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5.2 生活中的透镜【知识要求】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2.知道实像和虚像的异同之处。【教学重难点】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2.实像和虚像的主要区别。放大镜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前节知识,再引出新课:1.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都是利用光的折射来工作的光学器件。这两种透镜我们怎样区别出它们?2.上述两种透镜对光线分别有什么作用?3.对于上述的两种透镜,我们分别学习了三条特殊光线,下面我们来复习有关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要求学生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一)照相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详见PPT),了解照相机的各结构:1.照相机的结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调节控制系统:①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②光圈环: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多少;③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间的距离,即像距;④快门:控制曝光时间。2.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照相机的成像特点:观看PPT动画,思考以下问题:(1)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2)照相机所成的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学生思考回答:(1)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像。(2)像距小于物距。(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教师提问:若要使照相机拍摄的范围更大些,应如何操作和调节?学生讨论回答:照相机与被拍摄的物体距离增大,同时将镜头往后缩。(二)投影仪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5.2-4,归纳总结:1.投影仪的结构:(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2)投影片相当于物体;(3)屏幕相当于光屏。2.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物体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投影仪的成像特点:观看PPT动画,思考以下问题:(1)投影仪所成的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距与物距哪个大?(2)投影仪所成的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学生思考回答:(1)投影仪(或幻灯机)成放大、倒立的像。(2)像距大于物距。(3)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例题讲解:【例1】详见PPT……(三)放大镜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调整其与书本的距离,归纳总结:1.放大镜的原理:物体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放大镜的成像特点:(1)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2)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凸透镜距离物体越远时,所成的虚像越大。例题讲解:【例2】右图所示是用放大镜观察一只蚂蚁时的情形,由图可知,通过放大镜看到的蚂蚁的像是由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所成的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解析】从蚂蚁身上反射出的光先通过放大镜的玻璃,再由玻璃射到空气中,发生了两次折射,所以我们看到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蚂蚁经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答案】折射 正立 放大(四)实像和虚像学生阅读课本“实像和虚像”相关内容。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实像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2.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例题讲解:【例3】详见PPT……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生活中的透镜 本节课主要介绍生活中透镜的应用,课本中只介绍了凸透镜三个应用的实例。由于学生接触的光学器具比较少,因此只能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的动画来了解各仪器的结构及成像原理。对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学生通过自己使用和观察,更能了解放大镜成虚像的大小与距物体的远近有关。实像与虚像的初步概念在上一章已经涉及,本节复习提问时又回顾了该知识点,所以本节把它放在梳理深化环节,通过学生的阅读自学来处理,点到为止,没有占用过多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