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苏武传一轮复习 教材衔接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课前准备:1、必修下册课本 备考清单 默写本 记号笔2、背诵本文(为上课抽查做好准备)学习人,学习魂,学习都是人上人。复习目标1.梳理、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实词(假、坐、负、当、治、发)等文言词汇。2.重点掌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规律特点,翻译重点句子。先学一 读背课文自学提示:自由读背《知识清单》“挖空训练”及课本笔记(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重点句子翻译),8分钟后,检测读背情况。文化常识梳理第一章(1)郎:古代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 。汉朝制度,凡职位在二干石以上的官吏可以保举子弟一人为郎官。(2)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3) 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古代 所持的信物(及凭证)。(4) 假吏: 充任的官吏。(5) 斥候:古代的 。源于汉代,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专门察望敌情。(6)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7) 相坐:一人犯了罪,相关的人连同治罪,又叫“ ”、“随坐”。(8)蛮夷:古代用以指边远民族。四夷:为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之泛称也。即 、 、 和 的合称。记常识临时侍从官使臣侦察兵连坐东夷 南蛮 北狄 西戎(9)奉车:即奉车都尉,皇帝出行时的侍从, 。(10)驸马:即驸马都尉,汉时为掌管车辆、马匹的 。 以后开始成为帝王女婿的称谓。(11)斧钺:古代酷刑中的一种,意思是用斧钺劈开头颅,使人致死。(12) 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13)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14) 上林、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15)株连: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株,本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根与根之间牵连甚多。(16) 通候:爵位名。秦代置爵二十级,最高一级叫彻候,汉承秦制后因避汉武帝刘彻讳改为通候。记常识掌管皇帝的车马官员 三国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B.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词,表示尊敬对方。C.黄门,常指宦官,因为东汉黄门令等职常由宦官充任,后来“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D.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与今之“岳父”不同,一般译为“您”。C“黄门”逐渐成为中枢行政机构有误。“黄门”这一称呼逐渐成为宦官的代称过关检2.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B.“辇”是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以后,唯天子得乘辇。因此,“辇”常为天子、天子车驾的代称。C.“节”,旄节,以竹为杆,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凭证。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即“持节”。D.“爵”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答案]D 应是: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过关检温故而知新—课本再回顾第二章(“畔”同“叛”,背叛)(“旃”同“毡”,毛织的毡毯)(“去”同“弆”,收藏)(“亡”同“无”,没有)(“见”同“现”,表现)(“驩”通“欢”,欢聚)(“霑”同“沾”,沾湿)(“衿”同“襟”,衣襟)(“决”同“诀”,辞别)明通假(1)畔主背亲(2)与旃毛并咽之(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4)空自苦亡人之地(5)信义安所见乎(6)请毕今日之驩(7)因泣下霑衿(8)与武决去(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两方面差不多;很,十分。(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义: 今义:岳父。(3)以货物与常古义: 今义:供出售的商品。(4)卧起操持古义: 今义:料理,处理;筹划,筹办。(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某项事业)。(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今义:季节(春天和秋天);朝代;泛指岁月。(7)武等实在古义: 今义:诚实,不虚假;的确;不马虎。相抵押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一般财物拿着提拔,栽培年纪确实还在辨古今懂活用(名词作动词,下)(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名词作动词,抬,扛)(名词作动词,执,拄)(名词作动词,结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名词作动词,生子)(1)天雨雪,武卧啮雪(2)其一人夜亡 (3)惠等哭,舆归营 (4)杖汉节牧羊 (5)武能网纺缴(6)宜皆降之(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8)反欲斗两主(9)空以身膏草野(10)单于壮其节(11)诚甘乐之(12)羝乳得归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2)非汉所望也。判断句: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汉皇帝,是我的长辈。(4)若知我不降明。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若明知我不降”句意: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5)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句意: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知句式(6)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句意:我为什么要见你!(7)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句意: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8)何以复加。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句意: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9)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句意: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10)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句意: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知句式倒装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句意: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句意: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句意: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句意: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句意: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6)劾大不敬 (“劾”,被弹劾的意思,动词本身表被动)知句式被动句(1)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句意: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句意: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3)使牧羝句意:让(苏武)放牧公羊(4)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句意: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句意: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知句式省略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4)十旬休假,胜友如云(《滕王阁序》)(5)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苏武传》)(6)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论语·述而》)(7)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8)那里去辨甚么真假(《高祖还乡》)(9)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之一毛(《报任安书》)积实词——假(1)动词,借助(2)动词,假装(3)动词,借给(4)名词,假期(5)形容词,临时的,代理(6)动词,给予(7)名词,假期(8)形容词,虚假(9)连词,假如积实词—— 负背,用木板驮大东西。负担,承担蒙受,遭受覆盖依靠,凭借辜负,对不起违背,背弃失败动词,辜负;动词,背;动词,背;1.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阿房宫赋》3.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冤》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5.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6.客何负于秦载。《谏逐客书》7.律前负汉归匈奴。《苏武传》8.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六国论》链接高考1.(2024全国甲卷)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2.(2023全国甲卷)葬之先期,躬自负土。3.(2022全国乙卷)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1)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4)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怀怒未发,休禄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6)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7)方欲发使送武等(《苏武传》)(8)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苏武传》)(9)单于子弟发兵与战(《苏武传》)(10)张胜闻之,恐前语发(《苏武传》)(11)须发尽白(《苏武传》)(1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13)探石发穴,靡计不施(《促织》)(14)今王发政施仁(《齐桓晋文之事》)积实词——发(10年5考)动词,征发,征调动词,发射动词,开放动词,兴起,崛起动词,发作动词,表现、显露动词,派遣。动词,发动、动手动词,派遣动词,泄露,暴露名词,头发动词,出发,启程动词,开启,打开动词,发布,公布(1)单于使卫律治其事(《苏武传》)(2)伏惟以孝治天下(《陈情表》)(3)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4)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冯谖客孟尝君》)(5)今治水军八十万众(《赤壁之战》)(6)同心一意,共治曹操(《赤壁之战》)(7)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8)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积实词——治(10年7考)动词,审理动词,治理、管理形容词,安定、太平动词,整理,备办动词,训练、整顿动词,对付、抵御动词,医治动词,追究、惩治1.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2.副有罪,当相坐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短歌行》)4.慨当以慷,忧思难忘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6.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使,当死(《苏武传》)7.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积实词——当抵押应该对着并且应该判处抵御,抵挡占据,把守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10.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过秦论》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孔雀东南飞》13.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1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15.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16.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促织》9.担任10.对着,面对11.在…时候,正在12.必定,一定13.将,将要14.执掌,主持15.当作16.符合,适合积实词——当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郑人有且置履者 (《郑人买履》)2.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3.乃幽武置大窖中(《苏武传》)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狱中杂记》4.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5.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6.内外多置小门墙(《项脊轩志》)7.遂置姜氏于城颍(《郑伯克段于鄢》)8.斩首盘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之,无有所置《吴王濞列传》积实词——置置办、备办、购置安置、投放关押丢下、放弃搁置设立、设置放逐释放1.虞常果引张胜2.引佩刀自刺3.左右欲引相如去4.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5.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6.项王乃复引兵而东《垓下之战》7.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8.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10.引咎辞职11.君子引而不乱,小人引而乱《论语·子罕》积实词——引招供拔牵引,拉 拽延请掉转率领,带领拿;举招引;引来援引;引录;引用。承担引导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②单于召会武官属③会论虞常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⑤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其一》)⑥适逢其会积实词——会适逢,恰巧会见会同聚会,会合必然,一定时机,机会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②汉亦留之以相当如惠语以让单于蹈其背以出血赐钱二百万以葬③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④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以状语武匈奴以为神⑤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⑥空以身膏草野(《苏武传》)⑦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积实词——以表时间,在……时候表目的,来凭借把因为介词,拿,用依照、按照原创习题引路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及词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中“当”是“判处”的意思,与“汉亦留之以相当”的“当”意义不同。B.“见犯乃死,重负国”中“见”表被动,《孔雀东南飞》中“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中“见”也表被动。C.“空自苦亡人之地”中“亡”同“无”;《兼爱》中“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中“亡”也同“无”。D.“迁”古代调动官职,有“左迁”“右迁”“转迁”等:其中“转迁”指升职,这个意义有时只说“迁”,“右迁”是指降职。解析:D。“左迁”指降职,“右迁”指升职。A,正确,判处/抵押。B,正确,均表“被动”。C,正确,均同“无”。D素材挖掘与写作第三章面对卫律和李陵等人的劝降,苏武宁死不屈,决不变节投降,这体现了士人对独立人格追求,是不可折辱的正气与尊严。即使被驱赶到大漠中放羊,他过着饮雪吞毡的生活,始终不改节操,对汉朝忠贞不渝。这是士人坚守的人格精神的生动写照。节操是封建士人的人格操守,现代人,也应继承这种高贵的精神品质,塑造高尚而健全的人格。素材运用——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观爱国是忠贞的一种,但爱国不等于愚忠,愚忠者不辨是非,一味为主人效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奴性。苏武对汉朝的爱不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19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理性划清爱国与愚忠的界限,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祖国、人民充满责任感的人。素材运用——爱国与愚忠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 "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素材运用——心灵的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