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平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四川省平昌中学2024年秋季八年级上册第二次阶段性测试
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仔细思考认真作答,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卷I(选择题)
一、 选择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40分 ,)

1.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

2.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分子运动
B.我们能够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我们很难压缩固体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D.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3.据《家庭教育》报道:“很多爸爸妈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陪孩子期末复习时,总会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离练成‘狮吼功’也不远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孩子听到的声音频率在到之间
B.平时说的“女高音”,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爸妈运用“狮吼功”,在孩子看来是乐音
D.孩子听到爸妈的“激励”,说明声音传递了能量

4.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有放好就会引起洗衣机振动,发出噪声。为了控制噪声产生,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是( )
A.将衣服放平整 B.关上房门和窗户
C.戴上耳机 D.将洗衣机用棉被包起来
5.下列的光现象中,与其它三种现象的原理不同的是( )
A. 放大镜使太阳光会聚 B. 雨后彩虹
C. 海市蜃楼 D. 手影
6.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图中反射角为
B.当液面上升时,光屏上的光斑向右移动
C.当液面上升时,反射角不变
D.当水面上有波纹时,不再遵循反射定律

7.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描述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部分,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8.图中能表示水中的潜水员看到岸上树木的正确光路图是( )
A. B.
C. D.

9.用自拍杆拍照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
B.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
C.减小物距,增大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减小取景范围

10.如图所示是一支激光笔发出的光束经过某光学元件(未画出)的光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光学元件一定是平面镜
B.这个光学元件一定对光有会聚作用
C.这个光学元件可能是凸透镜
D.这种现象光速不可能发生变化

11.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健康的重大问题,保护视力、科学用眼已成为社会共识。下列有关眼睛和眼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正常眼睛的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B.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C.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戴合适度数的凸透镜
D.矫正近视眼前,像离视网膜越近配戴眼镜的度数越高

12.光的世界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B.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C.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水”是光的色散
D.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3.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C.物体经过显微镜和望远镜所成的像都比实际物体大了很多倍
D.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14.下面是小明同学梳理的光学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一束光通过一个光学元件后会相交于一点,则这束光可能是被会聚了
B.如果要在竖放的平面镜中形成完整的实像,则平面镜的长度至少是物体高度的一半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不一定小于入射角
D.开普勒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架照相机,能让远处物体成像在近处,便于观察

15.某智能百叶窗的叶片上贴有太阳能板,在光照时发电,给电动机供电以调节百叶窗的开合.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
A.电能机械能光能 B.光能机械能电能
C.光能电能机械能 D.机械能电能光能
16.现代社会,宠物爱好者越来越多,但宠物伤人事故也常有发生。 如图,是一款超声驱狗器。 实验结果显示:对着狗按开关,狗好像听到巨大的噪声而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关于“人什么也没听见”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驱狗器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B.驱狗器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C.这种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可听声的传播速度
D.这种声音的频率高于人耳可听范围
17.一艘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
A. B.
C. D.
1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障碍物,就能听到回声
B.超声波体内碎石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性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等
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9.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不同
20.如图所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空气中的声速取,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A. B. C. D.
卷II(非选择题)
二、 填空题(本题每空2分,共计40分 )
21.(24分) 某同学用如图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做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说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此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__;
(2)如图乙,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图乙所示现象(成像清晰)。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_,所以此时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___(填“上”或“下”)调整。
(3)乙图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此性质的应用是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4)如图丙,将凸透镜、蜡烛、光屏移至光具座如图位置,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5)实验小组还观看了中国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直播的“天宫课堂”。太空教师王亚平展示了一个神奇的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后,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倒两个像,如图丁所示。小组同学分析,若人离水球再远一些,则倒立的像会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而水和气泡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透镜,所以形成了正立缩小的像,生活中这种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视力缺陷,若将这种透镜放在调整好的图乙中烛焰到凸透镜之间,则只将蜡烛向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6)下列是小明实验过程中一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发现无论怎样移动三者位置都找不到烛焰的像,可能是凸透镜选择的焦距太小了
.实验过程中,蜡烛因燃烧而变短,则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下移
.实验时有个小飞虫停在凸透镜表面,则光屏上所成实像将被遮挡一部分
.取一只与原实验中焦距相同但镜面直径较小的凸透镜,替代原来的凸透镜再次实验,所成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像大小没有变化但是变暗一些

22.(10分) 在牛顿之前,人们对太阳光的颜色争论不休,直到牛顿做出了如图所示的著名实验,谜底才得以解开,原来太阳光中含有七种色光以及一些看不见的光。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本质上光也是一种波,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不同的波长。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如图所示,其中一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根据不同波长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对人体伤害最大,能通过石英玻璃,但不易通过普通玻璃。
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反射,也可能被散射。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以及尘埃等障碍物,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越难传到远的地方,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的信号,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雾灯,都是这个道理。
(1)如图所示,在白色光屏上的②区域形成七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_______现象,其中红、绿、____________是色光的三原色;
(2)如图所示,某消毒柜采用波长为的紫外线消毒,该紫外线属于____________类型(选填“”“”或“”),紫外线从密封透明灯管内透出,对柜内的物品进行杀菌消毒,透明灯管的材料应选____________玻璃(选填“石英”或“普通”);
(3)雾天行车,车前灯要开黄色雾灯的道理是黄色光的波长较____________穿过去的能量较多。
23. (6)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站”在水面上的水黾(一种昆虫)纤细的腿使水面发生了形变,如图甲所示;同时看到水底有带“光环”的暗影,如图乙所示,此时“形变的水”相当于 (填光学元件名称),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就是选用的这种光学原件。
三、 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计6分 )
24.(1)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空气射向水面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如图所示,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四.计算题
25. (6分)某列火车以恒定速度运行,通过第一个长360米隧道用时24秒,通过第二个长216米的隧道时用时16秒。请问
这列火车运行速度?
这列火车长度?
26.(8分)一艘装有声呐装置的军舰在海面上保持静止。如图所示是声呐的示波器显示的声波信号发出与接收的情况。图中、是声呐发出的信号,、分别是、被不明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若、之间的时间间隔,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试解答:
(1)物体是远离潜艇还是靠近潜艇?
(2)物体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
(3)物体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
1-5BABAD 6-10CCAAC
11-15BCDBC 16-20DBDDC
填空
21(1)会聚 10.0cm(2)高度 下(3)缩小 照相机
(4)B (5)变小 凹 近视眼 左
(6)D
22(1)色散 蓝(2)UVC 石英(3)长
23.凹透镜 发散 近视
24作图
(1)
(2)
26、26计算
(1)18米每秒(2)72米
靠近 (2)0.8 (3)375米每秒
26解:列车通过两个隧道的路程差为Δs=360m-216m=144m
时间差为Δt=24s-16s=8s
故列车的速度为
通过第一个隧道时,经过的路程为s1=vt1=18m/s×24m/s=432m
故列车的长度为L=s1-s隧道1=432m-360m=72m
答:这列火车的长度为72m。
27解:第一次物体到军舰的距离为
第二次物体到军舰的距离为
物体移动
如图所示:
第一列波单程运动的时间
第二列波单程运动的时间
当第一列波与不明物相遇时,第二列波因为晚发出1s,传播时间为t1-1s=11s
因为不明物体和第二列波相向运动,剩下的问题就是相遇问题,相遇过程它们运动时间相等。因此不明物体移动这段距离的时间为
所以不明物体移动的速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