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运动的快慢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运动的快慢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1.3 运动的快慢
第1课时 速 度
【知识要求】
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2.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多媒体课件
“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中,比赛的前一段时间,是兔子跑得快还是乌龟跑得快?你是怎样判断的?由于兔子大意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裁判员”这样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一)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小组同学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体会讨论并归纳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一:通过相同路程,比较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方法二: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教师提问:如果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如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例如,甲物体10s运动了300m,乙物体30s运动了600m,谁快呢?
学生回答:=30m/s、=20m/s,所以甲更快。
教师提问: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采用上述的哪种方法?
学生回答:采用了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方法二),比较甲、乙物体的快慢。
例题讲解:
【例1】小丽和小雨进行跑步比赛。她们讨论比赛方案,小丽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雨说:“我们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长,长者为胜。”对她们所说的方案,你认为(  )
A.只有小丽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雨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可行
D.两个方案都不行
【解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二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小丽的方案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的时间,小雨的方案是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路程,这两个方案都可行。
【答案】C
(二)速度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归纳总结:
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公式:v=,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基本单位为m/s,常用单位为km/h,其换算关系是1m/s=3.6km/h。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例题讲解:
【例2】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31m;空中长距离飞行最快的雨燕,1min大约能飞3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猎豹的速度最大 B.旗鱼的速度最大
C.雨燕的速度最大 D.三者一样大
【解析】旗鱼的速度v1=108km/h,猎豹的速度v2===31m/s=31×3.6km/h=111.6km/h,雨燕的速度v3====180km/h,所以v3>v2>v1。
【答案】C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第1课时 速 度
1.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
(1)比较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
(2)比较运动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长短。
2.速度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
(3)单位:基本单位是m/s或m·s-1;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虽然速度的公式在小学就学过,但为什么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学生却并不知道,其实这里就渗透着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所以向学生展示为什么不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来表示速度的意义就变得很重要了。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引领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层面上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及对计算公式的应用。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知识要求】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能判断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的概念。
3.能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物体做机械运动,如在平直轨道上运行的列车便可看作做直线运动,而同学们在游乐场玩的摩天轮便是做曲线运动,这两种运动有什么区别呢?我们怎样计算这两种运动中的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课本“想想议议”和图1.3-3,比较两种运动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图甲中,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它的速度是不变的;图乙中,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归纳总结得出: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沿直线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叫作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教师讲解机械运动按运动轨迹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归纳提升:
(1)解计算题的格式:
①v、s、t必须对应。
②单位必须统一。
③解答必须有公式、代入数据、答案三步。
(2)解读s-t图像和v-t图像(这里不考虑曲线运动):
①s-t图像:
②v-t图像:
例题讲解:
【例】详见PPT……
第2课时 匀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运动的方式
  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也含有近似、平均的思想,通过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平均速度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种思想变化的含义是很重要的,何况我们生活中大部分运动还都涉及平均速度。所以要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的转变,也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需要以后继续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