值。④用食盐和水配制 A、B、C三种密度不同的溶液,均量取体积为 V的溶液替换水,重复上述步骤①②③。实验结果如图 2所示。请回答。(1)实验中用于测量水火箭射程的工具是 刻度尺 。(2)一定温度下,用足量的食盐和水配制溶液,若观察到 有食盐沉淀在下方 ,则溶液密度达到最大。(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其他条件相同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有关,且质量越大,射程第 28页(共 39页)越远 。(4)某同学认为本实验用相同装置,只用水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水的体积来改变质量更方便。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判断该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不合理,没有控制瓶内空气多少相同 。【分析】(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2)根据饱和溶液浓度最大分析;(3)根据图像分析得出结论;(4)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解答】解:(1)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射程是长度,故实验中用于测量水火箭射程的工具是刻度尺。(2)一定温度下,用足量的食盐和水配制溶液,若观察到有食盐沉淀在下方,说明是饱和溶液,则溶液浓度最大,使得密度达到最大。(3)根据盐水是密度较大的 A、B、C点,比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大,射程远,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有关,且质量越大,射程越远。(4)某同学认为本实验用相同装置,只用水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水的体积来改变质量更方便。改变水的质量的同时,改变了瓶内空气的多少,即使压强相同,空气的内能不等,做功不等,故不合理,原因是没有控制瓶内空气多少相同。故答案为:(1)刻度尺;(2)有食盐沉淀在下方;(3)其他条件相同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有关,且质量越大,射程越远;(4)不合理,没有控制瓶内空气多少相同。【点评】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属于中档题。25.(8分)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 CaCO3)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第 29页(共 39页)(1)①图 1是两种气体发生装置,各有优缺点。选择其中一种并说明所选装置的优点: A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或 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②检查装置 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观察到 有气泡冒出 ,说明气密性良好。(2)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装入药品,反应产生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熄灭。从燃烧条件看,小木条熄灭是由于 隔绝氧气 。(3)在收集二氧化碳过程中,某同学进一步探究了集气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对瓶口小木条燃烧情况的影响。多次实验后发现氧气体积分数降到 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其中一组实验数据如图 2,在该实验条件下,要使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 90%,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 150 秒。【分析】(1)①根据装置 A、装置 B的特点来分析解答;②根据检查装置 A的气密性的方法来分析解答;(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解答;(3)根据图 2中的信息,再结合题意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①A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B装置使用了长颈漏斗,便于添加液体药品,则 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②检查装置 A的气密性时,将右侧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试管中空气受热膨胀,压强增大,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验满时,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小木条熄灭,原因是由于隔绝氧气;(3)由图可知,100秒时氧气体积分数降到 8%左右时小木条熄灭,250秒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达到 90%,则需在小木条熄灭后,再收集 250秒﹣100秒=150秒。故答案为:(1)①A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或 B装置的优点是便于添加液体药品;②有气泡冒出;(2)隔绝氧气;(3)150。【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6.(8分)图 1是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用四根电阻丝作被测导体,将电阻丝两端接入电路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相同,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列于下表。第 30页(共 39页)实验组 电阻丝 材料 长度(厘米) 直径(毫米) 电流(安)1 a 康铜丝 57.20 0.50 待填2 b 镍铬丝 57.20 0.50 0.143 c 镍铬丝 57.20 0.70 0.264 d 镍铬丝 28.60 0.70 0.54请回答:(1)将电阻丝 a的两端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 2所示,其示数为 0.32 安。(2)为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实验组 2、3 进行对比。(3)实验得出,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此外,导体电阻还与温度有关。①科学研究发现某种金属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如图 3 所示。描述该金属电阻在降温过程中的现象: 该金属的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268.95℃时,电阻变成了 0 。②探索新材料是高科技研究领域中永恒的主题之一。若常温下某种新材料的电阻为零,该新材料可用于制造 输电线 (写出一种),以减少能量损耗。【分析】(1)根据电流表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的位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2)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当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的因素不变;(3)①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 0,这就是超导现象;第 31页(共 39页)②在发电厂发电、输送电能方面若能采用超导材料,就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解答】解:(1)根据图 2 可知,电流表选择 0~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 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电流为 0.32A;(2)为了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即应该选择导体材料、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电阻丝,故选 2和 3进行对比;(3)①根据图 3图象可知,该金属降温过程中,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268.95℃时,电阻变成了 0;②若常温下某种新材料的电阻为零,该新材料可用于制造输电线,以减少能量损耗。故答案为:(1)0.32;(2)2、3;(3)①该金属的电阻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在﹣268.95℃时,电阻变成了 0;②输电线。【点评】此题考查了电流表的读数、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超导现象,涉及知识点较多。27.(8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老师演示了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硫酸,可以观察到液体上部呈蓝色、下部为无色,出现白色固体沉积(如图 1所示),试管壁发烫。经检测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请回答。(1)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浓硫酸与水混合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2)无色液体在下部的原因是 浓硫酸密度比硫酸铜溶液大 。(3)进一步实验:①取出白色固体置于烧杯 A中,配制成饱和溶液,将 A、B两个烧杯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如图 2所示),一段时间后,烧杯 A中出现蓝色晶体。②取出烧杯 A中的晶体,在该晶体中加入浓硫酸,又出现白色固体。根据以上实验推测,如果老师在图 1试管中继续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的变化是 先出现蓝色晶体,然后又变成白色固体 。(4)老师提醒同学们,浓硫酸除以上实验中表现出的性质之外,还有腐蚀性,做实验时务必规范操作。写出一条在使用浓硫酸时的注意事项: 不能滴到手上 。第 32页(共 39页)【分析】(1)根据浓硫酸特性分析;(2)根据浓硫酸密度大分析;(3)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分析;(4)根据浓硫酸有腐蚀性分析。【解答】解:(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试管壁发烫。故答案为:放热;(2)浓硫酸密度比硫酸铜溶液大,因此蓝色硫酸铜溶液在上部。故答案为:浓硫酸密度比硫酸铜溶液大;(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水,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析出蓝色硫酸铜晶体;浓硫酸又有脱水性,使蓝色硫酸铜晶体失去水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i故答案为:先出现蓝色晶体,然后又变成白色固体;(4)浓硫酸有腐蚀性,在使用浓硫酸时注意不能滴到手上。故答案为:不能滴到手上。【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四、综合题(本大题有 5 小题,共 35 分)28.(6分)“稻虾共作”是一种适时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下的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有 阳光(或空气、水、土壤等) (写出一个)。(2)该生态系统中,小龙虾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水稻和杂草等 生产者 (填生态系统的成分)固定的太阳能。(3)稻虾共作模式可促进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水稻,同时可收获小龙虾,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应用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解释其原因: 小龙虾以杂草和害虫为食,能减少除草剂、杀虫剂等药剂的使用;小龙虾产生的遗体、遗物能被微生物分解,分解后的无机物提供给水稻吸收利用,能减少化肥的使用 。第 33页(共 39页)【分析】图中的食物链有:杂草→小龙虾;杂草→害虫→小龙虾;水稻→害虫→小龙虾。【解答】解:(1)环境因素是指生态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故该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有阳光、空气、水、土壤等。(2)水稻和杂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则水稻和杂草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故该生态系统中,小龙虾的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水稻和杂草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由图可知,小龙虾以杂草和害虫为食,微生物能分解杂草、水稻、害虫、小龙虾等的遗体和遗物。因此稻虾共作模式可促进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水稻,同时可收获小龙虾,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其原因是:小龙虾以杂草和害虫为食,能减少除草剂、杀虫剂等药剂的使用;小龙虾产生的遗体、遗物能被微生物分解,分解后的无机物提供给水稻吸收利用,能减少化肥的使用。故答案为:(1)阳光(或空气、水、土壤等);(2)生产者;(3)小龙虾以杂草和害虫为食,能减少除草剂、杀虫剂等药剂的使用;小龙虾产生的遗体、遗物能被微生物分解,分解后的无机物提供给水稻吸收利用,能减少化肥的使用(合理即可)。【点评】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6分)织物处理工艺中蕴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请回答。组别 酸 加入酸的体积(毫 溶液 pH升)1 3.6%醋酸(pH 10.1 6.7=2.5) 30.0 4.42 3.6%盐酸(pH 5.9 11.4=0) 6.1 3.6第 34页(共 39页)3 0.012%盐酸 1824 8.2(pH=2.5) 1825 7.0(1)古法工艺:采用贝壳灼烧而成的灰烬(主要成分 CaO)和草木灰(含 K2CO3)在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得到强碱性溶液,用于织物的处理。浸泡获取强碱性溶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Ⅰ.CaO+H2O═Ca(OH)2;Ⅱ.K2CO3+Ca(OH)2═CaCO3↓+2KOH。①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②该强碱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 氢氧化钾 。(2)现代工艺:通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织物。①配制 100千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0.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多少千克?②碱液处理后的织物,用醋酸调节 pH至 7.5~4.0之间。为什么用醋酸呢?表中是在 60毫升 0.4%的氢氧化钠溶液(pH=13.0)中加入酸的体积和溶液 pH的部分数据。根据表中信息,解释使用醋酸的原因:使用的醋酸量适中 。【分析】(1)①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分析;②根据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2)①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②根据表中的信息分析。【解答】解:(1)古法工艺:采用贝壳灼烧而成的灰烬(主要成分 CaO)和草木灰(含 K2CO3)在水中浸泡并不断搅拌,得到强碱性溶液,用于织物的处理。浸泡获取强碱性溶液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有:Ⅰ.CaO+H2O═Ca(OH)2;Ⅱ.K2CO3+Ca(OH)2═CaCO3↓+2KOH。①Ⅰ.CaO+H2O═Ca(OH)2的特点是“多变一”,化学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②由化学方程式 K2CO3+Ca(OH)2═CaCO3↓+2KOH看出,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钾;故答案为:氢氧化钾;(2)①设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x。100kg×0.4%=x×20%x=20kg答: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0kg;②从表中的数据看出,使用醋酸碱液处理后的织物,调节 pH至 7.5~4.0之间使用的醋酸量适中;故答案为:使用的醋酸量适中。第 35页(共 39页)【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即可。30.(8分)自然界中有许多“电鱼”,它们身体中的发电器官能产生电。研究表明,某电鱼在水中放电时(图 1),身体 AB段可看成电源和电阻(R1)两部分串联而成,其余部分和水的电阻为 R2,它们共同构成闭合电路,简化电路如图 2所示。电鱼放电时的电压(即电源电压)为 U,电阻 R1=1.0×104欧。为获得 U的大小,研究人员通过在水里加入氯化钠来改变 R2,得到 A、B两点间电压 UAB和电路中电流 I的关系,如图 3所示。电鱼每次放电电压视为相同,电鱼电阻不变。请回答。(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电阻 R2。(2)求电鱼放电时电压 U的大小。(3)当 R2=1.0×104欧,求电鱼放电时 R2的电功率 P2。【分析】(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而分析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的目的。(2)由图 1可知,两电阻串联,根据图 2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源电压,解方程求出 R1的阻值和电源电压。(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的电流,根据 P=I2R求出电鱼放电时 R2的电功率 P2。【解答】解:(1)向水里加入氯化钠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向水里加入氯化钠,目的是减小电阻 R2。(2)由图 1可知,两电阻串联,由 AB间的电压 R2为两端的电压,图 2可知,当电路中的电流为 0.05mA时,R2两端的电压为 1.5V,﹣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U=U2+U1=U2+IR1=1.5V+0.05×10 3A×R1……①第 36页(共 39页)当电路中的电流为 0.15mA时,R2两端的电压为 0.5V,﹣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电源电压:U=U2'+U1'=U'2+I'R1=0.5V+0.15×10 3A×R1……②由①②解得:R1=1.0×104Ω,U=2V。(3)由串联电路的电阻特点可知,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R=R1+R2=1.0×104Ω+1.0×104Ω=2.0×104Ω,﹣则电路中的电流:I''= = =1×10 4A,﹣则电鱼放电时 R2的电功率:P2=I''2R2=(1×10 4A)2×1.0×104Ω=1.0×10﹣4W。答:(1)减小;(2)电鱼放电时电压 U的大小为 2V;3 R 1.0 104 ﹣( )当 2= × 欧,电鱼放电时 R2的电功率 P2为 1.0×10 4W。【点评】本题考查串联电路的特点、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根据图像读出相关的信息。31.(7分)在我国西北部荒漠,生长着某种植物,其果实成熟后会分裂成数个尾部为螺旋状的分果(如图1),分果表面分布着具有吸水性的毛。请回答。(1)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该植物的分果形成了“自钻孔行为”以适应荒漠环境。①分果随环境湿度的变化,其螺旋状的尾部会旋转扭紧或松开,将种子推入地下。分果钻土时,因前端尖细,受力面积小,从而分果前端对土壤的 压强 较大,有利于进入土壤。②分果钻入土壤有利于种子的生存和萌发,推测其原因是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 (写出一点 )。(2)受该分果“自钻孔行为”的启发,研究团队以树皮为原料,设计并制造出三尾种子载体(如图 2),可用于有些种子的无人机空中播种、施肥等。①播种前,需先测定种子的萌发率。测定萌发率时,具有活性的种子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出现白色浑浊现象。产生该浑浊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CO2=CaCO3+H2O 。②播种后,种子载体留在土壤中,不再回收。从保护土壤的角度分析,相对于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以树皮为原料制造种子载体的优点有 可再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写出一点)。第 37页(共 39页)【分析】(1)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2)种子的萌发的外部因素: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量的水分;(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属性方程式;(4)树皮是可再生的资源,能够自然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解答】解:(1)①分果钻土时,因前端尖细,受力面积小,从而分果前端对土壤的压强较大,有利于进入土壤;②分过钻入土壤中,能够获得一定量的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从而利于其萌发;(2)①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②以树皮为原料制造种子载体,树皮来自于植物体本身,可再生,且会自然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答案为:(1)①压强;②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2)①Ca(OH)2+CO2=CaCO3+H2O;②可再生,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压强的因素、种子萌发的条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绿色科学等知识,难度不大。32.(8分)图 1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一款“高空修枝”工具的示意图。使用时,一只手握紧杆子保持静止,另一只手用 F1的力缓慢拉绳子,带动滑轮组工作,在 A点产生的拉力为 F2,从而使修剪刀绕 O点转动,其刀口对树枝的力为 F3。请回答。(1)该工具可用于剪下高处的枝叶。其中,叶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C (填字母)。A.细胞B.组织C.器官(2)为了探究制作修剪刀的碳钢合金(含 Fe、C两种元素)类型,兴趣小组取制作修剪刀的废料进行了实验检测:取样品 1.00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 428毫升(按 0.035克计)氢气。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修剪刀材质属于哪种合金类型?合金类型 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碳的质量分数 低于 0.3% 0.3%~0.6% 高于 0.6%(3)某时刻,弹簧处于原长,若修剪刀的刀口对树枝施加的力 F3为 960牛,F3′是树枝对刀口的力(如图 2),此时绳子端需施加的力 F1为多大?(已知 OB=8 厘米,OC=2 厘米,滑轮中各股绳子视为平行,工具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第 38页(共 39页)【分析】(1)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个体;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2)碳钢合金中 Fe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氢气的质量计算 Fe 的质量,从而计算碳的含量及质量分数,从而确定合金类型;(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可得 F2,再对上面的动滑轮受力分析可计算 F1的大小。【解答】解:(1)叶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故选:C。(2)设铁 Fe的质量为 x;Fe+H2SO4=FeSO4+H2↑56 2x 0.035gx=0.98g碳的质量为:1.00g﹣0.98g=0.02g;碳的质量分数为: =2%,故属于高碳钢;(3)由图 2可知,O为支点,F3为阻力,OC为阻力臂,AB为动力臂,根据杆平衡条件 F1l1=F2l2可得 960N×2cm=F2×8cm,则 F2=240N;工具自重和摩擦忽略不计,对上面定滑轮受力分析,F2=3F1,则 F1=80N。故答案为:(1)C;(2)高碳钢;(3)绳子端需施加的力 F1为 80N。【点评】本题考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分数、杠杆平衡条件和滑轮受力分析,难度不大。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 2024/10/6 20:37:06;用户:查松江;邮箱:yjpxxx18@;学号: 30479250第 39页(共 39页)页面A3或A4 ,页边距2cm图文并茂,结合生产生活、社会热点、地区特色(特产、文化、风俗、建筑等)、传统文化、诗词等选题。试题引用的要标注出处【2023·北京】; 改编的也标注【2023·北京第15题改编】; 原创题标注【原创】可以在题目前面标注一些吸引眼球的词语【地区特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科技成果】【社会热点】【一题多设问】【跨学科·语文】等制作 原卷版+解析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素养测评】第一单元《探究自然的科学》基础卷 (含答案).doc 初中科学命题趋势.doc 初中科学情境创新题目教研.docx 化学万维版本的情境创新题目.docx 情景试卷要求.docx 【领航金卷】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单元过关测试卷【参考答案】.docx 【领航金卷】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单元过关测试卷【答题卡】.pdf 【领航金卷】2024年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单元过关测试卷【试题卷】.docx 初中科学答题卡.docx 答题卡.pdf 答题卷.docx 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试卷 分值及题型题量.pdf 参考格式样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