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件(共33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课件(共33张PPT)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弗雷泽螺旋幻觉图形
判断小棒的长短
新课导入
探究新知
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米 符号:m
2.常用单位: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 m) 纳米(nm)
1cm
3.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m
mm
μm
nm
每下一级乘103
m
dm
cm
mm
每下一级乘10
大 小
乘10的正指数
除以10的正指数
km
方法归纳
乘10的负指数
[小练习]:
某人高 1.67( )
m
头发丝直径约 0.07( )
mm
一层楼房高约 30( )
dm
地球半径约 6 400( )
km
珠穆朗玛峰高约 8 844.43( )
m
钢笔长约 0.15( )
m
长度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
三角尺
卷尺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皮尺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我们可以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
例如,如果我们要测量家里门窗的长度或宽度,就可以选用卷尺来测量;
如果要精确测量螺母的尺寸,就可以选用精确度比较高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如游标卡尺等。
测人的身高,准确到cm就可以了,可选用分度值是1cm的卷尺或皮尺,而没有必要选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并且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人的身高。
①会“选”:
2. 刻度尺的使用
选用前做到三看
一看零刻度线: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则应重选一个未磨损的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
二看量程:测量长度时要求一次测量出物体的长度,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肯定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使测量的结果与物体的长度产生较大的偏差。
三看分度值:如图所示,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刻度尺 分度值 测量值
A 1cm 3.4cm
B 0.1cm 3.42cm
使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进行测量,所达到的精确程度不同。
② 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③会看: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分度值 1mm ;
物体长度为 2.78cm 。
分度值 1cm ;
物体长度2.7cm。
分度值不同,读数也不同
④会读:读出准确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准确值与估
计值)和单位,注意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例如: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读出铅笔长度为6.95cm,
其中6.9cm是准确值,
0.05cm是估计值。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度值 1mm ;
分度值 1cm ;
分度值不同,同一物体的长度读数相同吗?
物体长度为 2.78cm 。
物体长度2.7cm。
思考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实验:使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和课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
测量对象 长度 宽度 厚度
课 本
作业本
思考:怎样测量以下物体?
一张纸的厚度
一根细铜丝的直径
硬币的直径
链球菌半径 ( 3 ~ 5 ) × 10-7 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 8848.86 m
人头发直径 约 7×10-5 m 地球半径 6.4×106 m
一张纸厚度 约 10-4 m 太阳半径 7×108 m
我国铁道标准轨距 1.435 m 银河系半径 7.6×1020 m
小资料:一些长度和距离
C
B
A
物体A长度是_________
物体B长度是_________
物体C长度是_________
例题
3.换算关系:
1 h = _____min 1 min = _____s
2 h 14 min = ______s
1.基本单位:
2.常用单位:
秒 符号:s
年、天(日)、时(h)、分(min)
60
60
8 040
时间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及测量
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
在古代,人们用日晷(guǐ)、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
日晷
原理: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沙漏
现代用的是钟表、停表、电子表等,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
手表 石英钟 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
启动暂停键
回零健
(1)认识机械停表:两个表盘,一个长秒针,段分针
用机械停表测量
小表盘:测量范围0~15min
大表盘:测量范围0~30s
“15’/30””型
启动暂停键
回零健
小表盘:测量范围0~30min
大表盘:测量范围0~60s
“30’/60””型
(2)机械停表的读数
读数方法:
示数=小盘读数(min)+大盘读数(s)
在读数时,先读出小表盘上指针所通过的分钟数(按整数读);再观察小表盘上的指针有没有超过两数字之间的半分钟刻度线,若不超过,则大表盘按照0~30s读数,若超过,则大表盘按照31~60s读数。
小表盘 的示数 大表盘 的示数 停表
的读数
5min
37.3s
5min37.3s
“15’/30””型
“30’/60””型
(2)机械停表的读数
读数方法:直接读取
小表盘 的示数 大表盘 的示数 停表的读数
1min
22s
1min22s
①机械停表的使用
一按:按动停表启动/暂停按钮开始计时。
二停:计时结束时,要按动停表启动/暂停按钮,这时停表会停在最后计时处。
三读:停表上分针和秒针所对应的时间值相加即为测量值。
四回零:按下回零按钮,使指针指在“0”处。
②用停表测量
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是 s;1min内你的脉搏跳动的次数是
次.
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例:如图所示,秒表的分度值为   s,秒表的读数为   s。
0.1
337.5
误差
1.误差
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 和 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 。
测量都存在误差,我们 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所用仪器
测量方法
误差
任何
不能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 错误
产生原因 ①跟测量工具的精确度有关。 ②跟测量人的估读不同有关。 ③受环境等因素影响。 ①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②读数、记录结果时粗心。
能否避免 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 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 。
(2) 。
(3) 。
误差 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 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不是
是能够
例: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和长度,四次测量数据分别为:
2.34cm、2.36cm、2.63cm、2.36cm,其中只有一个数据错误,则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2.63cm
2.35cm
1mm
1、下列哪个长度最接近于18cm( )
A.一般墨水瓶的高度
B.圆珠笔芯的直经
C.课桌桌面的宽度
D.物理课本宽度
D
课堂练习
2、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误差最佳的是( )
A.用刻度仔细地测量硬币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测量10枚硬币叠加起来总厚度,再除以10,求出1枚厚度。
D.刻度尺分别测量10枚硬币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