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教案 | 物理学科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识要求】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教学重难点】1.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组织、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2.发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能进行正确分析,想出解决的方法。光具座(带刻度尺)、凸透镜、光屏、发光物体(发光二极管)思考并回答: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但不同的是: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有关系。教师启发问: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器材:光具座(带刻度尺)、凸透镜、光屏、发光物体。2.设计实验:(1)我们可以把发光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改变物距u,观察成像的情况。(2)因为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f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f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因此,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3.实验装置: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发光物体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发光物体、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把发光物体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发光物体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3)把发光物体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4)继续向凸透镜移动发光物体并调整光屏的位置,是否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的像?(5)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能否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像在什么位置?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物距 成像性质 像距 应用u>2fu=2f2f>u>fu=fu<f 5.分析与论证:(小组同学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小组同学讨论,归纳总结: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的实像;物距小于2倍焦距时,成放大的实像,不成虚像。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等大的实像;没有缩小的虚像。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本“想想议议”,归纳总结: 1.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像距比物距大;成缩小的像时,像距比物距小。2.凸透镜成像,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像。3.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缩小的像。4.凸透镜成像时,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例题讲解:【例】详见PPT……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像规律及应用物距 成像性质 像距 应用u>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2f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的虚像 与物同侧 放大镜 总之:1分虚实、2分大小、近小远大。 先复习前节所学内容,再引出凸透镜成像的性质与什么因素有关,从而得出实验的必要性。学生根据自己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操作,并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特点,也是本节内容的难点,所以在归纳总结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找规律。特别是课本中的“想想议议”,教师很有必要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整堂课学生表现都比较积极,动手也很积极,氛围很热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