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任务式复习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任务式复习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一轮复习 教材衔接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课前准备:
1、必修下册课本 备考清单 默写本 记号笔
2、背诵本文(为上课抽查做好准备)
学习人,学习魂,学习都是人上人。
复习目标
1.积累掌握本文重要的常见文言实词(善、得、治、明等)的意义和用法。
2.准确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规律。
3.注意挖掘积累写作素材,落实教考衔接。
学生活动一:
学生自主复习课文,结合注释和笔记,识记重点知识点。(15分钟)
学生活动二:
学生自主完成挖空训练,整理话知识点,并互相批阅。(20分钟)
学生活动三:
挖掘文本素材,归纳素材运用方向,并学以致用。(10分钟)
操作流程:
(基础知识梳理与巩固)
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 ”。
2.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 , ”两句是说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 ,
”举例论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乃是人的本能。
4.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 , ”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
5.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 , 。”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忧惕侧隐之心
情景默写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
苟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
1.《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写而成,记录孟子的语言和观点,内容关于仁政、王霸之辩、民本、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等。南宋时,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3.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王道”,反对“霸道”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
4.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等几个有名的帝王。
5.乡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
6.四海: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
积常识
温故而知新—课本再回顾
任务一
同“纳”,结交
同“燃”,燃烧
同“徼”,求取
明通假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2.若火之始然
3.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古义:
今义:残忍的人,硬心肠的人。
2.自贼者也 古义:
今义:偷东西的人。
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古义:
今义:保护,保卫。
4.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联词
5.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联词
辨古今
狠心对待别人
伤害
安定
……的原因,表原因
用来,表凭借。
懂活用
形容词做动词,感到羞耻感到憎恶
名词作动词,侍奉、赡养
名词作动词,伤害
使动用法,使...安定
1.无羞恶之心
2.不足以事父母
3.自贼者也。
4.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1.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也”表判断)
2.非人也
(“非……也”表判断,不是……)
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
4.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
5.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宾语前置句,“自贼”应该为“贼自”,译为:伤害自己)
6.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省略句,运之(于)掌上】
知句式
1.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4.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5.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6.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
7.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察今》
8.要言不烦
9.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
10.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
积实词——要
同“邀”,邀请
求取
相约,约会
地位显要
希望
总结、概括
符合,适合
简要,主要
要领、关键
通“腰”
积实词—— 忍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与妻书》)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4.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
5.吾不忍其觳觫(《齐桓晋文之事》)
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残忍,狠心,这里做动词,狠心对待
忍耐,忍受
抑制,克制
愿意,能够
忍心
坚韧,使……变得坚韧
容忍
1.非恶其声而然也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2.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4.成然之(《促织》)
沛公然其计,从之(《高祖世家》)
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赤壁赋》)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6.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积实词——然
这样
通“燃”,燃烧
然而,但是
认为……对;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既然)这样,那么……
1.若火之始然
若真有其人其事者矣(2025全国1卷《考信录》)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3.若入前为寿(《鸿门宴》)
4.曾不若孀妻弱子(《促织》)
5.彼与彼年相若也(韩愈《师说》)
6.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卫风·氓》)
7.若夫霪雨霏霏至于(《岳阳楼记》)
8.献子曰:“若王室何 ”(《左传》)
积实词——若
似乎、好像
如果、假如
代词,你
及、比得上
同、相当
用在adj.或adv.后,表示……样子
句首语气词,用以引起下文
固定结构,对……怎么办
1.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 (《韩非子》)
3.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五代史伶官传序》)
4.贼爱其人,不爱人(《兼爱》)
5.淫侈之俗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
6.其太子丹阴令荆轲为贼(《荆轲刺秦王》)
7.忍能对面为盗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积实词——贼
残害,伤害
杀害
敌人,仇敌
强盗
祸害,祸患
刺客
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的人
积词组——所以
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的原因】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表凭借,用来.....】
3.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的原因】
4.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表凭借,用来......】
5.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表凭借,用来......】
6.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表凭借,用来......】
7.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名词,情由,原因】
8.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的原因】
9.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的原因】
1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原因】
11.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的原因】
1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的原因】
13.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的原因】
1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凭借,用来......】
积词组——所以
【重点句翻译】
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翻译:用怜爱别人的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把天下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
(重点字词:不忍人、运)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翻译:这不是因为想跟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向同乡朋友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理的。
(内、要誉、恶,句式:状语后置句)
【重点句翻译】
3、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翻译: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恶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之:音节助词;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端:萌芽。)
4、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翻译: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说自己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说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端、体、贼)
5、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翻译:所有跟我一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如果)都知道要扩充它们,就像火刚刚燃烧(最终燎原),泉水刚刚流淌(最终汇入江河)。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扩充它们,用来侍奉父母都不够。(充、始、然、苟)
素材挖掘与写作
任务二
素材提取:
适用话题:困境坚持、忍受孤独、磨砺品格、成就大我
“忍”字,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精神内核,亦有多重含义:“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指在身陷个人困境时坚定心志,磨砺品格,潜心提升自我;“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则是在感知他人苦痛时怜悯体恤,并付诸行动,伸以援手的温暖本性。
忍是仁爱之心:这样一种仁爱之心,使屠呦呦竭尽心力,为人类不再忍受疟疾带来的痛苦研究青蒿素,造福世界;正是这样一种仁爱之心,使袁隆平始终牵挂田间水稻,亲身下田,反复试验,只为让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不再忍受饥饿;是这样一种仁爱之心,使万千民众在可能延及周边居民的重庆山火面前,积极支援,冲锋在前,终于将明火全部扑灭,实现了一场史诗级救火。
素材运用
忍是困境时的隐忍:华为在关键领域被美国抑制发展,迎来至暗时刻,仍咬牙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攻克技术难题,走过一个个困难的时刻,最终更加挺立。史学家司马迁忍了宫刑的疼痛,忍了世俗的成见,扛起了如椽大笔,立起了泰山,才有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海伦凯勒忍受着黑暗的世界,忍受着心底的孤独,创作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鼓舞人们追求光明;江梦南忍受无声世界里的寂寞与困难,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最终学业有所成。
素材运用
教考衔接训练
任务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公问元帅于赵衰,对曰:“郤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先王之法志,德义之府也。夫德义,生民之本也。能惇笃者,不忘百姓也。请使郤縠。”公从之。公使赵衰为卿,辞曰:“栾枝贞慎先轸有谋胥臣多闻皆可以为辅佐,臣弗若也。”乃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取五鹿,先轸之谋也。郤縠卒,使先轸代之。胥臣佐下军。公使原季①为卿,辞曰:“夫三德者,偃之出也。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使狐偃为卿,辞曰:“毛②之智,贤于臣,其齿又长。毛也不在位,不敢闻命。”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狐毛卒,使赵衰代之,辞曰:“城濮之役,先且居之佐军也善,军伐有赏,善君有赏,能其官有赏。且居有三赏,不可废也。且臣之伦,箕郑、胥婴、先都在。”
教考衔接
乃使先且居将上军。公曰:“赵衰三让。其所让,皆社稷之卫也。废让,是废德也。”以赵衰之故,蒐于清原,作五军。使赵衰将新上军,箕郑佐之;胥婴将新下军,先都佐之。子犯卒,蒲城伯请佐,公曰:“夫赵衰三让不失义。让,推贤也。义,广德也。德广贤至,又何患矣。请令衰也从子。”乃使赵衰佐新上军。
(节选自《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有删改)
材料二: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节选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删改)
【注】①原季:即赵衰。②毛:狐毛,狐偃的兄长,他们共同辅佐公子重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栾枝”“先轸”“胥臣”三个人名分别充当“贞慎”“有谋”“多闻”的主语,因此在“先轸”“胥臣”前面断开,即在B、D处断开;“胥臣”作主语,“多闻”作谓语,其后即在F处断开。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栾枝A贞慎B先轸C有谋D胥E臣多闻F皆可以G为H辅佐。
答案:BDF
教考衔接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古代高级官员的名称。西周、春秋时天子、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等。
B.若,指比得上,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若火之始然”的“若”意思不相同。
C.善,指(做事)做得好,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善”意思不相同。
D.以,指因为,与《兼爱》中“故窃异室以利其室”的“以”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D项“意义和用法都相同”错误,“介词,因为/目的连词,来”。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询问赵衰谁可以担任元帅,赵衰认为重视道德信义的人才可以担任,郤縠正是这样的人。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
B.晋文公让赵衰任下卿,赵衰推荐狐偃担任,最终晋文公在赵衰的劝说下派狐偃统率上军,又任命狐毛为副将辅助狐偃。
C.因为赵衰的缘故,文公在清原举行阅兵,把原来的三军扩充为五军,任命赵衰担任新上军的统帅,箕郑为副将辅助他。
D.孟子提出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端”,就像人拥有四肢一样。这个观点体现了他的“性善论”。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由原文“乃使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可知,文公最终派狐毛统帅上军,由狐偃为副将辅助他。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德纪民,其章大矣,不可废也。
(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5.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赵衰“辞让之心”的表现。
用德行来治理人民,成效十分显著,不可不任用他。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①文公任命赵衰为下卿,赵衰认为栾枝、先轸、胥臣三人都可以担任辅佐重臣,自己比不上他们,于是推辞了。②文公第二次任命赵衰为下卿,赵衰以狐偃用德行来治理人民获得显著成效为由推辞了,转而推荐狐偃担任。③文公派赵衰代替狐毛任上军统帅,赵衰认为在城濮之战中先且居辅佐治军干得很好,应该得到奖赏,又推辞了文公的任命。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晋文公问赵衰谁可担任元帅,赵衰回答说:“郤縠可以,他已经五十岁了,还坚持学习,而且更加重视。先王制定的法规典籍,是道德信义的宝库。道德和信义,是人民的根本。能够保持敦厚笃实的人,是不会忘记老百姓的。请让郤縠担任此项职务。”文公采纳了赵衰的建议。文公又任命赵衰为下卿,赵衰推辞说:“栾枝这个人忠贞谨慎,先轸足智多谋,胥臣见闻很广,都可以担任辅佐,小臣不如他们。”于是文公任命栾枝统帅下军,由先轸为副将辅助他。后来攻取五鹿,便是出于先轸的计谋。郤縠死后,又派先轸接替他任中军统帅。由胥臣担任下军副将。文公又让赵衰任下卿,赵衰推辞说:“三桩有功德的事情,都是狐偃出的计谋。用德行来治理人民,成效十分显著,不可不任用他。”文公便任命狐偃为下卿,狐偃推辞说:“狐毛的智慧超过小臣,他的年龄又比我大。狐毛如果不在其位,小臣不敢接受此项任命。”文公于是派狐毛统帅上军,由狐偃为副将辅助他。
狐毛死后,文公派赵衰代替他任上军统帅,赵衰又推辞说:“在城濮之战中,先且居辅佐治军干得很好,有军功的应当得到奖赏,以正道帮助君王的应当得到奖赏,能完成自己职责的应当得到奖赏。先且居有这样三种应当得到的奖赏,不可不加重用。而且像我这样的人,箕郑、胥婴、先都等都还在。”文公于是派先且居统率上军。文公说:“赵衰三次辞让,他所推让的,都是些国家得力的捍卫者。废除辞让,便是废除德行。”因为赵衰的缘故,文公在清原地方举行阅兵,把原来的三军扩充为五军。任命赵衰担任新上军的统帅,由箕郑为副将辅助他;胥婴担任新下军的统帅,由先都为副将辅助他。狐偃死后,蒲城伯先且居请求委派副将,文公说:“赵衰三次推让,都不失礼义。谦让是为了推荐贤人,礼义是为了推广道德。推广道德,贤才就来了,那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请让赵衰随从你做副将。”于是,晋文公便派赵衰担任上军的副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