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轮复习 教材衔接
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课前准备:
1、必修下册课本 备考清单 默写本 记号笔
2、背诵本文(为上课抽查做好准备)
学习人,学习魂,学习都是人上人。
复习目标
1.梳理、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并做到前后勾连、连
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2.重点掌握实词(安、如、居、比、方、加)等文言
词汇,重点掌握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规律特点。
3.背诵这篇文章并能够进行情境式默写。
第一章
文化常识梳理
任务一: 情境默写
1、同样治国三年,子路认为能达到的治理效果是 ,而且还知礼法。而冉有认为能达到的治理效果是 。
2、一天李老师上公开课时想让同学主动发言,此时李老师可以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 ,
两句来进行引导。
3、曾皙描绘了一个理想世界,其中 , 两句体现他热爱自然,淡泊宁静。
4、孔子的话中,和“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意思相近的是: , 。
5、冉有以 , 两句话谦虚地表达自己不能承担礼乐治国的重任。
可使有勇
可使足民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浴乎沂 风乎舞雩
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
居则曰 不吾知也
任务二: 记常识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音为shèng,意为“ ”,这里指的是___;一乘,一辆有四匹马拉的兵车,车上甲士三人,车下步卒七十二人,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共计一百人。春秋时期,战争频繁,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2)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是儒教徒活动的场所。帝王的宗庙制是 七庙、 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文中的“宗庙之事”就是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
(3)在古代,“沐"和"浴”各有所指。沐,指 ___ ;浴,指 ,相当于今人所说的洗澡。
辆 兵车
天子 诸侯
洗头 洗身体
温故而知新—课本再回顾
第二章
读背课文
自学提示:
自由读背《知识清单》“挖空训练”及课本笔记(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重点句子翻译),8分钟后,检测读背情况。
明通假
①毋吾以也
②鼓瑟希
③莫春者
④唯求则非邦也与
 
同“已”,止
同“稀”,稀疏
同“暮”;“暮春”指农历三月
同“欤”,语气助词
辨古今——古今异义词
1.童子六七人
【古义】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2.加之以师旅
【古义】 。【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
3.宗庙之事,如会同
【古义】 。 【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军队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懂活用——词类活用
1.风乎舞雩
2.如会同,端章甫
3.鼓瑟希
4.冠者五六人
5.曾皙后
6.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名词作动词,吹风
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名词作动词,弹奏
名词作动词,戴帽子
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形容词作名词,小相/大相
知句式
①不吾知也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以吾一日长乎尔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不(否定词)、吾(人称代词)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何(疑问代词)、以(动词)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乎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乎
重要句子翻译:
1.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翻译]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让我去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以后,我就可以使军队勇武,而且使百姓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翻译]治国要用礼,(可是)他(仲由)的话毫不谦让,所以笑他。(关键点:让、哂)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翻译]祭祀宗庙或者诸侯朝见天子的事情,我穿好衣服,带好帽子,愿意做一名小相。(关键点:如、端章甫)
4、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翻译] 怎见得方圆六七千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 (关键点:安、方、如)
①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②遂与外人隔绝《桃花源记》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③唯求则非邦也与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齐桓晋文之事》
④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恐年岁之不吾与《离骚》
⑤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⑥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动词,赞成
介词,和
语气词,表示疑问、反诘或感叹。
动词,等候,等待。
动词,亲近,结交。
给,给予。
积实词——“与”一词多义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侍坐》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论语·侍坐》
(3)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论语·侍坐》
(4)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鸿门宴》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6)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7)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9)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
(1)conj.表假设,如果,假如
(2)conj.表选择,或者
(3)conj.至于;
(4)v.到……去,往
(5)v.比得上。不如:比不上
(6)v.像
(7)v.如恐、唯恐
(8)adv.当,表时间
(9)prep.按照
文言实词积累——如
高考链接【2025年全国一卷】
选项 考查词语 语境 意义、结构或读音 是否相同 选项正误
A 如 郑伯如晋 往、去 相同

使使如秦受地 臣请往如楚 往、去 B 与 妇人何与焉 音 yù,参与 不相同

恐年岁之不吾与 音 yǔ,等待 C 曷为 何以 子曷为泣也 “曷”作“为” 的前置宾语 相同

何以解忧 “何”作“以”的前置宾语 D 若 若真有其人其事者矣 好像 不同
X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 高考链接
(1)(2023新高考|卷)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孔丛子·答问》)
(2)(2021·新高考全国I)封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3)(2020·全国I卷)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
(4)(2019·全国卷IⅢ)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5)(2016·全国卷II)吏部请如雍言,不报。(《明史·傅珪传》)
(6)(2015·天津卷)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论衡》)
助词,……的样子,表情态。
动词,像
动词,像
动词,比得上
介词,按照
连词,如果
(1)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谏太宗十思疏》)
(3)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核舟记》)
(4)昂其值,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5)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7)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9)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实词积累——居(10年12考)
(1)动词,居住;
(2)动词,占据,占有;
(3)动词,坐;
(4)动词,积蓄,贮存;
(5)动词,过了,经过;
(6)动词,停止,停留;
(7)动词,平时,闲居;
(8)动词,担当;担任;
(9)动词,置身,处在。
高考链接
(1) (2024新课标I)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
(2) (2023全国甲卷)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
(3) (2023全国甲卷)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唯仁是亲。
(4) (2021新课标II)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
(5) (2018全国I)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晋书·鲁芝传》)
(6) (2015湖北)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7)(2013安徽)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遣不若汉!(《说苑·奉使》
处在,处于
担任
居住
居住
居住
治理;
占据,占有
文言实词积累——加
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鸿门宴》)
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唐雎不辱使命》)
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④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寡人之于国也》)
⑥加之以师旅(《论语·侍坐》)
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齐桓晋文之事》)
⑧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论语·公治长》
①<动>放上,加上;
②<动>施加,施以;
③<动>增加,增益;
④<动>夸大,虚夸;
⑤ <副>更,更加;
⑥<动>加上,加于,引申为攻打;
⑦<动>施及;推广。
⑧<动>凌驾;欺凌。
当堂检测
1.下列对句中红色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以俟君子 俟:等待
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
D.吾与点也 与:和
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毋吾以也 加之以师旅
B.异乎三子者之撰 何伤乎
C.子路率尔而对曰 咏而归
D.如其礼乐 亦各言其志也
D
C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人惠千叶牡丹【注】
苏辙
东风催趁百花新,不出门庭一老人。
天女要知摩诘病,银瓶满送洛阳春。
可怜最后开千叶,细数余芳尚一旬。
更待游人归去尽,试将童冠浴湖滨。
【注】 此诗为诗人被贬谪到河南府时所作。
本诗尾联用典,语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点言志部分,请分析此处用典的效果。
答案: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春日畅游的图景;
②本诗诗人把“童冠”与“游人”对举,表现出寻求志同道合的友人一同欣赏美好春光的高雅情趣。
③诗人用典抒情,表现出对不求仕进、悠游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东风催趁百花新”通过东风的助力,展示了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象。这里的“趁”字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强调了花开花谢的瞬息之间。
接下来的两句“不出门庭一老人,天女要知摩诘病,银瓶满送洛阳春” 这里的“摩诘病”指的是传说中洛神摩诘曾生病,需要牡丹的花瓣来治愈,因此银瓶里盛满了牡丹花。
第三句“可怜最後开千叶,细数余芳尚一旬”,表达了牡丹花虽然美丽,但盛开时间短暂,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最后两句“更待游人归去尽,试将童冠浴湖滨”,呼应了整首诗的牡丹主题,暗示了等待游人散尽后,想带孩童去湖滨沐浴。透着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一种超然于喧嚣的恬淡。
东风催促着百花盛开,有一个老人却始终未走出门庭。
天女想要知道摩诘病,用银瓶送了满满的春光给给洛阳的春天。
可惜的是,最后只开放了千叶花朵,余留的芳香持续十天的时间。
更期待着游人都离去,再试着把童冠带着,到湖边洗涤一番。
素材挖掘与写作
第三章
向课文要素材
方法一:活用原文事件,结合主题,议论成段。
俄罗斯克鲁普斯卡娅曾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知道每个儿童的个性。”此言得之。师生之间,当有兄弟姐妹间的“在意”和“了解”。孔子问志,子路率而答,夫子哂之;冉有、公子华答之,夫子无言;曾皙“风乎舞雩”,夫子一句“吾与点也”….…看似夫子淡然,却时刻在“观察”和“记录”着学生,否则怎会有“闻斯行诸”时,他答以“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向课文要素材
方法二:串联原文意象,创设场景,议论成段。
舞雩台上的春风吹动夫子飘逸的胡须,带着传唱千年的歌声,穿过历史的隧道,不断向后人诉说着幸福的真谛。与自然相融,不被功名利禄所羁绊,才能归于至善,以达一种气定神闲的悠然境界。
向课文要素材
方法三:关联人物生平,创设场景,议论成段。
周游列国十四年,却没有一个君主愿意为他的理想买单。理想的幻灭让他感到深深地疲倦,多年的漂泊让他认清乱世的现实,在君王的心里,只有铁血建立的霸业,而绝无克己复礼的仁德。于是,所有的梦想、所有的悲愤,都只在一个云淡风轻的下午,化作一句“吾与点也”的喟然长叹。
向课文要素材
方法四:假设第二可能性,议论成段。
子路率尔而对自己的理想时,不会想到,他将会以多么壮烈的方式去装饰自己的梦,我想,就算他知道,他也绝不会后悔。时光流转,“干乘之国……由为为之”的铮铮之言依然在耳畔回荡,那个鲁莽但英勇、轻率却无畏的子路,仍旧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英雄的光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