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光的反射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光的反射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4.2 光的反射
【知识要求】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2.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知道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
2.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硬纸板、平面镜、激光笔、量角器、三角板、铅笔、光具盘
教师提问:由于光源能够发光,因此它能被我们看到,但书不是光源,我们为什么能看到书?
学生回答:……
(一)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1.提出问题:光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也就是说,反射光沿什么方向射出?
2.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详见课本“实验”)
教师根据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讲解其基本概念:
反射光线:射出界面的光线。
入射光线:射向界面的光线。
法线:经过入射点且垂直界面的虚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进行实验:(教师演示或观看视频)
(1)先将白纸板垂直放于镜面上。
(2)用激光笔从一侧发射光线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线的走向,记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位置所在,并让同学们记下此时的入射角与反射角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序 入射角i 反射角r
1
2
3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归纳总结得到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记忆口诀: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例题讲解:
【例1】小明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沿ON向后转动板A
B.沿ON向后转动板B
C.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
D.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
【解析】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应使板B与板A不在同一平面上,即应使入射光线所在板A的位置不变,向后转动板B,看此时板B上是否还有反射光线。
【答案】B
(二)光路的可逆性
演示:如下图所示,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到达B点。在B点再放一个光源,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整光线BC的方向,使其与BO重合,发现其反射光线与OA重合,从而说明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实验1:(教师演示或观看视频)
得出:平行光线射到镜面上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这种反射叫作镜面反射。
实验2:(教师演示或观看视频)
得出:平行光线经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作漫反射。
教师提问: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两种反射的异同点。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1.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光滑的,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我们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桌椅、书本等,就是因为光在它们的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例题讲解:
【例2】详见PPT……
第2节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
  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动手、动嘴,在课堂中尽量采取多鼓励、表扬、肯定的做法,营造师生和谐共处、共同探究的平等意识和氛围。学生对光的反射规律及特点掌握比较好,但利用光的反射来确定平面镜的放置位置时,还有许多学生弄不清楚,不理解“法线居中”这句话的含义,即不明白法线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