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光的直线传播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4.1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要求】
1.了解光源。
2.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应用。
3.知道光的传播速度。
【教学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
2.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有关现象。
激光笔、喷雾器、水槽、水、牛奶、白砂糖、半圆形玻璃砖
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光现象,并提问:各种各样的光是怎样形成的?它是怎样传播的?
(一)光源
学生阅读课本,观察图4.1-1,归纳总结:
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1)自然光源,包括水母、斧头鱼、萤火虫、灯笼鱼等;(2)人造光源,包括电灯、火把、点燃的蜡烛等。
例题讲解:
【例1】详见PPT……
(二)光的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详见课本“演示”)。
教师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光在水和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讲解: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光线。这种方法叫模型法。
例题讲解:
【例2】在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表面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原理相同。上图所示的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由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只有金星运动到题图丁的位置时才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从而出现“金星凌日”的奇观。
【答案】D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有关现象及应用
1.影子的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事例)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会被遮挡,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的黑暗的部分就是物体的影子。
教师提问:你注意过自己从路灯下走过,影子的长度如何变化吗?晴天,早上、中午和黄昏你的影子什么时候短,什么时候长,影子在哪个方向呢?
学生讨论回答:……
2.小孔成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PPT)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3.日食与月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PPT动画)
日食:月球在地球与太阳中间,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
月食:地球在月球与太阳中间,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上的光。
例题讲解:
【例3】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解析】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答案】B
(四)光的传播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光的传播速度”相关内容,归纳总结:
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2.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稍慢一些;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光速的四分之三;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光速的三分之二。
例题讲解:
【例4】已知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从地球向月球发出一束激光信号,经过约2.54秒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  )
A.3.81×108m B.7.62×108m
C.2.6×108m D.8×108m
【解析】已知光速c=3×108m/s,激光信号在地球与月球间往返所用的时间t=2.54s,激光信号通过的路程s=ct=3×108m/s×2.54s=7.62×108m,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s'=s=×7.62×108m=3.81×108m。
【答案】A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中先讲出光源的定义,再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源,再要学生根据所列举的光源分成两类。小组讨论后,要求两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讲解光的直线传播,教师通过分别演示光在气体、液体及固体中的传播,让学生观察到光在这几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然后结合PPT中的几种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的解释。最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有关光的传播速度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从其中大致了解光速之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