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汽化和液化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3.3 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 化
【知识要求】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2.了解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酒精灯、陶土网、烧杯、试管、温度计、铁架台、水、玻璃板、试管夹
观看PPT视频,思考:放在太阳下的水为什么会更凉?
(一)沸腾
按照教材中“问题”的操作流程,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
老师归纳: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作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液化。
教师提问:如何将一杯水变成水蒸气?说说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回答:……
1.提出问题:水在什么情况下会沸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一定要加热,水才会沸腾,水沸腾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3.设计实验:
实验器材:酒精灯、陶土网、烧杯、温度计、铁架台、秒表等。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1)器材“由下向上”安装。
(2)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3)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能接触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4.进行实验:
观察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和现象。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温度的值,填入表中。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思考以下问题:
(1)沸腾前,对水加热,水温如何变化?你还发现了其他什么现象吗?
(2)沸腾时,继续加热,水温如何变化?发生的现象如何?
(3)停止加热,水温又如何变化?此时水能否沸腾?
5.现象分析:
(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水在沸腾时,烧杯底部形成大量气泡,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3)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作沸点。
(4)加热停止,沸腾也停止。
液体沸腾的条件包括两个,一个是温度达到沸点,另一个是要继续吸收热量。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图3.3-3,分别在坐标纸上设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建立坐标系,并在坐标系上描出各点,画出水沸腾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水沸腾图像分析:
(1)AB段——液态的水吸热升温阶段。
(2)BC段——沸腾过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3)液体沸腾时有一定的温度,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液体的沸点。
学生阅读课本“小资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的液体,其沸点相同吗?
(2)能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学生讨论回答:不同的液体,其沸点一般不同;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因为水的沸点比酒精的沸点高,酒精会先汽化。
例题讲解:
【例1】详见PPT……
(二)蒸发
定义: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
教师提问:衣服怎样才能干得快?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体验讨论并归纳总结:
(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例题讲解:
【例2】下列事例属于减少蒸发的是(  )
A.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B.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解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变小,可减少蒸发,A选项正确。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四周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B选项错误。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加快了蒸发,C选项错误。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了蒸发,D选项错误。
【答案】A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1课时 汽 化
汽化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突出“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可提出“怎样使水尽快沸腾”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突出实验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学生温度计可能存在质量问题,以及本地的大气压的影响,会使测出的沸点值误差较大,这时可结合标准大气压下一些液体的沸点作简单说明。
第2课时 液 化
【知识要求】
1.知道什么是液化。了解液化和汽化的实际应用。
2.了解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3.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教学重难点】
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2.汽化和液化现象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
请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会变模糊,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液化。
液化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液化”相关内容,展示实验视频。
演示实验:电热器烧开水。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个实验,杯里的水已经烧开了,从导管口喷出了什么?再认真观察导管口附近有什么特征?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在导管口位置什么也看不到,在离导管口一小段距离的位置才看到“白气”,同学们看到的“白气”到底是什么呢?冬天嘴里会呼出“白气”,而夏天却不会,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探索实验(课前准备好一个汤勺):
1.先观察汤勺的凹面,然后用嘴对着汤勺哈气,再观察比较有何不同。
2.将汤勺的背面用打火机烧一烧,再用嘴对着汤勺凹面哈气,观察是否有变化。
学生讨论原因:第一次嘴里呼出的热的水蒸气遇到冷勺子,在上面凝结成了小水珠;第二次勺子温度较高,水蒸气不会凝结成小水珠。
归纳总结:(1)将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水蒸气遇冷,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就会液化。
思考:我们把热的水蒸气放入冷的环境中使它液化的方法称为冷却法。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呢?
想一想:家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通过什么方法将石油气变成液体装在钢瓶里的呢?
通过压缩气体的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这种方法使气体的贮存和运输变得更方便。生活、生产中常用此方法使气体液化。(如石油液化气、打火机中的液化气、液态氢等)
例题讲解:
【例】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子会变得很“模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  )
A.液化 B.熔化 C.汽化 D.凝固
【解析】冬天,在浴室里洗热水澡时,浴室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镜子的温度较低,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面放热液化,形成液态的小水珠附在镜面上使镜面“模糊”。
【答案】A
第2课时 液 化
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
2.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日常生活中虽然有液化现象,但学生不是很了解,也不清楚哪些现象是液化。关于液化的两种方法,特别是压缩体积的方法,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让学生能解释一些简单的液化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