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速度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 速度的测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1.4 速度的测量
【知识要求】
1.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会填写物理实验报告册。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斜面、小车、木块、秒表、刻度尺、金属片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几种?
2.速度的定义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4.求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
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v=。
2.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3.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秒表、木块、长木板、金属片。
4.设计实验
(1)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便于测量时间。
(2)金属片的作用:确定小车运动的终点;准确测量时间。
数据记录表格: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cm·s-1)
s1= t1= v1=
s2= t2= v2=
  5.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6.分析与论证
教师提问: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学生回答:s3=s1-s2、t3=t1-t2、v3==……
7.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得越来越快,即有v2<v1<v3。
例题讲解:
【例】详见PPT……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速度的测量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实验目的、原理、器材、猜想、设计到操作、评估等过程,都是学生逐步逐层推进而实现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已有平均速度概念的基础上,猜想小车下滑的运动过程,设计实验,比较平均速度,证明小车下滑时的运动特点,并通过实验得到明确的结论。通过小组同学合作讨论,得出实验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