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透镜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透镜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
5.1 透 镜
【知识要求】
1.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
2.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2.通过实验找出透镜的焦点,掌握透镜中特殊光线的作图。
凸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放大镜、光具盘
教师出示近视眼镜,对着投影仪,引导学生观察;再用放大镜对着投影仪,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种镜片不相同呢?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PPT上几组透镜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它们的不同。
学生回答:第一组中间厚,第二组中间薄。
学生阅读课本“凸透镜和凹透镜”内容归纳总结:
1.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叫作凸透镜。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叫作凹透镜。
2.光心:透镜的中心O叫作光心,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都不改变传播方向。
3.主光轴:通过光心O和球面球心C的直线叫作透镜的主光轴。
例题讲解:
【例1】下列图片所示的六块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有    ,属于凹透镜的有    。(均用字母表示)
【解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这样的透镜有B、E、F三块;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这样的透镜有A、C、D三块。
【答案】B、E、F A、C、D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师演示(详见PPT)。
学生归纳总结: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
例题讲解:
【例2】详见PPT……
(三)焦点和焦距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焦点和焦距”相关内容,归纳总结:
1.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作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的一点,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叫虚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作焦距。用f表示。(详见PPT测焦距视频,了解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
3.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4.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经折射后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5.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过光心的光线经折射后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入射光线一侧的虚焦点;③延长线过对侧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例题讲解:
【例3】详见PPT……
第1节 透 镜
透镜
  教师先将两种镜片放在投影仪的光照下,观察到两种镜片对光的作用不同,从而引出透镜有两类,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明确两种镜片的不同之处。
在讲解透镜对光的作用时,通过两个实验来让学生直观认识透镜对光的作用,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教师抓住学生刚观察到的光现象,要求学生将
看到的三束光线在草稿纸上画出来,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三条特殊光线的认识。根据三条特殊光线引出各种物理概念就顺理成章了,对于实焦点与虚焦点的问题,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